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倾全区之力决胜“双战双赢”--天津--地方--首页

社区服务境外返津人员 “有温度”

精准打好“外防输入”战 医院担重任

天津波音开启全面复工模式

南疆海事局加强疫情高风险地区入境货轮联防联控

经开区隔离点温情服务“暖心包”传递“泰达热度”

天气渐暖,阴霾尽散。

在滨海新区,从最初率先打响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场硬仗开始,到医院保卫战、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阻击战、港口阻击战,再到如今关口前移、筑牢入境人员防控防线,全区上下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防控,以五大关键战为核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连续拼搏奋战,实现了阶段性的“双战双赢”。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滨海新区已呈现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得到了淬炼、经受了考验,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过硬作风。

筑牢三道防线 奠定胜利基础

在滨海新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战役打响后,新区区委常委会迅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要指示,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战略谋划,按照市委“天津战疫”的布局谋篇,全面部署新区防控工作。

第一时间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和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细化工作目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第一时间开设发热门诊,全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全部开设发热门诊,确定留观医院以及预备留观场所,成立区级专家组,强化专业指导,压紧压实防控各项责任。

第一时间建立排查机制,要求两周内去过武汉或者与去过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的,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

第一时间做好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根据疫情变化情况和社会热点及时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加强应急值守,确保24小时联系畅通……

命令一道接着一道,全员闻令而动。在滨海新区,除在家隔离人员,全区干部全部上岗。

“我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天不退休,我就一天不离开工作岗位。”单位下达返岗通知的时候,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滨海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支队一线执法人员李汉斗,还有二十来天即将退休。大年初三,他脚部崴伤还未痊愈,但依然主动请战,连续多日奔走在新区十多个建筑工地上,对现场情况进行排查统计。

新区面积大、企业多、人员流动频繁,如何做到全线严密布控?滨海新区给出的答案是──筑牢交通卡口、社区村庄、企业工厂“三道防线”。

在交通卡口,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1月27日晚,滨海新区交通运输部门连夜紧急安排疫情防控交通卡口设置。截至1月28日中午12时,布置安排疫情防控交通卡口近40个,覆盖11条全区外省过境高速公路、2条国省公路、1条区县级道路及6条乡村公路。

在社区村庄,区委坚决贯彻战时体制要求,打破组织、干部隶属关系界限,采取组织一体搭建、干部集中统筹、力量下沉一线的方式,把防控主战场摆在社区一线。成立社区防疫临时党委、16个街道临时党支部和近300个临时党小组。全区每天近6000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村居一线,全面夯实加固第一道防线。

在企业工厂,新区提前研判返工返岗、住宿、就餐等风险点,制定复工复产企业综合防控意见,各开发区因地制宜推出细化措施,织密地企联防网络。经开区将本辖区划分为32个网格,把1000余名工作人员放进每个网格,帮助网格内企业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东疆保税港区、胡家园街等从企业在册返回名单中筛查本辖区居住人员,进行双重管理、双倍防护。

疫情防控初期,新区遭遇了三场大雪。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战严寒、斗风雪,严密布控,牢牢守住交通卡口、社区村庄、企业工厂“三道防线”,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为打赢这场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守医院前沿阵地 捍卫群众生命安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院是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前线。

滨海新区共有134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他们主动请缨,或在“红区”抢救重症患者,或在方舱医院抚慰患者,或在乡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一起会诊……滨海新区的白衣天使“披上铠甲”化身战士,向全国人民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在千里之外的滨海新区,同样上演着紧张激烈的医院坚守战。

2月3日,市指挥部决定,除海河医院外,再确定三家医院作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其中包括位于滨海新区的海滨人民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

“不讲条件,全力以赴,坚决完成任务。”这是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斩钉截铁的承诺。

一天时间,协调120救护车16辆、医护人员60人、警车17辆、公安民警45人,在7个小时内顺利完成65名住院患者、15名医养老人和8名康复患者的转运任务;同日,组织第五中心医院接收3位空港医院住院患者,为2家医院提前完成定点医院建设奠定基础。

医院腾空后,施工队伍连夜进驻。两夜一天,不眠不休,医院提升改造,按时完成验收。

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保税区主动担责,不仅及时快速完成病人转移、腾空床位以及改造任务,还腾出一栋楼作为所有医护人员的休息场所,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职能。

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截至2月3日12时,新区共计准备出1172个房间作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提前超额完成市指挥部下达的2月4日前准备1000个房间的任务。

自从滨海新区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以来,滨海新区卫生健康系统积极统筹全区医疗人才资源,建立滨海新区医疗后备队伍,派遣精兵强将驰援湖北省多地;争分夺秒,推进集中医学观察点和定点救治医院建设,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防大疫做好充分准备;统筹协调,对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防控物资进行科学调拨调运;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开展宣教,让疫情防控知识深入千家万户……把困难估计得再充分一些,当机立断,果断出手,这正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负责。

推动复工复产 实现“双战双赢”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时刻,如何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两线”作战、“双战双赢”?这是对一座城市综合管理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谋划早、动手早、行动快,从2月6日起,滨海新区先行一步,下好先手棋,迅速成立8个指导组全面进驻五个开发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片区,指导帮助企业分类分期复工复产。

作为中国北方经济重镇、天津发展的龙头引擎,滨海新区企业数量多,人员流动大,上百万职工中,外地职工约占一半。各企业既是滨海新区疫情防控的主要力量,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

“疫情期间我们从未中断交付。”2月末的一天,无尘车间内,诺和诺德全球公司副总裁兼天津生产厂总裁尼尔森说,“整个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公司得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和经开区的及时指导,为安全生产、保证供货提供了强大支持。”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同一份“考卷”中的两道“必答题”。

保安全──滨海新区率先提出,严格落实返岗人员必须隔离14天再上岗。单间隔离、定时消杀、餐厅改造、人员来访、应急处理等所有复工复产全流程一纸规范列得明明白白,企业只需照单落实。

保场所──滨海新区率先提出,把公寓、酒店租下来,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在蓝白领员工公寓,全线做好各企业办公生产、宿舍公寓、通勤车辆三点一线消毒措施。

保人员──滨海新区率先提出,实行点对点直通车服务,包车接送,把员工从“家门口”直接送到“厂门口”,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符合相关条件的员工,来了就能上岗。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于2月3日开始有序复工,15条生产线运转,在岗员工人数初期就达到1200余人。“在企业复工过程中,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比如提供防疫物资,还包括100间酒店式公寓给隔离员工免费使用。”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王念举说。

措施有力稳妥,复工复产、稳产达产更是捷报频传。

截至2月底,新区百强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截至3月5日,新区纳税百强外资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截至3月11日,新区外贸百强企业100%复工。

截至3月18日,全区实现百万人员返岗。

目前,新区重要物资生产销售保持增长。口罩、滤材生产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生产口罩1500多万只、防护服8.3万套。高技术产品保持高速增长,计算机整机产量增长1.1倍,集成电路产量增长4.4倍,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1.6倍,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2倍。

新业态新经济加速成长。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32家大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6%。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云账户、今日头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0.3%和51.1%。贸易新业态加快发展,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申报订单725.9万单,货值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19.9%。

新动能新项目加速聚集。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一季度长城新平台项目、三六零安全大脑工程研究中心等37个项目新开工,年度计划投资84亿元。科技创新持续加快,一季度新增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7.3亿元。推动登记便利化,全面实行“网上办、不见面”审批,一季度全区新增市场主体7170户,注册资本1158.3亿元。

发挥港口枢纽作用

拼出“津港效率”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与外部联系广泛,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30条,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对内辐射力强,其腹地面积达到5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拥有三条亚欧大陆桥过境通道的港口。

一方面,天津港集团充分发挥港口枢纽作用,积极为腹地企业复工复产和外贸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满负荷生产导致原料严重不足,应急输液袋生产将面临停产,一时又找不到车来运这批原材料。天津港集团帮了大忙,太感谢了!”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恒耀连声表示感谢。今年1月31日和2月1日,该公司装有防疫物资生产原料的两批次16个集装箱,需要快速疏运。天津港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物资运输保障方案,连夜组织各相关单位核实信息并做好后续跟进,按照优先安排作业、优先配备机力、优先提供场地、优先组织生产“四个优先”的原则,全力保障了这批防疫物资快速出港。

另一方面,天津港集团严格落实“四战”要求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发动全员群防群控,在把好陆侧防线、“三部位”“四口”“五室”等重点场所的基础上,强化“海上”“船梯”两道海侧防线,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推出分档、分区、分色管理船舶方案,用五色图标明在港船舶所经港口的疫情风险等级,精准管控防止海外疫情输入。申请进入天津港作业的船舶,在抵达天津港锚地前采取消毒、设置独立区域等防疫措施的基础上,需由船方签字确认所有船员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经各码头公司审核后方可靠泊作业。

截至3月底,天津港集团已安全高效接卸到港外轮300多艘次。同时,连续抢卸发运14批次、493个集装箱、近1.5万吨救援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拼出了“津港效率”。

守牢入境关口

严防境外输入

滨海国际机场作为第一入境点之一,承接北京入境的国际航班分流任务,这里也成为防范境外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守,即是战,而且是主动战、阵地战。

为此,机场制定专项保障方案,对现有机位、地面设施、设备保障资源进行梳理,确认航班起降方案、滑行路线,按照机型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保障流程,确保航空器、旅客行进路线和区域进行全覆盖消杀。

在隔离点,为了消除大家紧张不安甚至疲惫的情绪,隔离点工作专班坚持“爱祖国、爱同胞、爱青年、爱天津、爱滨海”的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管理检测和服务保障。3月29日,7位来自滨海新区中小学的班主任组成心理辅导组,实行网络化管理,各自负责部分隔离人员,一对一进行微信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通过这种后台收集加前线处理的方式形成良性机制,实现了精准服务。

目前,新区已相继投用了一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对不同来源人群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分别就入境人员、密接者、湖北来津返津人员、入境短期商务人员、从事接驳工作任务的工作人员按照分类施策的管理原则进行分类管理。新区坚持“友谊、友好、友善、严格、严肃、严谨”的原则,在严格管理中进行暖心沟通,在服务中体现关怀关爱,也赢得了隔离人员的理解与点赞。

经过艰苦努力,滨海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五大关键战的实效正日益显现,充分彰显了全区上下坚定的政治决心和高度的制度自信。

倾全区之力,共克时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部署、正确带领下,滨海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必将能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治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继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旺盛战斗力,切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点,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