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之路 如琢如磨-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斫琴之路 如琢如磨

■闲暇时弹一弹琴,提高一下弹琴技艺。

斫琴之路 如琢如磨

斫琴之路 如琢如磨

  ■打磨古琴,满身都是木屑。

  ■买了几十个琴坯贮存起来。

  今日出镜

  不懈追求的制琴师艾树强

  采访动机

  用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平衡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使其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当前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在这种趋势下,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焕发生机,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更具现代都市气质的石家庄,有一位自学成才的制琴师,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用一双巧手制作出的古琴,深得周围爱琴者好评。这背后在探索路上的付出和坚守,他冷暖自知……

  4月15日上午,位于石家庄市东三教某小区的一间地下室里,38岁的艾树强吃过早饭之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十平米左右的空间,放置着木料和工具,每天要做什么工作,都在他心里装着。呆在手机信号都比较差的屋内,他要做的是将原料最终变成一张张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古琴。在最近5年时间里,经常会有这种工作状态。

  艾树强属于那种动手能力强过课堂上读书做题能力的群体。初中毕业之后,他发挥强项,离家学习书画装裱手艺,待手艺成熟之后,在家乡沧州开了一家门店。那期间他一边经营门店,一边学习中国画,同时买了第一张古琴。中国文化讲究触类旁通,自古文人多喜古琴。作家徐皓峰于《武人琴音》中提到,乐器有德,能够影响人生。不会演奏,在家摆一件也好。明清的书房设置是墙面垂挂古琴,悬琴而生敬意。艾树强并不想仅仅是悬琴,那时候他买了不少光盘,跟着节奏零起步。当时是2001年左右,身边圈子里没有听说有教古琴的。技艺想提高,只有到文化氛围更浓的地方。加上他本人确实想出去闯闯,于是关了门店,只身去往北京。从最初在潘家园一家画店打工,到后来转战天津、内蒙古,多年走下来,艾树强在追求中国画技艺的同时,始终没放弃过对古琴的喜好。

  2014年,艾树强来到石家庄投奔兄长。此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一些领域带来了契机。艾树强的画作,被认同者相互转发,有喜欢的,即便天南地北,都可以定做送达。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在完成画作后,艾树强便可将业余时间用在对古琴的研究上。古琴技法的提高,使他对琴也开始有了更高要求。闲谈中,一位朋友建议他:“你本身会木工,为何不自己琢磨着做一把古琴?”这句话,让他心里一动。于是他开始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筹备。艾树强的制琴之路,是从拆琴开始的。朋友淘汰下来的琴,他动手拆装了多遍,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后来有朋友说,琴哪里哪里有问题,他就能找到问题所在,维修排除。如此反复,对做琴有了信心。做古琴雅称斫琴,说的是这种工艺的精细。外表看起来简单,实质上琴面板与底板是不同材质的胶合。包括呈现出瓦弧形,都要用到木工。而后便是髹漆,将大漆与鹿角霜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刮到琴体,反复多遍直至干透,才能进行下一环节。艾树强自己学着髹漆,皮肤过敏痒得晚上睡不着觉,但是还是坚持进行下去。

  一批琴共7张,四五年时间反复拆装调试,最终达到了个人满意的效果。之后均被圈里朋友挑走,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音、形俱佳。很快他又收到多个定做的需求。画画、做琴,艾树强目前挺满足这种生活状态。自在洒脱,也少些世故。也许有一天他会实现头脑中想象的样子,背着琴去寻找诗与远方,正可谓“半曲平沙走天下”。“也许我处世不够聪明,但是只要对于喜欢的事,就愿意付出足够的精力。”他笑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