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四叛臣在東吳混得如何?

楊戲《季漢輔臣贊》把麋芳、士仁、郝普、潘濬稱為“奔臣”,即蜀漢的叛臣。

這四人在東吳混得如何呢?


蜀漢四叛臣在東吳混得如何?


郝普,字子太,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命呂蒙西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呂蒙玩了一回拿手的詐術,讓郝普的老朋友鄧玄之給郝普帶了一封勸降信。郝普出城投降後才知道上當,“慚恨入地”,又是慚愧又是悔恨,可見他並非甘心投降。

郝普歸降東吳後,官職升到九卿的廷尉,為吳國最高司法首長,負責全國刑獄,地位並不比潘太常低多少。

魏國隱蕃受命詐降吳國,憑藉一番口舌功夫,被孫權授予廷尉監,成了郝普副手。隱蕃廣交東吳豪傑,衛將軍全琮以下官員都與他交往密切,尤其是左將軍朱據、廷尉郝普都稱讚隱蕃有王佐之才,郝普還常常替他的屈才鳴不平。

郝普與隱蕃交往,一是同為降人身份,對屈才不被重用,能夠感同身受;二是作為部門同事,自然尤為親善。一個蜀漢降臣和一個魏國間諜共事,隱蕃後來謀叛被誅,郝普也遭到牽連,“見責自殺”。他冤不冤就不得而知了。


蜀漢四叛臣在東吳混得如何?


士仁,字君義,幽州廣陽人,考慮到劉備也是幽州人,或許他是劉備老部下,所以職位不低,以將軍身份留守公安縣。在東漢末年,一般能混到都尉、校尉已屬不易,能位列將軍,肯定是久經沙場。士仁當時統屬關羽,作為一個老同志,不大可能因為與關羽不和就叛降。

據吳國官修史書《吳書》記載,“將軍士仁在公安拒守”,說明他當時確有抵抗,而且拒不肯見前來勸降的虞翻。虞翻於是通過書信告訴士仁,公安城內早就有他們的內應,獨守孤城,死戰只能帶來毀宗滅祀的慘烈後果。士仁經過權衡考慮,才“流涕而降”。

虞翻覺得,士仁只是一時受書信矇騙才投降(和郝普類似),並非真心誠意,就建議呂蒙將士仁押走,留下吳兵駐守公安城。

呂蒙押著士仁到了南郡,南郡太守麋芳開城投降。


蜀漢四叛臣在東吳混得如何?


麋芳,字子方,是國舅爺麋竺親弟弟。劉備在下邳敗於呂布後,是麋氏兄弟出錢出人,助劉備東山再起,曹操表麋竺領嬴郡太守,麋芳為彭城相,兄弟二人毅然一起辭職,追隨劉備。麋竺雖然沒啥領軍的才幹,但劉備依然待之以上賓之禮,位列軍師將軍之上,“賞賜優寵,無與為比”。劉備入蜀,委任麋芳為南郡太守,也是待遇優厚。

麋芳和關羽不和,劉備應該能想到,只是他想不到在國家大事上,麋芳作為待遇特高的親臣,居然為了一己私利,毫無下限。

麋芳、士仁放棄抵抗,投降孫權,一是因為素受關羽輕視,早有嫌隙;二是南郡城曾失火,燒燬了不少軍器,關羽責備了麋芳;三是後勤軍資跟不上,沒盡力支援前線,關羽揚言“還當治之”,總之懼怕關羽回來追責,必須先坑死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士仁在投降後再無記載,如果沒有戰死,也應該和麋芳一樣位列將軍。

黃武二年(223年),麋芳曾與胡綜、鮮于丹等跟隨賀齊攻打蘄春,生擒吳國叛將、魏蘄春太守晉宗。

麋芳雖然貴為將軍,官職比俘虜他的虞翻還高,但揹負降虜身份,他只能夾著尾巴低調做人。而虞翻這人最瞧不起降虜,又敢於直言,于禁、麋芳都被他嘲諷過。虞翻每次遇到麋芳都免不了一頓冷嘲熱諷:“你不忠不信,還配稱什麼將軍?”“該關門拒守時卻開城投降,該開門通行時卻反而關門不讓人通過,這樣做事合適嗎?”……麋芳聽後,面有慚色。

楊戲稱,“自絕於人,作笑二國”,準確來說就是譏諷的麋芳。


蜀漢四叛臣在東吳混得如何?


如果說士仁是哭著投降,麋芳是笑著投降,郝普是慚愧悔恨地投降,潘濬就是扭扭捏捏地投降。

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師從宋忠,同學有魏國王肅,蜀漢尹默、李撰父親李仁,姨兄(古指妻兄,非姨表兄)是蔣琬。

潘濬因被王粲賞識而知名,在劉表手下任湘鄉縣令頗有政績,劉備得荊州後給他的待遇很高,為治中從事,屬於高級幕僚,劉備入蜀時留下他管理荊州事務,是荊州領導班子成員。這也是因為潘濬屬於荊州士族代表,能夠穩定荊州人心。

《江表傳》記載:“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孫權命人把臥床的潘濬連同床一起抬了過來,潘濬仍然伏床不起,涕淚交橫。孫權以楚地先賢為例,寬慰說降人也可得到重用,又命人給他擦淚,潘濬終於下床拜謝。孫權也命他為治中,荊州軍事都要諮詢他。

又拜輔軍中郎將,中郎將官職也夠大了,還授以兵。五溪蠻夷叛亂時,潘濬能領到五萬兵,可說孫權對他很信任了。雖說耗時五年,才血腥鎮壓叛亂,而後來,五溪蠻又反,鍾離牧以三千兵討平,世殊事異,也可見潘濬的能力還是被高估了。

潘濬是降臣中職位最高的一個,官居太常,九卿之首,亞於陸遜,差點被呂壹選為丞相顧雍的接班人。

孫權其實也是看中他荊州士族的身份,重用他一是可以穩定荊州民心,二是可以藉此平衡江東豪族。潘濬的功績確實也在於平定武陵樊伷之亂和五溪蠻夷叛亂。孫權又與潘濬聯姻,建昌侯孫慮娶了潘濬女兒,潘濬又與陸遜同駐武昌,共同掌管留守事務,相當於分陸遜之權。

扭捏投降的潘濬與郝普、麋芳表現出的慚恨、慚色不同,他降後極為忠心,也深得孫權信任。

潘濬雖然也與關羽不和,但畢竟受劉備厚待,失荊州時不見他有何貢獻,而叛降之後對故主卻極為刻薄。樊伷誘導諸夷,圖謀以武陵歸附劉備時,他卻自薦帶兵五千斬殺樊伷。

後世學者將潘濬與樂毅相比就差太遠了。樂毅去燕投趙,趙王讓樂毅伐燕,樂毅是什麼態度呢?史載樂毅不忍,哭訴道:“昔之事燕,猶今之事趙也”。如果我以後離開趙國去了他國,終身都不敢謀害趙國的囚徒,更不可能謀害趙國。

潘濬本身是降人,和郝普對待降人身份也大不同。

魏國間諜隱蕃在東吳結交權貴,潘濬的兒子潘翥也與他交往,還贈送大禮。潘濬知道後大怒:“吾受國厚恩,志報以命,爾輩……何故與降虜交?”他將兒子打了一百杖,又命把禮物還回去。他大概已經忘了自己的降虜身份,或者正是因為自己也是降虜,才會如此敏感這個身份,也害怕降人反覆無常,連累自己。

後來隱蕃事發被誅,人們都認為潘濬和羊衜、楊迪一樣有先見之明,其實這與他是否看穿了隱蕃間諜身份無關,他當時在意的可能是降虜這個身份。

孫權對他倒也是用人不疑,武陵太守衛旌密告潘濬可能暗中與姨兄蜀漢大將軍蔣琬相通,孫權反而將衛旌免職。呂壹是孫權用來打擊江東豪族的打手,潘濬屢次揭發呂壹奸惡,終使其失寵被誅,也可見他對孫權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