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删的《陈涉世家》为啥又回来了

“神兽”今日归笼,个个蠢蠢欲动。驯兽师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脸被勒出一道道又深又红的血印,也不顾自己被口罩憋的上气不接下气,个个瞪大眼睛紧盯着神兽,生怕他们一不留神,搞出点什么妖蛾子。


被删的《陈涉世家》为啥又回来了


所幸第一天还算平稳,不过,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原来被删除的课文《陈涉世家》又悄悄的回来了,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就在2019年3月份,人教社专门出了一个说明,详细的解释了这篇课文为啥被删,主要理由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讲过了,如果语文还讲的话,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加重了学生负担”

平心而论,我认为《陈涉世家》这篇文章在史实方面是有瑕疵的,主要有三个硬伤:

第一、陈胜是阳城人,就是河南的登封,吴广的家乡是河南太康,他们奉命戍守渔阳,就是今天的北京密云西南。陈胜,吴广的起义地点大泽乡,在现在的安徽宿州,宿州距离登封470多公里。登封在北,大泽乡在其东南,前者距离渔阳更近,后者更远。按照一般的理解,陈胜吴广一定会从阳城出发一路向北,蹊跷的是,陈胜他们九百人,莫名其妙的先往东南走将近1000里,然后在向北走,假使陈胜等人奉命集结,也应该在阳城集结。他们为啥偏要舍近求远的跑到宿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关于“失期法皆斩”的问题。根据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没有按期到达是很轻的罪行。《秦律·徭律》规定:“失期三日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谇是训诫,赀是罚款。迟到5天以内的,只是训诫,也就是批评教育。迟到六天不足十天的,罚款一盾,超过十天的罚款一甲。这样的处罚相当轻,就相当开车闯红灯,绝不至于杀头。想一想也是,秦时地广人稀,人千里迢迢的去服役,路途上说不定碰上地震、洪水、泥石流,迟到是不可避免的。要都是“失期法皆斩”,就没人去当兵了。我以为,这只不过是陈胜在蛊惑人心,跟“篝火狐鸣”、“鱼腹藏书”一样,都是骗人的。

第三、兵荒马乱之际,陈胜吴广手下难道有人专门记录陈胜他们的对话?而且还记录的活灵活现?要是有的话,估计早就泄密了。所以,陈胜等人的对话,明显就是司马迁编的。这也体现了文学的虚构性,不符合历史。

从文学角度,这篇文章也不是司马迁写得最好的。至少从人物刻画的角度,陈胜、吴广的形象就远远不如 《刺客列传》中的荆轲、聂政,故事也不如周亚夫军细柳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语言上平铺直叙,平平淡淡,缺少渲染修饰。在历史和文学上都有问题,删掉也没啥可惜。

被删的《陈涉世家》为啥又回来了

那为啥人教社不惜啪啪啪的被打脸,也要把它重新放进教材里呢?我以为,主要是这篇课文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天下苦秦久矣”,二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两点体现出一种“不平则鸣”的 反抗精神。 “天下苦秦久矣”毫无疑问的一种现实政治的压迫,在苛政的压迫下,人民揭竿而起就有了一种天然的正义性。因为“苦秦久矣”,自然而然的就要“替天行道”,就要“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施政者罔顾这一点而一意孤行的话,一定会出乱子的,中国的老百姓虽然老实听话,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予取予求,任人宰割,到了一定份上,也还是会闹他个天翻地覆的。为政者能不慎乎?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可以出身卑微,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拼搏,就能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周秦之变以后,尽管君主专制被人屡次诟病。但有一点,是绝对不能否认的,就是不管怎样,专制制度通过消灭贵族阶层,无意中就让很多贫寒之士摆脱身份的束缚,可以海阔凭鱼跃了,虽然不能达到现在意义上的自由,但至少也算是从贵族的压迫中解放出去了。社会阶层在法律意义上也不在被某些按照血缘关系构成的集团所垄断。人的奋斗意识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这不光是一种反抗与解放,更多的是一种人的觉醒。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觉醒,才让《陈涉世家》失而复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