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悲憤中書寫《寒食帖》,輾轉流傳千年成國寶

蘇軾是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並且還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蘇軾最偉大的作品就是《寒食帖》,這是蘇軾信筆寫就的一幅作品。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時,這一年蘇軾45歲,正是男人的黃金年齡,在這裡,蘇東坡窮困潦倒,正處在人生的最低谷。


蘇軾,悲憤中書寫《寒食帖》,輾轉流傳千年成國寶


在黃州的時候,因為友人的幫助蘇軾在荒地開墾了數十畝地耕種,解決了吃飯問題,並且蘇東坡怡然自樂,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蘇軾多了一個蘇東坡。蘇東坡在這裡開墾耕地之後的第二年的寒食節,天氣變得很寒冷,黃昏的時候還下起了細雨並且還夾雜著冰雹,山坡上已經準備收割的莊稼慘不忍睹,蘇東坡很心疼,想起自己的經歷,蘇東坡憤然題詩一首: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雨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還在繼續,蘇東坡又繼續寫了詩,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從此世界上就誕生了偉大的作品《寒食帖》。


蘇軾,悲憤中書寫《寒食帖》,輾轉流傳千年成國寶


此後,900多年的歷史,無數的中外研究者都在品評這幅偉大的作品《寒食帖》,這幅作品起伏跌宕,氣勢雄偉,一改蘇東坡往日的文風。

蘇東坡離開黃州的時候,因為太過於匆忙,沒有來得及將《寒食帖》收入囊中,被衙門的一位雜役拿回了家收藏起來,後來不久,《寒食帖》被蘇東坡的忠實粉絲河南永安縣令張浩高價收藏起來。張浩找到蘇東坡的學生也是當時的書法家黃庭堅為之題跋。黃庭堅看到作品後很是驚喜,揮筆題跋。以後張浩將作品藏於家中老宅作為傳家寶。以後見到作品真容的就是張浩的族孫擔任朝廷官員的張績和詩人范成大。


蘇軾,悲憤中書寫《寒食帖》,輾轉流傳千年成國寶


隨著南宋的滅亡, 1266年,《寒食帖》也被蒙古大軍得到了,作品成為了戰利品。作品經過數百年的輾轉流傳到了日本,二戰後被國民黨的官員王世傑買回,現在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