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免費饅頭的公益精神滋養人心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

孝感男子曾少峰,在疫情期間逆行武漢,堅持為社區獨居老人、行動不便人群等免費贈送饅頭,從每天3000個,再到1萬個,已堅持60天,還將持續兩個月。預計捐贈饅頭將達到100萬個。(據4月22日《楚天都市報》)

今年46歲的曾少峰,年前已回到老家孝感大悟過年。正月初二下午,微信朋友圈一條“漢口某發熱定點醫院醫護人員吃飯難”的消息讓他坐立難安。他克服封路的困難,蹭了一輛順風車來到武漢。2月21日,新鮮出爐的3000個饅頭,就近在楊園街電力新村社區發放。發完了還有人排隊,曾少峰又增加壓面機,擴大產能。60天送出了40萬個饅頭,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要賺錢的話這兩個月至少可以賺100萬。”也有供應蔬菜肉類的商機,他一口拒絕。“我要想賺錢,一天賺三萬塊沒問題。”他毅然堅持公益之路,除了送饅頭,還給防疫人員送盒飯,又拖來17萬元的新鮮葉菜捐贈。

員工說他,“送饅頭送上癮了”。親戚說他是個公益“瘋子”。曾少峰做公益還真是“成癮”,不是疫情時期心血來潮,早就是名資深志願者了。2013年3月,他在武漢開辦了首家接待老人的幸福食堂,後來又增加了4家,還帶動2萬多名志願者輪流做“義工”為老人提供幫助。

曾少峰說,他初中畢業就來到武漢闖蕩,從汽車修理廠的小零工做起,慢慢紮下了根。2012年,在一次企業家管理課程學習中,萌生了為社區老人創辦公益食堂的想法。從那時起,曾少峰完成了一名企業家的昇華,懂得了回報社會。“武漢這座城市給了我所有,我應該為她做點事。”曾少峰在疫情期間送出的饅頭,就顯得別有滋味,這是一個個公益饅頭,也是一個個感恩饅頭,有著企業家的責任意識與情懷。饅頭豐富了市民生活,也滋養著人心。

做公益食堂,社區總有老人喊他“乾兒子”“大頭”,曾少峰心中就有一種力量和使命。送公益饅頭時,有老人連作了五個揖,第二次再送,老人又給他塞了一盒巧克力。“老人們給我的感動遠遠大於我的付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公益事業有益於他人,也有益於自己啊,滋潤他人,也滋潤了自己。因此,曾少峰送出的饅頭,看起來是花費了不少人力與物力,但送出了兩個月的感動,送出了一個饅頭所散發的公益精神氣息,滋潤感化了一顆顆心靈,對社會對個人都是善莫大焉,這收穫也就遠比賺錢重要,這付出就值得。世上有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這就是免費饅頭給我們吃出來的味道,讓人餘味難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