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轉角:法國的貝當與中國的劉湘完成了人生逆轉

1932年,巴黎出版的一本小冊子《劍刃》,扉頁有一段作者獻詞:獻給貝當元帥/本書只能獻給元帥閣下一人/因為你的赫赫功績最能證明/思想光輝產生的行動/具有何等崇高的美德。獻詞的落款是:致最崇高最熱忱的愛戴之意——夏•戴高樂。

這位戴高樂將軍,一度崇拜貝當幾近阿諛奉承的程度,歷史證明他絕非一個吹牛拍馬的小人。他是發自內心的對這位民族英雄與恩師的愛戴。

歷史的轉角:法國的貝當與中國的劉湘完成了人生逆轉

貝當元帥

貝當在極為艱難的一戰期間,率領法軍在凡爾登浴血奮戰,為法蘭西民族贏得了尊嚴。

只是戴高樂沒有想到,當德國侵略者捲土重來之時,貝當竟會“挺身而出”,代表法國投降。他多次規勸、進諫無效,最後一次向他心目中的偶像舉手致敬,憤然與之決裂,到法國本土之外組織“自由法國政府”進行抵抗運動。他被貝當的維希政府以“叛國罪”缺席判處死刑。

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率領其抵抗部隊與同盟軍一道開進巴黎,結束了長達四年的納粹統治。這一次,是戴高樂取代了貝當成了法國的民族英雄。

歷史的轉角:法國的貝當與中國的劉湘完成了人生逆轉

戴高樂將軍

第二年的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那一天,89歲的貝當同樣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戴高樂簽署了特赦令,改判終身監禁,就像五年前貝當也在他缺席審判的死刑判決書上籤署“不要執行”一樣,歷史驚人的相似。

貝當元帥從“一戰”時的法蘭西民族英雄到“二戰”中的賣國賊只用了20餘年的時間。20年對於人類歷史的長河來說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它確是人生兩個終點的距離。貝當等一干人等的“軟骨頭”在客觀上也為年輕的戴高樂提供了機會和舞臺,一個優秀的民族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是從不缺乏英雄的。

與貝當元帥相反,中國卻有一位將軍在戰爭中走到了歷史的正面。他就是川軍將領劉湘。

抗戰前,劉湘割據四川,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和中央軍也一直企圖吞掉這支雜牌軍,一直未能如願。

歷史的轉角:法國的貝當與中國的劉湘完成了人生逆轉

劉湘將軍

“七•七事變”後,劉湘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參加抗戰,由一名封建軍閥迅速轉變為愛國將領。1937年8月,劉湘在國防會議上,發表了“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擔”的豪言壯語,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也進一步堅定了國民黨政府的抗日決心。接著,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告川康軍民書》,積極組織川軍出川征戰。

1937年,當國民政府由南京遷往重慶之際,劉湘先以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23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親率10多萬川軍開赴南京,出川抗日東征。

臨行前,他對部下說:“我過去打了幾十年的仗,都是內戰。如今大敵當前,有了抗戰的機會,正好盡力報效國家,見信於國人,留名於青史。”

劉湘出川抗戰之時,已抱病在身。同年11月,日本大舉向南京進攻,劉湘正在積極籌劃保衛南京、抗擊日寇之際,突然舊病發作,生命垂危,被迫到漢口就醫。他自知病已不支,含恨書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兩句杜詩。

1938年1月20日,劉湘帶著未能殺敵報國的遺憾,病逝於武漢,終年僅48歲,葬於成都武侯祠內。

臨終時,這位愛國軍人仍遺囑勉勵川軍抗戰到底,為民族爭光:“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湘這一遺囑,很長一段時間裡前線川軍每天升旗時,官兵必同聲誦讀一遍,以示抗戰到底的決心!

歷史的轉角:法國的貝當與中國的劉湘完成了人生逆轉

劉湘之墓

1939 年 9 月 19 日,國民政府在成都為劉湘舉行極其隆重國葬。劉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徵的壯舉,為他晚年寫下最光彩的一筆。

在八年抗戰中,300萬川軍出川抗戰,64萬多人傷亡,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