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疾控還原餐廳 “人傳人” 事件:就餐被感染 9 人相繼發病!罪魁禍首竟是中央空調?

來源:DeepTech深科技(ID:deeptechchina)


今年 1 月,大年三十中午,在廣州的一家餐館內發生了一起新冠病毒 “人傳人” 事件,涉及 3 個家庭共計 10 人。經研究發現,空調的氣流方向與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傳播方向一致,能擴大飛沫傳播的範圍,傳染事件的最大幫兇就是餐廳內的中央空調。


相關論文將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新發傳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上發表。論文作者來自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越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儘管這項實驗存在一定侷限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餐廳在嘗試重新開業時面臨的一些挑戰,以及顧客在餐廳內就餐時如何選擇座位,比如儘量避開中央空調氣流直吹區域。


為了防止其他餐館也出現“人傳人”,專家建議增加餐桌之間的距離,並改善餐廳內的空氣流通情況。這項研究得到了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被感染 9 人相繼發病


2020 年 1 月 23 日,來自武漢的 A 家庭來到廣州旅遊。1 月 24 日,患者 A1(已感染新冠病毒,但未發病) 與其他 3 名家庭成員(A2、A3 和 A4)去某餐廳吃午飯。另外兩個廣州本地家庭(B 家庭和 C 家庭)則坐在與 A 家庭相鄰的餐桌旁就餐。


當天晚些時候,患者 A1 開始出現發燒和咳嗽等症狀,入院接受治療,並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在之後的幾天內,A、B、C 三個家庭相繼出現了新冠肺炎的症狀並被確診,截至 2 月 5 日,除了患者 A1 之外,共有 9 人(A 家庭 4 人、B 家庭 3 人、C 家庭 2 人)確診新冠肺炎。


據 B 家庭和 C 家庭的被傳染患者回憶,他們唯一知道的可能傳染源是當日與他們在同一家餐廳就餐的患者 A1。論文作者表示,他們已經確定 B 家庭和 C 家庭中至少各有一人在當日被傳染,在此之後,兩個家庭內部發生了進一步傳染。


該餐廳位於一座配備有中央空調的五層樓建築內,但沒有窗戶。三樓用餐區的面積為 145 平方米,每一樓層都有獨立的中央空調系統。每張桌子之間的距離大約為 1 米。A 家庭和 B 家庭有 53 分鐘的重疊就餐時間,A 家庭和 C 家庭的這一時間為 73 分鐘。三樓中央空調的出風口和進風口位於 C 家庭所在餐桌的上方。


廣州疾控還原餐廳 “人傳人” 事件:就餐被感染 9 人相繼發病!罪魁禍首竟是中央空調?

圖|餐廳內餐桌分佈和空調氣流示意圖(來源: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網)

1 月 24 日中午,有 91 人(83 名顧客和 8 名工作人員)在該餐廳用餐,共計 15 桌。在這 83 名客戶中,共有 10 人相繼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另外 73 人則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並被隔離 14 天,期間沒有出現任何發病症狀


分別對來自 73 位密切接觸者的咽拭子樣本和來自中央空調的 6 個塗片樣本(3 個來自出風口,3 個來自進風口)進行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2 月 1 日晚,廣州市越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疾控中心”)接到轄區內某大型三甲醫院送檢的一份病例標本,檢測結果為陽性。發病的是 B 家庭的 B1。


疾控中心對 B1 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B1 在發病前 14 天沒有在湖北境內的居住史和旅行史,一直生活在廣州,也沒有接觸過相關的其他人員。在調查過程中,B1 主要描述了其發病前聚餐、活動經過以及和朋友、同事的接觸情況,同時也提到了 1 月 24 日與家人外出就餐的情況。


在 B1 發病的第二天,B1 的女兒 B2 也出現身體不適,隨後被確診。2 月 5 日,B1 的丈夫 B3 也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並確診。


C1 和 C2 是母女關係,先後在 1 月底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隨後入院並確診。C 家庭堅決表示,從沒有接觸過從湖北或武漢到廣州的人,也沒有接觸過類似患者。


廣州疾控還原餐廳 “人傳人” 事件:就餐被感染 9 人相繼發病!罪魁禍首竟是中央空調?

圖|10 人發病時間線(來源: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網)


中央空調推波助瀾


B 家庭和 C 家庭是怎樣被 A1 傳染的?


論文作者認為,該餐廳內 “人傳人” 事件發生的原因最可能是存在飛沫傳播。雖然患者 A1 在餐廳內就餐時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但有研究表明,未發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


考慮到 B 家庭的發病時間,最有可能的情況是 B 家庭 3 人都被患者 A1 直接感染,但不排除 B2 和 B3 是被 B1 感染的可能性(B1 發病時間早於 B2 和 B3);對於 C 家庭,可能的情況是 C1 和 C2 都被患者 A1 直接感染,另一種情況是,從 1 月 27 日開始,未患病的 C1 在照顧 C2 時被感染。


但本次 “人傳人” 的事件不能僅用簡單的飛沫傳播來解釋。有研究表明,具有較大半徑的飛沫(> 5 微米)停留在空氣中的時間很短,且傳播距離一般小於 1 米。在該事件中,患者 A1 與其他人,尤其是 C 家庭,之間的距離均大於 1 米。由此,論文作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是,餐廳中央空調的強氣流將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從 C 餐桌吹到 A 餐桌,然後吹到 B 餐桌,最後經空氣循環系統再吹回 C 餐桌。


那麼,會不會是氣溶膠方式導致的傳播呢?帶有病毒的氣溶膠(<5 微米)可以在空中長距離傳播(>1 米),此前在非典(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等疫情中已有相關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日餐廳內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就餐者卻都沒有被感染。儘管氣溶膠也會受中央空調氣流的影響,但在較遠處的較低濃度氣溶膠,可能不足以使餐廳內的其他人受到病毒的感染。


此外,來自中央空調出風口和進風口的 6 個塗片樣本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這一發現也不支持氣溶膠傳播方式。


此次研究的結論是,在這次 “人傳人” 事件中,飛沫傳播是由中央空調空氣流通情況引起的,感染的關鍵是氣流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B3 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不出現症狀,這為新冠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為了防止新冠病毒在餐廳內傳播,論文作者建議加強溫度監控,增加餐桌之間的距離,並改善空氣流通條件。


但論文作者也表示,這項研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他們沒有進行模擬空中傳播路徑的實驗研究,也沒有對三個家庭咽拭子樣本為陰性的無症狀者和其他就餐者進行血清學研究,以進一步評估感染風險。


用餐時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3 月 2 日,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就介紹了相關健康知識。施小明建議:


  • 就餐前選擇表面清潔的桌椅且靠近門窗等通風較好的位置就坐;
  • 要注意手衛生,可用洗手液在流水狀態下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液揉搓雙手;
  • 在用餐的過程中,摘下口罩時,要注意保持口罩內側的清潔,避免汙染;
  • 避免面對面就坐,可以選擇同向而坐,且相隔 1 米以上;
  • 儘量縮短就餐時間,減少同行人員之間的交流;如餐廳就餐人員較多,應選擇打包帶走的方式;
  • 就餐結束後,應立刻離開餐廳,減少在餐廳的逗留時間。


此外,在就餐前的排隊過程中

,要時刻佩戴口罩,減少語言交流,與相鄰顧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住口鼻;取餐時應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頻繁接觸的物品表面,在付款時儘量選擇二維碼等非直接接觸的電子支付方式,減少採用現金結算。


總之,在新冠病毒疫苗和治療藥物成功研發之前,勤洗手,多運動,儘量不去人多的聚集型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