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疾控中心中原战疫“一锤定音”

河南17个省辖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谁来确诊?河南省疾控中心作为对河南全省疾控战线的示范引领和疫情处置主力军,他们平时的技术储备能力,在中原战“疫”中凸显出“一锤定音”的硬功。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南省疾控中心坚持做到“数据有出处,论点有支撑,结果有依据,产出必精品”,研判结果多次得到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有关领导的肯定。

在实验室与病毒“交战” 火线上检验平时技术储备水平

“濮阳有疑似病例检测结果是阳性,马上送标本来,大家做好准备!”

1月28日凌晨,当人们进入梦乡,河南省疾控中心接到了濮阳市疾控中心请求确诊的电话。

“根据河南省相关程序,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要被确诊,医院接诊病人,发现符合疑似病例定义的病例后,采集标本,由县(区)疾控中心将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且该病例是该市首例检测结果阳性病例,则需要送到河南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徐瑾介绍说。

这样,河南每一个地市的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确诊,最终要由河南省疾控中心的专家团队把新型冠状病毒打出原形。

病毒肆虐。河南省疾控中心在实验室与病毒开展昼夜不间断的较量。全省17个省辖市病例确诊的过程,也是疾控中心的专家们与病毒日夜“战斗”的过程。

时间到28日清晨4:20,省疾控中心接到濮阳送达的标本后,立即进行核酸检测,9:00,结果显示确诊。

“我们每年都定期组织开展全省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培训,确保各地市都能掌握必要的检测技术,目前,我们收到的17个省辖市的标本复核结果都和地市检测的结果一样,也证明了我们的技术储备在日常,疫情暴发的关键时刻凸显战‘疫’硬功。”徐瑾说。

据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周勇介绍,在抗击疫情中,中心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简称BSL-3实验室)通过细胞培养成功分离到高滴度新型冠状病毒毒株,3月6日,经中国疾控中心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证实。

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等相关要求,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活动必须在BSL-3实验室开展。河南省疾控中心拥有全省唯一的BSL-3实验室,河南省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他们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实验活动申报工作,2月15日,获得国家卫健委批复,同意在BSL-3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培养活动。

河南省疾控中心迅速组织实验室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离工作,2月24日,获取3株高滴度新型冠状病毒毒株,3株毒株均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先后经“荧光定量RT-PCR”和“RT-PCR”两种方法验证后,于3月1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3月6日晚上,反馈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

河南作为全国少数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的省份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获取,对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研究、动物模型建立、致病机理研究、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等工作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同时,对河南省进一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分子溯源与变异监测、流行病学规律研究,及时调整完善预防控制措施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河南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戴手套、戴帽子、戴口罩、戴护目镜、穿连体防护衣,双手在生物安全柜中为标本加试剂。

经历病毒核酸提取、反应试剂配制、反应程序设定、荧光定量PCR检测等步骤,4至6个小时后,病毒就暴露出本来面目了。

优化释放信息价值 “数字化活力”为疾控注入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疾控中心在省委、省政府和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对全省疾控战线的示范引领和疫情处置主力军作用,多次受到省领导以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组、国家卫健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这源于他们加强疫情报告管理,不断优化数据分析,“数字化活力”为河南疾控战“疫”注入了新动能。河南省疾控中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技术方案要求,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依法依规开展疫情信息报告管理,保证了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顺畅流转、有效利用和绝对安全。

及时完成信息审核确保数据质量。疫情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审核基层病例报告,确保在医疗机构报卡后2小时内完成县、市、省三级疾控机构审核和反馈。其中省级审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有力保障了全省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科学研判提供了坚实基础。

不断优化数据分析助力科学研判。深度挖掘信息内涵,开展专项分析评估,为现场调查提示多层次线索,为形势研判提供多角度指引。目前,已累计制作疫情短讯154期,监测动态和舆情日报各92期,风险评估和专题报告6期,制作全省疫情地区动态分布图,直观展示各地疫情趋势变化,持续为省卫健委应急办、疾控处等多个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河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郭万申介绍说,疫情研判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和全省疾控机构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包括联防联控机制提供的部分周边信息“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开资料。信息点面结合,高低搭配,最大程度贴近疫情流行特征原貌。并辅之以数学模型拟合和多领域专家“头脑风暴”,最终形成短期趋势预测结果和中长期趋势研判结论。

目前,中心共出具研判简报70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报告45期,专题研判分析报告10余份,提供综合性研判建议20余次,做到了研判预期结果与疫情发展形势基本吻合,为趋势判断和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分区防控、分类施策”的策略,以县域为单元,进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专题形势研判,着力提高防控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研判专题报告将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分为无现症病例低风险区、散发病例中风险区、社区传播高风险区,每级风险区域采用对应的分类处置措施。(记者 闻有成 李文哲)


来源 | 新华网河南频道(声明:“河南疾控”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内容有修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