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們心中的巨嬰旦夕成人

年齡越大,越是沉默,不復當年的尖酸刻薄,哪怕一肚子的不滿和怨責,最後說出口的卻是——“做得

還不錯”。肩上有重擔,就不敢再輕狂,親友的期待,同事的寄託,讓人不敢輕易犯錯,因為承擔你錯誤的人,將遠不止你一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千鈞重擔臨深淵,狂風暴雨秉弱燭,戒慎恐懼,不敢妄為,也不敢妄言。所以,每次要批評別人的時候,我都會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或者也曾如此?只有自己也曾錯過,或許才能真正明白錯誤的原因是什麼。好吧,承認了,我自己心裡其實也有一個“巨嬰”住在裡面,每當感覺太累想要任性、放棄的時候,這個“巨嬰”就蠢蠢欲動了

什麼是“巨嬰”?這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一個網絡詞彙。從字面上講就是體型巨大的嬰兒,通常是指不成熟的成年人,身體已經長大,但部分心智還停留在嬰幼兒時期。嬰兒們有什麼特點呢?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拉就拉,想笑就笑,不舒服就哭,不高興就鬧,本能行事,任性而為。可以用三句話總結嬰兒的特點:不自我控制,不考慮責任,不承擔後果。躺在搖籃裡面的嬰兒,本就該如此,否則要讓那麼稚嫩的生命也象成年人一樣理性行事,那這個世界也太殘酷了;但是,對於已經完全長大成年的人,如果做事也像嬰兒一樣任性,吃飽喝足扔奶瓶,高興幹啥就幹啥,那這樣的世界也是很恐怖的。不過,在網絡時代,這樣的“成年寶寶”們卻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且這是全世界的一個普遍現象,並非中國獨有,比如說,世界上最有名氣的一位“成年寶寶”,其實是2018年特朗普訪問英國倫敦時抗議群眾在天空裡釋放的那個“氣球寶寶”。實際上,越是發達的社會,“巨嬰現象”越嚴重,至於箇中緣由,後文再講。

根據“巨嬰”的三個特點,網絡是巨嬰相對集中的場所。因為網絡的特點,就決定了人們在網絡上的大多數活動,都不用“考慮責任”、不用“承擔後果”,當然也就沒有“自我控制”的必要了。所以,多數時候人們在網絡上可以恣意妄為的批評、攻擊,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和後果,這樣的網絡生態,必然導致網絡上的任何東西都會被誇張、放大,由此而生的就是網絡“鍵盤俠”。所謂“俠者”,當然得主張“正義”,而主張正義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批判”,到目前為止這世界上還沒有普適真理,所以任何觀點或道理,都是可以找出批判的角度的;如果實在找不出批判的角度,則可以通過偷換概念、歪曲事實、無中生有,自己為自己塑造一個批判點,這樣鍵盤俠們懟天懟地,保持永遠正確,他們通過鍵盤“維護網絡正義”,從而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這是網絡上最典型的“巨嬰行為”。

當鍵盤俠們從網絡走入現實生活,他們對社會的危害性是可以非常劇烈的。(本段內容刪除)

成年人的“巨嬰症”是一種病,是病就有藥,治療“巨嬰症”的藥也不復雜,就是“剋制”、“擔當”、“負責”六個字就可以了。某港的一些巨嬰們之所以久病不愈,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一方面蒙著臉如同在網上當鍵盤俠一樣,完全不用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即使被抓住摁在地上扯下了面罩,他們背後還有法官“大人”給他們撐腰,他們也不用承擔責任。所以,不解決“巨嬰症”的環境,某港某些群體的“巨嬰症”是治不好的。

當然,如果從更宏觀更長遠的歷史視角來看,“巨嬰現象”則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如果今後社會文化沒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升級,那麼被科技贍養的社會中人們將越來越嬰兒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人們從簡單勞動中解脫出來,另外一方面也讓人們對科技產生嚴重依賴性。由現代科技打造出來的網絡社會將如同一個巨大的搖籃,人們躺在裡面,生存所必需的資源唾手可得,餓了美團,凍了淘寶,花前月下靠微信,輕鬆娛樂刷抖音,社會生活完全被“雲化”、網絡化,人們將成為粘在網絡上的一粒“綜合信息傳感器”,在這種情況下,網絡就像是巨大的搖籃,人們生活在這個搖籃裡,在獲得極大的便利性的同時,也被這個搖籃極大的束縛,所有的事情都已經被設定好,個人即使鬧得天翻地覆,也是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網絡的魯棒性要求將個人的重要性壓縮為無窮小。

這時候的個人,在整個網絡面前,甚至還不如今天搖籃裡面的嬰兒。人們主動將自己“嬰兒化”,不過是對網絡現實的妥協而已。這將是未來人類必將面對的問題——我們將怎樣擺脫“天網”的控制。

25年前看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當時看到的是喜劇片、是愛情片,是紫霞仙子的眼淚,是唐僧的碎碎念,而今再回想那部電影,記憶最深刻的卻是最後一句臺詞“那個人好像一條狗”,這正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戴上緊箍咒的孫悟空擁有了無上的神通,但同時也失去了心猿意馬的自由,他心念中唯一的目的就是降妖伏魔取得真經,再也不能任性妄為,再也不能縱容心中的那個巨嬰。我們心中的那個巨嬰如何才能旦夕成人?

戴上緊箍咒,告別心中逐漸模糊的花果山、蟠桃園....。心中的巨嬰這時候復活了,阻止繼續往下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