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還是大坑?”官方迴應: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

區塊鏈上到底能跑什麼資產?這可能是每個區塊鏈從業者日夜焦慮的問題。即將亮相Gate.io平臺的項目GoWithMi給了一個讓所有人驚喜的答案,簡單來說就是,地圖上鍊。

“天堂還是大坑?”官方回應: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


這個場景的想象力之廣,讓人歎服。此項目也作為石榴財經長期跟蹤研究的項目資源庫當中最有潛力項目之一。

在上線前夕,有一篇文章深入分析了GoWithMi的幾大不靠譜,真是這樣嗎?石榴財經採訪了GoWithMi的CTO任軼。

以下是採訪內容整理:

昨天看到一篇來源不明的微信公號稿件,看起來是非專業人士的“專業工作”,裡面充斥著的大量數據性謬誤這裡就不一一指出了。作為一名行業資深人士,我只想探討一些根本性問題。

問題01

數字地圖就是導航軟件嗎?

首先糾正該作者的一個基本認知錯誤,數字地圖可不僅僅是導航軟件,數字地圖是個產業門類,而導航軟件只是數字地圖產業中的終端產品表現形式之一。不過這種認知錯誤也能理解,畢竟大多數人接觸最多的就是手機地圖及其導航功能。其實數字地圖的最大價值是toB、toG(Government)的平臺價值,是為美團、滴滴、攜程、淘寶等互聯網服務以及政府、企業等主體提供空間位置數據和位置服務計算支持。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互聯網數據的62%都有地理數據屬性,所以說地圖是互聯網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互聯網巨頭都要拼命發展自己的對C端用戶的免費地圖產品,從而使自己的生態形成閉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地圖就是互聯網服務的“芯片”,畢竟自己的產業被人掐住脖子實在太痛苦了。

問題02

地圖市場已被巨頭壟斷,GoWithMi到底有沒有機會?

這個認知更是錯的離譜,作者認為地圖市場已經被巨頭們壟斷了、沒有機會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斷,市場上所有的公鏈都應該沒有絲毫投資價值,畢竟相對於開源的區塊鏈技術來說,互聯網巨頭不應該更具備碾壓性優勢嗎?是不是Facebook入局了,發穩定幣了,所有的公鏈都應該瞬間歸零呢?再舉身邊已經發生的例子,今日頭條就是在一個被認為沒有商業價值的信息流廣告領域,依靠遠不如百度的推薦算法技術,卻成長為比百度市值還高的新巨頭,屬於典型的彎道超車。所以,我個人認為判斷“創新是否能成功”,大概有兩類依據:

第一,創新者能不能幹成這個事?

第二,行業大佬覺得這事兒靠不靠譜?

先來看第一類依據:如何判斷創新者能不能幹成這個事兒,主要看三個方面:此創新是否解決了行業的痛點?是否能比傳統方式好10倍以上(如降低90%成本)?時機選擇是否正確?

“天堂還是大坑?”官方回應: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

關於解決什麼樣的行業痛點,GoWithMi一直強調它解決的行業終極痛點是讓下游企業及個人能夠安全的使用地圖服務。這個“安全”,不僅僅是指個人隱私及數據保護,更迫切的是廣大B端不用擔心地圖服務被巨頭隨意停止(就像突然停止芯片供應),而享有自由調取地圖服務的安全。上文指出,巨頭們為了不仰人鼻息可以花大錢養給個人免費使用的地圖業務,那麼下游企業怎麼辦呢?答案是隻能選擇站隊。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到了互聯網下半場,哪怕是美團、滴滴這樣的明星企業也依然無法擺脫站隊(如美團使用騰訊地圖接受騰訊投資),它們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數不清的小開發者和服務商了,這就是所有依託數字地圖行業的巨大痛點,也是傳統中心地圖平臺無法解決的根本性挑戰。分佈式地圖的最大價值是打造了一套完全沒有中心端控制和脅迫的共利的去中心化地圖平臺,讓所有人能夠公平地使用,這也是GoWithMi一個小小創業團隊為什麼敢於挑戰巨無霸的核心原因。

關於是否能比傳統方式好10倍以上,GoWithMi瞄準的是成本痛點問題。眾所周知,傳統地圖商最大的成本支出是巨大的內業外業開銷,可參看四維圖新的公告。顯而易見的是,移動用戶眾包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本。根據GoWithMi在印尼的運營經驗看,共識眾包方式至少比傳統方式可降低約90%成本。

關於時機問題,創業就是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太早太晚都不會有機會,我們認為做針對海外新興市場的分佈式地圖目前是正逢其時。因為國內地圖作為基礎設施的機會確實已經基本板結,用戶紅利期已經結束,獲取用戶成本極高。反觀以東南亞、南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正處於高漲的紅利期,用戶獲取成本極低。更關鍵的是當地沒有本土BAT類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只有全球性巨頭。巨頭們雖然看起來很大,但其實都是輕運營,本地化的重運營能力較差,在新興市場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而GoWithMi核心團隊,是經歷過中國互聯網殘酷廝殺的創業者,完全可以用稍微重一點的本土運營方式贏得當地市場。事實上,GoWithMi很驕傲地擁有一支長期根植當地的強大團隊,更貼近本地用戶,能夠快速滿足用戶需求。另外,GoWithMi也有當地強大的戰略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更是裨益於“一帶一路”的發巨大展契機。可以說,GoWithMi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


“天堂還是大坑?”官方回應: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

*GoWithMi印尼團隊


再來看第二類依據:GoWithMi的創新是否有本行業頂級專家的認可?

對於普通人而言,對創新的判斷實在太困難了。這裡我想借用羅振宇說的一段話:判斷一個行業的創新方向是否可行,兩類人的看法是不靠譜的,一類是普通用戶一類是投資人,畢竟缺乏專業視角,他們都是按照過去經驗來作出的判斷,而是要看這個行業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行業的頂級人士的觀點,畢竟他們始終在這個行業內,對未來的判斷更準確。

GoWithMi看起來很幸運(其實幸運背後是實力),得到了地圖行業幾乎所有頂級人士的投資和支持,包括陶闖博士、四維圖新創始人孫玉國博士、高德創始人成從武先生。陶闖博士更為人所知是他是PPTV CEO,其實他是全球地圖行業頂級大神,微軟BingMap創始人,聯合國首席地信專家(http://uee.me/aV2Vf)。

孫玉國博士更是親自授予GoWithMi 2018年地信行業最具投資價值第一名。

“天堂還是大坑?”官方回應: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

*孫玉國博士親自頒獎(右側為 GoWithMi創始人)

問題03

靠手機採集,如何能確保地圖數據的準確度及精度問題?

關於眾包精準度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好。完全靠用戶手機採集肯定不夠準確,GoWithMi是通過AI技術基於衛星影像圖自動化地繪製基礎地圖,包括路網、建築輪廓、地形、水系等等,至少可達到亞米級(分米級)精度,這也是為什麼GoWithMi敢說可以快速全球複製的原因,GoWithMi可以批量生產自有知識產權的冷啟動基礎地圖數據。但是其他數據,包括POI、道路限行、實時路況、樓宇外觀、樓宇層高、室內地圖及其定位等數據,就必須依賴用戶去採集了。其實這些部分才是現有圖商成本支出的最高所在。而GoWithMi通過Token驅動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降成本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GoWithMi是通過對稱博弈+AI的方式進行多方驗證確保數據準確性。

問題04

3年生態估值達到1000億美元?

和GoJek這樣的成熟對手競爭,能成功嗎?

作者還有一點是針對DAU和估值的質疑。首先需要有個認知前提,區塊鏈屬於典型的生態行業,GoWithMi作為一個垂直場景的公鏈項目,整個垂直公鏈支持1000億美元的繁榮生態,我們認為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GoWithMi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位置大數據+位置服務+分佈式商業的去中心化生態體系。需要特別指出的是,GoWithMi並不是要自己去做外賣共享出行,而是通過分佈式地圖為生態參與者提供去中心化平臺支持,讓服務提供商能夠一步跨入到分佈式商業,徹底擺脫中心平臺的盤剝。所以GoWithMi提到的DAU和估值都是按照整個生態來估算的,即它的DAU不僅包括了GoWithMi的眾包地圖主dAPP的DAU,也包括面向廣大開發者及合作伙伴所開發的數千到數十萬App及dApp產品的DAU;它的生態範圍不僅包括存量的傳統地圖市場(車聯網、高精地圖、商業API、商業選址、空間智能挖掘、垂直行業等),也包括增量的創新市場(分佈式O2O共享經濟等)。

“天堂還是大坑?”官方回應:招黑的GoWithMi到底是啥?


四大問題,將GoWithMi分佈式地圖,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說清楚了。到底靠不靠譜想必各位心中已經有了結論。區塊鏈分佈式地圖項目之間的博弈,可以說是零和博弈,未來誰能發展得快發展得好,誰就能最大程度佔領市場。GoWithMi還處於創業早期,在採訪過程中,能感受到整個團隊敬業和專業,以及對區塊鏈未來的堅定信念,石榴財經願意相信這樣的團隊能夠走得更遠。GoWithMi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