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有趣的语言,带你秒懂印度种姓制度!

在印度,换一个灯泡需要几个人呢?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西方游客住进了一家印度饭店,发现房间里灯泡坏了,就叫人来换,结果一下子来了5个人。一个人负责搬梯子,一个人负责清灰,一个人负责换灯泡,一个经理在旁边指挥,另外还有一个人,专门来陪这位游客说话。游客当场就双手抱头蹲下了,心想说,哎,我就要换个灯泡,你们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呢,不会是要打我吧。结果对方说:哦,因为在印度,不同种姓的人只能做与自己种姓相符的工作,比如这里只有我是婆罗门,所以只有我有资格和您说话。当然这只是一个讽刺印度种姓制度的笑话,并不是现在印度的真实现状,那么现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来的,现状又是怎么样呢?

用最有趣的语言,带你秒懂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印度生活着一群黑皮肤的土著,叫做达罗毗荼人,但是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一群白皮肤的雅利安人翻过了印度西北部的高山,进入了印度,这群生猛的雅利安人通过战争征服了达罗毗荼人,还把他们变成了奴隶。雅利安人觉得自己皮肤白,所以是高贵的种姓,而达罗毗荼人的皮肤比较黑,所以是卑贱的种姓。总之,这就是最早的种姓制度。但是光这么分级还不够,雅利安人觉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工,为了方便管理,干脆按照职业,再划分一下。于是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就成了婆罗门,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的人就成了刹帝利,做普通工作的农民就成了吠舍,而可怜的达罗毗荼人就成了最底层的首陀罗。

用最有趣的语言,带你秒懂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理论

雅利安人搞出的这套理论叫做瓦尔纳灵感来自于印度教,在印度有一部上古经典,叫《梨俱吠陀》,其实就跟中国的《诗经》地位差不多。这本书里面有一首诗,叫《原人歌》,里面就说,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胳膊,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你别觉得当脚就够惨的了,还有一群人被排除在身体之外,连脚都当不上,这群人就是贱民,你看连名字都这么惨。所以真正的分级不是四级,而是五级,贱民还有一个名字,叫不可接触者,什么意思呢,其他的那四个种姓都不能触碰贱民,贱民走过的地方都要清理,连影子都不能和贱民碰上。在瓦尔纳体系中,不同的种姓之间最大的特点是洁净程度,搞宗教的婆罗门一天到晚祭祀念经,觉得自己特别干净,而屠宰,捕鱼,理发,洗衣服,打扫卫生的人,就被认为是污秽的,只能是贱民。为了保持洁净,高种姓的人还倒腾出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规矩,比如高种姓的人不能吃污秽种姓的人提供的食物。再比如,低种姓的男人不能娶高种姓的女人,但高种姓的男人却能娶低种姓的女人。

用最有趣的语言,带你秒懂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刚才介绍的瓦尔纳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宗教思想,流传了几千年,但到了19世纪,英国人把印度变成了英属印度,英国人来了一看,哎,印度的传统文化简直是一部管理秘籍啊,一定要发扬光大,于是英国殖民者以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方式,像动植物分类一样,把印度人分成了好几十个不同的品种,彼此之间相互隔绝。英国殖民者说,某些高种姓的群体天生就适合当官,所以可以从事管理工作,而某些低种姓的群体天生就有反骨,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用最有趣的语言,带你秒懂印度种姓制度!

​这种管理办法对管理者来说倒是方便了,但被管理的人就不干了,你这是一刀切啊,你这不顾群众的感受啊,你这管理水平也太低下了吧。所以印度独立之后,立刻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并且明文废除了不可接触制,甚至还立法规定,不管是议会,政府机构,国企还是大学里,都要给低种姓的人保留一定的名额,也就是说从法律上来说,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已经消亡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种姓制度还存在么?很遗憾,种姓制度流传了几千年,又在近代被殖民者一再强化,光靠法律已经很难消灭了。毕竟歧视就像恶性病毒,一旦在人的心里扎下了根,或许就永远都抹不掉了。

用最有趣的语言,带你秒懂印度种姓制度!

本文来自科普短片柴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