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山地震觀測臺塔身傾斜不倒,導致塔身傾斜的原因至今無人說清

同山地震觀測臺塔身傾斜不倒,導致塔身傾斜的原因至今無人說清

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小河鎮同山南側半山腰的同山觀震臺。(王建安 攝影)


同山地震觀測臺塔身傾斜不倒,導致塔身傾斜的原因至今無人說清

同山觀震臺為八角樓閣式四層磚混建築,塔身明顯傾斜。(王建安 攝影)


同山地震觀測臺塔身傾斜不倒,導致塔身傾斜的原因至今無人說清

小河鎮同山西側縣道公路通往衛賢鎮及山西村的路牌。(王建安 攝影)


同山地震觀測臺塔身傾斜不倒,導致塔身傾斜的原因至今無人說清

鶴壁市浚縣小河鎮後同山村的公交站牌。(王建安 攝影)


同山地震觀測臺塔身傾斜不倒,導致塔身傾斜的原因至今無人說清

紅磚、水泥混建的同山觀震臺塔身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王建安 攝影)

始建於1174年的意大利比薩斜塔,它以傾斜而聞名世界,塔身的傾斜現象吸引著眾多好奇的遊客。而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小河鎮的同山半山腰處,也有一座塔身明顯傾斜的中國樓閣式建築,並且這座建築還是一座地震觀測臺。觀震臺身東門門楣處有水泥雕刻的“同山觀震臺”5個楷體字,緊鎖的鐵門上有白漆噴塗的“地震觀測,保民平安,保護設備,人人有責”以及“破壞設備,依法追究”等內容,觀震臺塔身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同山山名最早見於《水經注》。相傳武王伐紂曾會同諸侯於此,故名同山。同山是一座非常奇怪的山,山上青石裸露不生草木,故而又名“童山”。《爾雅》曰:“山無草木為童”。據清代嘉慶《浚縣誌》記載:“童山,一名同山。”另一個奇怪的地方是稱呼,當地人稱“同山(shān)”為“同善(shàn )”。

據村民介紹,這座八角樓閣式的四層觀震臺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屬浚縣地震臺管轄的地震監測信息網點設施。對於同山觀震臺塔身向東南傾斜的原因,村民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因為紅磚年久破損導致,更有人解釋說是同山是平地而的一座山,海撥雖然不高,但同山的周圍都是平原,觀震地處半山腰,常年受西北風吹襲的結果。據老年村民介紹,觀震臺建了40多年了,剛建成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可能與觀測地震的要求有關。年輕的村民卻不同意以上的看法,他們認為觀震臺塔身明顯向東南方傾斜,估計與塔底地層下陷有關係。總之,人多嘴雜,各有各的說法,至今都沒有人能說清楚是啥原因導致塔身向東南方傾斜。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觀測研究的歷史悠久。公元132年,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於探測地震動的儀器,比歐洲類似的發明早 1700 年以上。1966年,邢臺地震後,周恩來總理三次親臨地震現場視察慰問,並就地震預報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周恩來總理主持下,國家科委組織中國科學院、石油部、地質部、國家測繪總局等單位以及一些高等院校進行現場觀測,開展地震預測研究。1971 年成立了國家地震局(1998年改為中國地震局)。

1975年建成的河南省浚縣地震臺站由主臺、子臺和遠程觀測系統組成,擁有電磁觀測、地下流體、測震觀測、地電阻率等地震監測手段。主臺位於浚縣浮丘山半山坡,子臺包括輝縣測震臺、林州測震臺以及浚縣農場地電場。在河南省地震局的指導、支持下,構建了以周口臺、輝縣臺、林州臺、浚縣臺組成的虛擬測震監測網。據說,按照地震觀測規範的要求,浚縣地震臺的地磁觀測室建設時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地磁觀測房建設時,所用材料均經過專門檢測,其中水泥為無磁性特種水泥。每建設30釐米就要檢測一次,防止鐵磁性物質混入。就連觀測室上面的黃土覆蓋層也經過了專門的過濾,確保黃土中沒有鐵磁性物質,以提高觀測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