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11月15日,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京舉辦,今日頭條CEO朱文佳在演講中表示:通用信息平臺,這就是今日頭條。通用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使用,二是豐富,能夠支持多種分發方式和內容體裁。

上線7年,今日頭條已涵蓋圖文、視頻、問答、微頭條、專欄、小說、直播和音頻等內容體裁,並囊括內容運營、推薦引擎、關注訂閱和搜索引擎等分發方式。

“一個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所有內容體裁和分發方式,幾乎都在頭條平臺上得到了容納和體現。”朱文佳說,要解決信息繭房,通用信息平臺是當下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因為,只有內容體裁足夠豐富,分發方式足夠多樣,才能讓人們看到更大的世界。

以下為朱文佳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叫朱文佳。第一次在生機大會跟大家見面,非常感謝大家的到來。

今年是我們第五次舉辦創作者大會,也是今日頭條這款產品發佈的第七年。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心目中的今日頭條,以及今日頭條的使命與邊界。

今日頭條的七年

先跟大家正式推薦一下今日頭條的搜索功能。今年8月,可能很多人看到過一個搜索招聘的新聞。有人說,今日頭條要進軍通用搜索了。其實,頭條的通用搜索業務已經上線一年了。之前,產品還處在打磨階段,但是我們最近對比測試,包括我個人的使用感受,可以說,在用戶體驗方面,頭條搜索已經進入了業界的第一梯隊。歡迎大家使用頭條搜索,也歡迎大家多提意見。後續我們還會做更多的改進。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頭條做搜索的消息出來後,很多人在討論頭條和一些公司的競爭。其實,對於頭條來說,我們做全網搜索,更多的還是基於我們產品的使命,希望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的信息。

頭條是一個信息分發平臺,搜索是信息分發的一種基礎形式。用戶在頭條上看到一個內容,經常會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通過搜索,用戶能夠更精準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家也可以試一下,在頭條搜索框內搜索,或者在看內容時,長按選中文字,進行搜索。現在體驗還可以。

做搜索,其實是對內容分發方式的豐富和完善。推薦引擎是信息找人,搜索引擎是人找信息。

不止搜索,其實過去七年裡,今日頭條發生了非常多的變化。給大家看兩張圖,這是2012年的今日頭條,這是今天的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2012年的時候,只有“今日頭條”一個欄目,大家認為我們是一個聚合新聞客戶端。2014年,我們有了頭條號,有人覺得我們在模仿微信公眾號。2016年,我們提出All in 短視頻,很多人問,為什麼新聞客戶端要做短視頻?2017年,問答和微頭條發佈時,又有人說我們會變成另一個微博。近期搜索正式推出,也有相似的論調出現。

這些誤解,後來都被媒體高度提煉為一個問題:今日頭條的邊界是什麼?

“邊界”這個詞,在商業領域,更多是一個基於競爭視角的詞彙。在我們內部看來,過去七年,今日頭條在產品上的嘗試,其實有非常清晰的邏輯,那就是“一橫一豎”:“一橫”是儘可能豐富的內容體裁,“一豎”是儘可能多的分發方式。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按照這個思路,頭條過去七年的變化其實就很清晰了。2012年,頭條首先在移動端引入了個性化推薦這種分發方式,讓小屏幕也能呈現海量信息,提高了移動時代的信息獲取效率。這後來也成了行業標配。2014年,我們推出了頭條號,幫助圖文創作者降低了創作和傳播門檻,賺到了錢。2016年,大力投入短視頻,是因為我們發現,短視頻的消費佔比正在快速提高,已經成為移動時代信息分發最重要的內容體裁。2017年,頭條上有了問答和微頭條兩種新的內容體裁,進一步降低了創作門檻,鼓勵更多人創作,同時也強化了關注這種分發方式。

所以,我們一方面,不斷引入內容分發方式,有了內容運營,推薦引擎,關注訂閱和搜索引擎,另一方面,我們不斷拓寬內容體裁,有了圖文,視頻,問答,微頭條,專欄,小說、直播和音頻。今天,一個現代人所能接觸到的所有內容體裁和分發方式,幾乎都在頭條平臺上得到了容納和體現。

而在“一橫一豎”背後,是頭條的使命——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

我們希望圍繞“連接人與信息,促進創作與交流”,打造出一個最好的通用信息平臺。通用,有兩層意思,一是普惠,人人都可以使用,二是豐富,能夠支持多種分發方式和內容體裁。

通用信息平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今日頭條。

回到剛才的問題:今日頭條的邊界是什麼?我想,如果一定要說“邊界”的話,我們的使命就是我們的邊界。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解決信息繭房,要靠通用信息平臺

剛剛聊了一些我們關於通用信息平臺的想法。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通用信息平臺?

在我看來,每一種分發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內容運營分發,帶來的是“你應該知道”的信息,搜索幫你找到“你想知道”的信息,推薦是“你可能感興趣”的信息,關注是“你關心的人”發佈的信息。

從提升社會信息分發效率的角度來說,每一種分發方式都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分發方式之間,還能產生聯動效應。

舉一個例子。我是從頭條的諾貝爾獎要聞專題上,瞭解到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得主。三個天文物理學家的名字比較長,以前也不瞭解,這激發了我搜索的興趣。

在頭條搜索後,我又發現了不少天文物理領域的科普頭條號,覺得內容不錯,順手點了關注。再之後,推薦引擎開始給我推薦天體物理相關的科普知識,其中一篇讓我印象深刻——原來,這次獲獎的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2004年拿過“邵逸夫獎”。以前我只知道“邵逸夫樓”,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邵逸夫獎”,這個獎每年頒發三個獎項,其中一個就是天文學,獎金有120萬美金。

因為一條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要聞,經由搜索、關注,最後,推薦又讓我知道了邵逸夫獎。可以說,因為通用信息平臺,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大家經常提及的“信息繭房”概念。我認為,要解決信息繭房,通用信息平臺是當下我們能想到的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因為,只有內容體裁足夠豐富,分發方式足夠多樣,才能讓人們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是2015年加入頭條的,主要負責算法工作。當時頭條發展得很快,2015年年底有個產品用戶數榜單,頭條是前20名中,唯一一個由2010年後成立的公司發佈的產品。一些同事覺得我們是不是可以準備上市了。結果年底開年會,一鳴跟大家說,頭條是一個非常大的東西,對特別大的東西的演化要有耐心,圍繞信息分發還有很多工作值得做,做好這個事情非常有價值和意義。

回過頭來看,這個“非常大的東西”其實就是通用信息平臺。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做好這件事,讓人們看到更大的世界。

更大的世界

更大的世界是什麼呢?

更大的世界,是超越我們當下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世界。

對於北上廣的白領來說,青藏高原上的雪山風光是更大的世界;對於山裡的孩子來說,遠方的海洋是更大的世界。文化學者寫的唐宋典故,是更大的世界;天文學家對宇宙邊緣的探索,也是更大的世界。

更大的世界,是擁有更多分享和交流的世界。

開心的時候,你把自己的故事寫在頭條上,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分享給了一個更大的世界。當你讀到遠方一個陌生人的不幸,難過落淚,留下自己的感言,也是和一個更大的世界有了交流。

更大的世界,是每一個人都充滿了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知識改變命運,信息創造價值。我也希望今日頭條上的信息幫助到每一個普通人,提升自己,把握機遇,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

不久前,我們做了一次用戶故事徵集,收到2000多條用戶回答。通過這些故事,我清晰地感受到,頭條上的信息,正在給人們的生活中帶來重要的變化。

寧夏銀川有個寫作愛好者,在頭條上寫下人生中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他說是頭條讓他學會了觀察,思考和收集素材。福建福州有位媽媽,為上學的孩子發佈了一條奧數題求解的微頭條,結果一百多人提供解題思路和步驟。廣東佛山有個攝影達人,他的作品發在頭條上,得到越來越多朋友的喜歡,現在是中國攝協成員。河北廊坊有個小夥子,最初是一名電工,通過頭條把專業技術教給了更多人。還有位廣東陽江的女士,通過頭條學會了競走和拉伸放鬆,緩解了頸椎病。

這些故事,就是一個個“更大的世界”。

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好信息分發,鼓勵創作,促進更多社會,人文,歷史,文化,數學,醫療等領域優質信息的產生,就能幫助到更多的人,對人類文明的積累和沉澱有所增益。

關於“更大的世界”,也讓我想起不久前在頭條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來自於頭條號創作者“量子科學論”,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天文望遠鏡的故事。裡面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當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對準天空時,從這一刻起,人類就打開了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戶,我們不再受視野的限制。

我們也希望,今日頭條能夠成為每個人手中的望遠鏡,幫助人們探索信息的星空。望遠鏡這邊,是用戶和創作者,望遠鏡那邊,是無限廣闊的的信息宇宙。藉助望遠鏡,人們可以看得更遠,更清,看見更大的世界。

今日頭條的使命感與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