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穿越海海人生的至暗时刻,抵达生命的天广地清处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2019年推出的全新长篇小说,豆瓣评分8.1分。

这部小说讲述了“我”们村的怪人“上校”离奇、悲剧又不失英雄主义的一生。

他创造过我们村无人能及的辉煌——当过国民党上校,在战场上自学成军医,救人无数;他当过潜伏日占区的特务,后加入共产党,在抗美援朝中立过一等功。

但他身上背着最屈的辱——被日本女鬼佬和女汉奸糟蹋,在他肚皮上刻的最下流的字,成了他死都想抹去的印记;在部队被人诬陷成强奸犯,被开除军籍遣返老家。

当然,他是最古怪的人——人们说他是太监,可看他那个地方满当当的,这是“我”们最想解开的谜题。

上校的一生就在强烈的窥探欲与守护欲中急速展开,悬念迭出。故事背景跨越近一个世纪,曲折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回肠百转的人生况味。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价道:“小说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似乎是咱们的朋友,麦家的《人生海海》便是这么诱人。”

高晓松盛赞:“《人生海海》是麦家老师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内心深处的文学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


《人生海海》:穿越海海人生的至暗时刻,抵达生命的天广地清处



在这部破译人性密码的英雄史诗中,我们今天来分享四个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01 、人生海海,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是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与保护

小瞎子是村里最不受待见的人,他其实不瞎,但是无恶不作,睚眦必报。他加入红卫兵后,绑了上校来批斗,利用职权之便想搞清楚上校是不是太监。

他在上校毫无防备洗澡时突然开灯,看到上校肚子上有字!为了看清楚到底是什么字,他又在上校被捆着熟睡时,去扒上校的裤衩。上校被惊醒后,几经质问与殴打,认定小瞎子看到了他肚皮上的字。

社会学研究中有个现象,叫路西法效应,是说善恶之间只有一条红线,好人也会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而作恶。

一生待人宽厚从未害人的上校竟然割了小瞎子的舌头,挑了他的手筋,以此来封口,同时担心小瞎子死掉,自己被判死刑,上校又将小瞎子的舌头缝合好后逃走。

《人格权法研究》一书中说:“个人隐私的不受侵犯是人格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个人隐私,实际上也是尊重个人的人格尊严。”

小瞎子再三窥探上校的最私密的隐私,来满足自己毫无下限的好奇心,戳到了上校的最痛处,相当于践踏了上校的尊严,所以惹来杀身之祸。而瞎老(小瞎子的爹)曝光上校的隐私直接导致上校一生的悲剧。

在上校公开受审那天, 瞎老带着雇的人上去扒上校的裤子,这彻底击破了上校心底最后一道防线,一瞬间他被逼疯了,那个曾经上战杀敌、聪明绝顶的上校成了一个疯子,毫无理智,见人就打。

物理学中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同样,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

把上校逼疯的小瞎子一家又能好到哪里去?

瞎老自知作恶多端,最终当众以死谢罪,只为让大家大发慈悲照顾小瞎子的后半生。而小瞎子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乞讨活命,毫无尊严。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一个人特别爱窥探别人的隐私时,就意味着他在跨越对方的心理边界。”

隐私感是最简单的心理边界,我们与人相处要掌握分寸感。不能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就毫无底线窥探别人的隐私,跨越别人的心理边界,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著名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说:没有秘密,孩子就不会长大。因为没有隐私,意味着他不是一个自主的人。

同样地,成熟的人会建立自己清晰的心理边界,来隐藏自己的隐私,更不会随意跨过别人的心理边界,去窥探别人的隐私。当你想窥探别人隐私时,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跨越对方的心理边界,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是种自我保护。因为如果戳到了别人的最痛处,就是践踏了对方的尊严。

像书中所说:经历过大辱的人是大恶的。自尊受伤的人反击起来,施暴者也难逃一劫。


《人生海海》:穿越海海人生的至暗时刻,抵达生命的天广地清处


02 、人生海海,唯有掌握好“面子”的尺度,才能处理两难的困境

我们常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我”爷爷就因为爱要面子,不仅把上校送进了监狱,也让自己丧了命。

小瞎子其实没看见上校肚子上到底是什么字,他成残废后就编造出太监是鸡奸犯(同性恋)的谣言。而平时“我”爸和上校是至交。好面子的爷爷怕众人怀疑儿子是鸡奸犯。所以,他当着全村人的面侮辱小瞎子,说他才是鸡奸犯。

逼得小瞎子口吐白沫,出尽洋相,后来小瞎子一家广播谣言,让上校和“我”爸坐实了鸡奸犯的污名,无论爷爷怎么卖力辟谣,都越描越黑。

爷爷忍不了,为了面子,竟然举报了上校的藏身处,“我”们家因此被全村人唾弃,甚至遭到报复。

不得已,16岁的“我”被送上了去西班牙的轮船,开始了一生凄苦的漂泊生涯,爷爷没过几天就上吊了。

我们中国人好面子,鲁迅说:中国纲领的精神就是“面子”,只要抓住了面子,就像揪住了阿Q头上的那根的小辫子,牵他往东就往东,牵他往西就往西。

那么,我们趋之若鹜的面子到底是什么?

自体心理学认为,面子是一个人的虚体自恋,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不来自于自身认知,而是和外界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外界条件好时,他的自我价值感会爆棚,当外界条件不好时,自我价值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而外界条件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人情与面子》一书中将面子分成两种,一是“道德”脸面,是一个人的良心,我们常说成“要脸”,第二种是,“社会”脸面,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面子”。

而很多人对“社会脸面”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道德脸面”,为了挣社会面子,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就像爷爷受不了儿子被人当成鸡奸犯看,这是没面子,为了挽回面子,偷偷举报上校的藏身处,这就是昧良心,没道德。

我们不难发现,丢了道德脸面,比丢了社会脸面更让人难受。丢了社会脸面,是自己埋怨自己,而丢了道德脸面,是众人唾弃自己。

所以,作为成熟的人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里子”,也就是实体自恋,你要觉得“我很好”的自我价值感是真实存在的,像一个实体,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受到很大的损害。

退一步讲,要面子也要掌握好尺度,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面临两难选择时,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为了面子丧失道德。


《人生海海》:穿越海海人生的至暗时刻,抵达生命的天广地清处


03 、人生海海,无视是比辩解更有力的反击

上校在疯之前,大家背地里叫他“太监”,甚至有调皮的小孩子结伙当面喊他“太监”。

多数时候,他都埋头走,不理睬。生活也丝毫不受影响,依旧挺直腰杆过自在日子。

有次“我”二伯因买不起两块钱的耶稣画像,喝农药自杀被上校救活后,上校对他说:“世上命最值钱,我被人骂成太监都照样活,你死什么死,轮不上。”

是啊,人生多舛,世事艰难,有谁又能让所有人都喜欢呢。

其实上校不理睬这些言语中伤,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太监这个绰号可以掩盖自己肚皮上的隐私,他宁愿被人当成太监,甚至被人诬陷成强奸犯,也不解释不辩白,为的是不让自己最深处的耻辱有一丝丝暴露。

这其中有上校见过世面的豁达,也有身不由己的无奈。

但换个角度想,正因为他根本不在意“太监”这个标签,所以这些绯言绯语伤不了他一丝一毫。

被人当成太监又如何?他依旧逍遥过活,而且因为人很能干,谁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大家还都得讨好他。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也会遭受语言暴力,而语言的攻击力并不比身体攻击小。

神经科学家丽莎•巴瑞特说:暴力语言对一个人的伤害很大,哪怕在没有任何肢体接触的情况下,也会让人觉得恶心,它会伤害大脑中的神经元,甚至损害健康,会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互联网一代》一书中,发现人们遭受到语言暴力一般会经历3个反应阶段:愤怒、无奈、自省。

一开始很愤怒,大多数人会骂回去,但是发现骂战只会导致攻击愈演愈烈时,就开始逐渐自省,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聪明的人,便不再纠结。

但是书中提供了更高效的办法,就是无视他们。因为如果你在意这些标签,着急辩白,有可能越描越黑,而且正中了施暴者的圈套,你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无视,就是对施暴者最大的蔑视。

我小时候因为性格安静,被一个叔叔当面说“你像哑巴”,我姐听了非常生气,马上和他理论,可是我一点也不生气,甚至有点可笑,我对他笑了笑,然后无视。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哑巴,何必跟他解释?他把我当成哑巴,又关我何事?

《冷暴力》一书中说:在面对精神攻击时,建议受害者尽量表现出不在意,保持微笑并幽默回应,不要冷言冷语或语言嘲讽,你必须要把持住,不加入施暴者的游戏。要学会保持冷静,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所以,面对中伤,首先要尽力保持自己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确保心理健康不扭曲。因为一个人心理健全,才能保护自己,才不至于处于劣势。

也不要着急争辩,免得落人口实,无视就是一种有力反击,与其生气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待到时机成熟,用实力让他们闭嘴。


《人生海海》:穿越海海人生的至暗时刻,抵达生命的天广地清处


04 、人生海海,承受真相,才是精神强度的检验基石

人生实苦,《人生海海》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浪潮下起起伏伏,可是,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拼尽全力地生活:

上校疯后,只有孩子的智力,但是他仍认真生活,八十多岁了养的蚕是村里最好的;小瞎子虽是残废,可竟然自学了电脑,期待通过网络遇到爱情;“我”一生漂泊在西班牙,遭遇丧妻丧子之痛,在车祸中死里逃生,后因贵人相助,做起出售洋垃圾的生意,得以衣锦还乡。

麦家说,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谈何容易,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是随时压在身上的重担,好似一刻不得消失。

很多人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伤痕累累,不见希望,没有动力。尤其现在遭遇新冠疫情,很多企业面临倒闭,很多人担心失业。

可人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啊,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这是“人生海海”的意义,也是生活的真谛。

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被打击后,依旧用力生活,依旧对生活充满向往,依旧一身孤勇地闯荡。热爱生活的人总会得益于生活。这是小说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与精神力量。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可是面对真相,我们不能仅仅是简单消极接受当下的现实,而是学会区分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对于可改变的,基于现实的可能性,积极改善和改造。

而对于不可改变的,要学会接受,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放过自己的智慧。

负重前行的路上,只要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就是胜利,就是自己的英雄主义,就值得敬佩!

《人生海海》:穿越海海人生的至暗时刻,抵达生命的天广地清处

结语

“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意为: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但总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品读《人生海海》,就是见证上校曲折离奇却又恢弘的一生。

从这部悲凉的英雄史诗中,我们真切体味到生活的残酷、人性的冲突、时代大潮的裹挟、时间带来的仁慈、以及悲剧沉淀后的反思:

与人相处,请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若不逾矩,便能少一分伤害,多一分善待。

掌握好面子的尺度,其实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被质疑、被非议时,无需辩解,用实力让他们闭嘴。

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希望《人生海海》的勇气能带你穿过那条黑暗绝望的隧道,抵达天广地清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