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房子要漲?

國內一季度經濟,除了疫情造成的實體停擺外,還有一個被熱議的話題就是深圳房價的快速上漲,進入3-4月,另一個一線城市上海的新房銷售也出現了異常火爆,房價也開始蠢蠢欲動,畢竟,春天是個特殊的季節(2016年的一線房價爆發也是在春節後)。

深圳的房價漲成啥樣,有人些了一首詩:

  昨日還能買神灣,今日只能買寶安;

  上月還嫌南山貴,此時紅山也奔潰;

  去年西部不買房,今年東部淚兩行;

  龍中全款變首付,布吉首付變車庫;

  沙井猶豫四五天,回頭少個衛生間。

上海也開始新房銷售的火熱,2000-8000萬的豪宅碧雲尊邸(話說這名字對想要孩子的業主有點不吉利),排隊買房的人打起來了。新房或許有定價受管制,與周邊形成倒掛等特殊因素,二手房也在快速回暖,央視報道地產中介開始忙不過來,8萬元以上單價的房源成交很活躍。


一線房子要漲?


一線房子要漲?


相比較南方的兩大一線城市,北京雖然也出現了二手市場成交量回暖、一些低價項目熱銷等現象,整體還是偏冷的。

回顧一下關於房價的理論(見前面的文章《如何閱讀財經新聞?——經濟學家速成課(二)》)

第一,基礎邏輯:住宅房價上漲是因為居民收入上漲,

第二,通常居民收入上漲是由於政府負債投資造成的財富外溢(2017年以前),所以企業信貸/M1與房價又顯著的相關性,這種造富過程是自上而下,加劇貧富分化,所以一線城市領先、二三線落後,四線以下分化。

第三,2017年後棚改貨幣化繞開了企業直接發錢,造成了M1與房價的背離。這種造富是撒辣椒麵,三四線城市受益更明顯(一二線棚改發錢也發不起),所以三四線火熱,二線分化,一線反而下跌。


一線房子要漲?


這一輪深圳領漲,而且是大漲,應該是走的“政府負債投資造成財富外溢”這條邏輯線。可是深圳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

第一,深圳年輕,old money少,且多集中於城中村收租那種,城市年輕有活力,敢於上槓杆。可以看到深圳明面上的居民槓桿率就已經很高了,此外深圳人民還敢於創新,據傳經營貸廣泛的流入深圳樓市,昨天銀監局發文要求查清資金流向。


一線房子要漲?


一線房子要漲?


第二,深圳的產業結構在“新基建”浪潮中領先。所謂新基建,是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那些耳熟能詳的深圳名字及其產業鏈明顯受益,騰訊、華為、中興、大疆、平安金融/科技等,在近年來的上市公司數量上深圳為領頭羊的廣東也處於領先位置。


一線房子要漲?


第三,深圳相對京滬區域狹窄,其間綠地規劃面積大,供給有限。


一線房子要漲?


高槓杆率、高造富效率、供給受限,這是深圳房產市場相對京滬的獨特優勢。


京滬市場的回暖更能體現貨幣政策的傳導。我們來看一季度金融數據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

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19萬億元。

一季度各項貸款新增總量的85.1%投放給了企事業單位,一季度的企事業單位新增貸款是6.04萬億元。一季度住戶貸款新增1.21萬億,比去年同期少增了6022億。

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1.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7.51萬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4個百分點。


第一,信貸放水了,而且是向企業放水,居民信貸同比減少;

第二,除了信貸以外的各種社融手段也很活躍,專項債額度一再被提前,這都是面向企業的。

第三,M1的表現沒有信貸數據那麼出色,5%雖然不低,但並不高


這裡有一個特殊性就是疫情影響。《中國人變得有錢了?》一文中有詳細的解釋,這裡重複以下,一季度企業發放年終獎,假設發了6萬億,形成居民部門存款,居民部門在春節前後有一波消費高峰,假設會有1-2萬億的年終獎會因為消費迴流到企業存款,今年大概少迴流了1萬億左右,也就是說,前面的企業信貸投放下去以後,正常的M1增速應該比5%要多,可能有7%,這就很可觀了。

所以,看一季度金融數據還是可以支持一線城市房價回暖邏輯的。具體能走多遠,要看本輪放水政策的決心。

自2016年確立了“供給側+去槓桿”雙管齊下政策後,早期2016-2017年是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的,2017-2018年是去槓桿大年。自從2018年經濟增長出現問題後,政策就一直在去槓桿---保增長中間反覆橫跳。前一個季度讓人熱血沸騰又來一波大放水,後一個季度就轉入佛系,M1同比增速再也沒有重現突破2位數的信號。

我個人認為,中央金融當局在LH的層面是傾向於去槓桿的,也知道再來一波一線城市房價會翻番,後面再去槓桿更痛苦更麻煩。所以才會出現反覆橫跳現象——那是就業壓力或者2020KPI逼的,並不出自真心。這一次疊加了疫情影響和2020年到期,是考驗政策定力的一年,如果疫情包括海外疫情能很快恢復正常,過激的貨幣刺激大概率就會戛然而止,不過看現在的情況,疫情有望在5月見頂回落但也不會很快恢復到年前水平,所以繼續刺激的可能性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