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到上海后首先要学的不是上海话,而是这些规矩

上海,被人们称之为"魔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每时每刻,都有无数人为了怀揣着梦想和野心到上海来打拼,他们也被称之为"沪漂一族"。

"魔都居,大不易",每一个初来乍到的沪漂,都会对上海的风俗习惯、语言思维、饮食文化、乃至行事风格等等感到不适应。

有些人觉得,想要尽快融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学会上海话是最主要的关键要素;可是立足多年的"沪漂"却会告诉你,想要在上海立足,会不会上海话无伤大雅,懂得上海人的规矩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沪漂,到上海后首先要学的不是上海话,而是这些规矩

一、学会排队

在上海,排的整整齐齐的队伍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上海人爱排队,也乐于排队,美食当前,排队;商场促销,排队;机构办事,排队;交通出行,排队。

排队刻在了上海人的骨子里,印在了基因上,也让这座超两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更加的井然有序。

做为"沪漂",初到上海,首先就是要养成排队的习惯,这样才能融入上海的秩序。

沪漂,到上海后首先要学的不是上海话,而是这些规矩

二、动口不动手

上海是座喜欢"讲理"的城市。上海人哪怕遇到争执,也大多会本着"能BB绝不动手"的理念,宁愿站在马路上互喷对方半个小时的口水,也绝不浪费一丁点儿体力去朝对方动动手指。

有些性格彪悍的人看到上海人解决争端的场景时,往往会认为这很幼稚可笑。可正是这种看似幼稚可笑的"动口不动手"场景中,蕴含的是上海人的法制精神和道理为先的精神。

上海人凡是总讲究个"理"字当前,这也让无依无靠的"沪漂"们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充满了底气。

上海是个讲道理、讲法制的地方。想要在上海立足,就要"理"字当先,学会动口不动手。

沪漂,到上海后首先要学的不是上海话,而是这些规矩

三、学会爱护环境和垃圾分类

上海的市容市貌可以说在全国内都是最顶尖的那一拨儿,这是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时也是市民们细心呵护的结果。

自去年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上海的市民们大多都力所能及的实施干湿垃圾分类举措,即使在疫情期间,没志愿者监管的情况下,全上海三分之二小区拿到了垃圾分类的优秀评测。

作为中国建立最早,人口最密集的都市之一,上海市民对于保持良好城市清洁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经验教训。

学会爱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能让你更快的融入上海这座城市。

沪漂,到上海后首先要学的不是上海话,而是这些规矩

四、学会人与人交往的"来路清爽"

上海人之间的交往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来路清爽",那就是不占别人便宜也不喜欢被占便宜,即使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这其实不是上海人专利,而是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由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必然变化。

就像我们曾经听说过的故事,欧美家长只养子女到18岁,而子女也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曾经的欧洲也是大家庭制度,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权利的觉醒,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们互不侵犯"的观念。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路途中,很多没有个人权利概念的沪漂初与人交往时,往往会犯"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的错误,过多的介入甚至侵犯到别人的生活。

只有学会人与人保持"来路清爽"的交往,才能更好的融入城市这个群体中。

沪漂,到上海后首先要学的不是上海话,而是这些规矩

上海"魔都",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又是多少追梦人的向往之地。想要"魔都居"实在是"大不易"。但是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能在上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上海打下一片属于自己事业。

本文由欣旋咨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