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在很多人眼中(包括以前的我),一直認為石油的開採與人戳水泡是一個道理,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含液體空間,其中滿滿當當儲存著數千萬噸的石油,只要用鑽頭將地層打穿,把石油吸出來就好啦,沙特不是還有自噴井嘛。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在這種誤解的指導下,很多民科紛紛站出來指責教科書上石油的產生根本不合常識,要在邊長30公里的大空間中填滿恐龍肉才能形成如今儲量的石油,所以石油一定是地球自發產生的無限資源。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真的,這個觀點發明者的槽點實在太多我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吐了,民科最大的問題在於想得特別多還不願意學習,總想著從一些刁鑽的角度摘果子。駁斥的角度很多,我說從石油資源的造型上說一說吧。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為什麼叫石油不叫煤油

我們知道煤來自古代植物的遺體,這沒有什麼爭議,因為有很多煤中還有植物的木質紋理甚至是葉片脈絡等結構,而我們對石油的誤解也是從煤而來,因為煤礦在開採時都是挖出來就可以使用的,很多露天煤礦都不需要開採,當地居民扒拉扒拉就可以回家燒,又因為它們基本都是黑色的,所以給大家產生了一種“石油是液態煤”的印象。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但仔細想想不會覺得很奇怪嗎,為什麼這個東西叫石油而不叫煤油、炭油或煤汁?“石”究竟體現在哪裡?

事實上石油資源從來都不是大量直接的液態礦藏,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正宗的“石頭中榨的油”,讓我們看看石油的原料是什麼樣子的。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為什麼要給你看牛糞?不不不,這並不是牛糞,這叫油母巖(Kerogen rock),石油正是從中“榨”出來的。

是不是大吃一驚?石油並不是以單純液體的形式直接儲存在地下的,比較優質的油母巖就像是吸滿了油的海綿,佈滿微米級的小孔;地層在重力的作用下給油母巖以壓力,所以有些油田打一個孔就能冒油。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多數油田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其油母巖甚至從視覺上看不到油乎乎的感覺,需要打碎、攪拌甚至是加壓力注水才能將石油採上來,我國的油田普遍都質量不太高,開採成本偏高。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而開採難度的極致當屬頁岩油了,近期美國成為重回世界第一大產油國的新聞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這是因為技術獲得進步,實現了對原來無法利用頁岩油的大規模開採,頁岩油的原材料叫油母頁岩(Oil Shales),這貨看起來是這樣的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嗯……完全看不出來這裡面有液體呀喂!你甚至根本沒法直接點著它

這是因為頁岩中的石油微粒都是納米級的,如果說一般的油田叫“擠石油”,那採頁岩油要用到的可就是“物理壓榨”了,一般的壓榨還不行,美國採用的是超高壓注水法,硬是將油微粒從石頭中榨了出來。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石油的前世與今生

看完這些你應該明白了民科質疑的荒謬之處了吧,他們所理解的石油與現實世界完全不是一個東西,樹一個不存在的靶子然後攻擊,自娛自樂。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石油礦是這個樣子的呢?那些不是石油的成分又是什麼?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其實只要一說石油礦的前身你就能恍然大悟了,大家都見過種藕的水塘吧?

藕雖然美味,但將它們從又黑又臭的淤泥中挖出來可不好受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對,為什麼這些淤泥與其它泥土不同,是黑色的呢?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而這些有機質的來源是水中的藻類,它們在死亡後沉積在湖的底部,在無氧的環境中緩慢分解顯露出了原本的顏色,如果加以極長的時間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厚,在緩慢的地質運動中被埋入數千米深的地下,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石油。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煤來自植物遺體的堆積,而石油則是來自水體與大海的藻類沉積,這二者都與動物幾乎沒有關係,自然也用不著恐龍肉了。

我國當時被定為貧油國的主要原因,正是在地質研究時被確認最近2~1億年間沒有被海洋覆蓋;而大慶油田的發現證明了遠古湖泊沉積同樣可以產生石油

(雖然品質與儲量依然不怎麼樣)。

關於石油的誤解,你以為的採油是不是抽地下的血包?

時間太長約等於不可再生

所以你現在是否驚訝地發現,其實我們從湖中翻出的爛泥會在遙遠的未來變成石油,碳循環從未中斷,新的石油也一直在形成的路上。

那為什麼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呢?其實很簡單,這些石油都是數億到數百萬年時間沉澱的結晶,對於我們人類短短几千年的文明史來說,可以算做不可再生資源。

我是酋知魚,一條圍觀油價暴跌的科學作者,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