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極簡讀書筆記

//作者:羅伊·F·鮑邁斯特爾

//小銘曰:本筆記包含筆者自學心得,不完全涵蓋原書全部內容,僅供參考


(1)文藝作品、娛樂作品和故事中對邪惡者的扭曲:作惡者是異類,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人,他們天生邪惡、往往是自大狂,他們故意傷害他人,並充分享受這一過程

(2)但從現實案例看,在很多謀殺案中,暴力常常來自雙方相互的、不斷升級的挑釁

(3)邪惡的四種根源:工具、自尊、理想主義、虐待狂

(4)工具性:邪惡行為本身往往不是目的,而是達成目的手段,這源於人的動物性,在動物群落中暴力是一種爭奪領地、食物和性資源的有效工具,但在人類社會,暴力是一種性價比極低的工具,犯罪分子極少能通過犯罪發家致富,家暴者很難獲得自己想要的家庭生活,恐怖分子也得不到想要的政治權利,從這個角度說,作惡者的智商通常不會太高,因而在這個崇尚智力的社會里缺少達成目的的正當手段

(5)自尊受到威脅:一般認為作惡者往往是低自尊的,但實際情況是,自戀症的患者往往攻擊性更強,自視甚高的人在自尊受到威脅的時候會更容易訴諸暴力或其他惡行。在人類歷史上,作惡者往往體現出相似的思維模式:他們相信自己高人一等,還相信自己沒有得到應得的尊重

(6)理想主義:這是最悲劇的一種根源,作惡者受信仰驅動,認為自己的惡行是高尚的,從而不會有任何負罪感,比如十字軍東征,日本侵華等,但其中也有很多人是以理想主義為藉口來掩蓋自己的原始動機

(7)虐待狂:只有極少數作惡者是真正的虐待狂,通過作惡獲得快感,但這種虐待狂也是後天習得的——人體有一種自我調節功能,受到強烈刺激時會產生對立的神經反應,一開始很弱,多次重複後會變強(跳傘和蹦極的快感就是對下墜恐懼產生的對立反應)。作者對酷刑施刑者的研究表明:與大眾的直覺相反,會出現用刑過度的往往刑訊老手,新手會對虐待同類的行為產生壓力和反感,但老手由於經驗積累,困擾變小甚至成了享受

(8)每個人都天生帶有攻擊性,也都會經歷無法達成目的、自尊受到威脅的場景,但真正將其付諸惡行的人很少,這是因為攻擊衝動會受到自制力的限制,所以邪惡發生的最直接原因不是產生了作惡的念頭,而是自制力的崩坍

(9)一個認知偏誤:當你描述別人對你做過的過分的事情時,你往往認為對方是惡意的,對你的影響是巨大而持久的,但當你描述你對別人做過的過分的事情時,你總是有各種被迫的或正當的理由,而且事情的影響也沒有對方說的那麼嚴重

(10)事實的真相是:歷史上很多邪惡的事就是由普通人做出來的,與其篤定的說我絕不會幹出那種事,不如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我也可能幹出那種事


《惡》極簡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