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白这么有才华,为什么皇帝没有封其官职?

历史上李白这么有才华,为什么皇帝没有封其官职?


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具体写了多少诗歌,我们不能准确第知道,但流传下来的有900多首。其中的许多首,脍炙人口。李白的文学才华,不用多说,这一点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承认的。

李白平生佩服的政治人物是姜太公、谢安等人。

关于姜太公,他写道:“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期待自己也能像姜太公一样有机会一飞冲天。

关于谢安,他提过多次:“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羡慕谢安在度过舒适的隐居生活后,能够建立功业,然后功成身退。

可见,李白向往的是一种谈笑间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的人生态度。但是别忘了,功成身退的前提是有功。

历史上李白这么有才华,为什么皇帝没有封其官职?


那么,李白自己的政治才能如何呢?

李白曾经随当时的学者赵蕤(著有《长短经》)学习过帝王学和纵横家的思想。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李白有政治才能。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要想得到官位,或者要靠自身的才能,或者靠关系。

而在唐代,靠自身才能得到官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举考试。但是,唐代的科举考试,录取人数非常少,而且即使中了进士,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官位。而且,李白的父亲是商人,在唐代,商人参加科举考试是受到限制的。所以,李白只能找其他路子了。

李白虽然说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但是他曾经到处漫游,结交达官贵人,“遍干诸侯”,以求得推荐。

天宝元年秋天,李白去长安游历,他此时认识了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也是诗人和书法家,此时已经八十多岁。他很欣赏李白的才华,称之为“谪仙人”,向朝廷推荐了李白。李白被唐玄宗召为翰林供奉(又名翰林待诏)。

他得到这个职位后,就写诗表明自己的欢喜心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满以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以实现了,其实,他过于乐观了。这种轻率,也不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理性态度。

我们再说说,翰林供奉是个什么职位。首先,翰林供奉和翰林学士不同。翰林学士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类似于皇帝的秘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职位,唐朝的许多宰相都曾任翰林学士,比如唐德宗年间的宰相陆贽。其实,翰林供奉是个低级职位,可以说是皇帝的文艺侍从。而翰林供奉不过是在文章、音乐、围棋、书画法、绘画、天文、历法、占算、佛教、道教等领域造诣比较深的人,被皇帝召来,随时侍奉皇帝,说通俗点,就是陪皇帝玩的。《顺宗实录》提到:上学书于王伾,颇有宠,王叔文以棋进,俱待诏翰林,数侍太子棋。

历史上李白这么有才华,为什么皇帝没有封其官职?


说到唐玄宗对李白的优待,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皇帝曾为李白“御手调羹”。其实,这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得到他这种待遇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重要的是得到一定的职位和皇帝的信任,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皇帝的区区虚礼算不了什么。

传说中,李白曾在醉后草诏,吓退蛮族。明末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就有一篇《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把李白说得神乎其神,可惜,这完全不是历史事实,不过是一种民间想象。

而且,李白在长安任翰林供奉期间,得罪了权势已经很大的大太监高力士。据说,李白在醉后,请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虽然是太监,却不是一般的太监,他跟随唐玄宗几十年,可以说是唐玄宗的心腹。李白的这个举动,可以说十分不高明。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的朋友和重要支持者,已经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向皇帝请求度为道士,等于变相的辞职。贺知章回到了家乡,不久后去世。三月,李白也许是看透了翰林供奉这个职位的本质吧,也许是不甘于当皇帝的玩物吧,他自动上书请辞。于是,他得到了一笔钱,离开了长安。

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说一说,唐玄宗后期的政治形势。唐玄宗曾经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实行开明的政策,国家面貌为之一新,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开元时期成为唐代最繁荣的时期,后来的杜甫曾经回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在经历过繁华之后,天宝年间,唐玄宗已经年老,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上,开始吃老本,他的心态上也已经开始慵懒、因循苟且。而且,晚年的唐玄宗开始任用李林甫。从开元二十三年起,李林甫开始担任宰相,后来更是掌握了实权。李林甫特别善于玩弄权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就是关于李林甫的。李林甫怕唐玄宗再任用他人,从而影响自己的权位,竟然对皇帝说,有才能的人都已经得到任用,“野无遗贤”,天下没有可用的贤人了。

如果李白在开元前期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也许还有机会得到任用。可惜,他来晚了,这时候的唐朝廷是由怠惰的唐玄宗、奸诈的李林甫这样的人掌握的,不管他有没有才能,都不太可能得到任用了。

李白还不懂得政治大局。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朝前后期的分水岭,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分水岭。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后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只好承认了这一事实。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册封自己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领江陵大都督,镇守江陵。李璘招兵买马,设置官署。李璘手握重兵,占领着很多土地,以为自己可以像东晋那样,偏安割据一方。李璘几次请李白当幕僚,后来是强迫,李白只得答应。李白在这个时期曾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一首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表明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可惜,李璘很快被杀。这些诗歌也成为李白勾结李璘的罪证。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李白因为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流放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第二年,他开始从寻阳出发,去流放地。公元759年,李白才被赦免,回到江陵。

可见,李白本身没有突出的政治才能,而且他没赶上好时机,所以,他没有得到重用,这样一点就容易理解了。

(本文为人人都爱学语文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