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汉武帝一句话,这个排名第三的节气,升到第二位

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六,按照节气来看呢,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此时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不过雨水节气也标示着降雨的开始,雨量逐渐渐增。在这一天呢,动植物们也准备开始活动了。《逸周书·时训》中,这样写道:

“雨水之日,獭祭鱼;後五日,鸿雁来;後五日,草木萌动。”

因为汉武帝一句话,这个排名第三的节气,升到第二位

雨水节气(图片源于网络)

就是把雨水节气所贯穿的十五天的动植物活动,进行了大致的描述。这里面,鸿雁来和草木萌动,咱们都比较清楚,那“獭祭鱼”,是个场面呢?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叫“水獭”。

咱们都知道,水獭是水陆两栖动物,大小和京巴差不多,长得比较像耗子。而且,水獭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鱼。但它有个习惯啊,就是把捕捉的鱼排列在岸上,而且排的十分整齐。在古人看来,排列整齐的鱼,就和祭祀的贡品差不多。所以就把这个现象,称为獭祭鱼。

因为汉武帝一句话,这个排名第三的节气,升到第二位

水獭:动物界中行走的表情包(抱歉,这只水獭没有鱼)

多说一下,这种现象后来也被文人们用在诗文创作中,他们用獭祭鱼来形容文学上喜欢多用典故的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创作诗文为了使用典故,常常要查阅许多书本。这些书摊在屋子里,就像獭祭鱼的样子,因此他也获得了“獭祭鱼”的外号。

刚才鸮胖说这些,是雨水节气的物候变化。不同节气的物候,是不同的。二十四节气就跟二十四个结义兄弟一样,排名有先有后。但雨水这个节气有些特殊,原本排名第三,但之后却升到第二位,而排名的上升,只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

对于雨水这个节气的描述,《礼记》中是这样说的:“仲春之月……始雨水。”意思很明确,仲春的时候,雨水节气开始。古代人,对于四季分别有称呼。一个季节是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比如春天分为三个月,这三个月就分别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所以《礼记》所描述的仲春,应该是农历二月。

因为汉武帝一句话,这个排名第三的节气,升到第二位

仲春琼花开

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雨水,应该出现在农历二月,而不是正月。那原本应该在正月的节气是什么呢?应该是叫“惊蛰”,或者是古名“启蛰”。启,就是启发的启。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节气排序,应该是立春,启蛰,雨水,但咱们现在看到的节气排序,是立春,雨水,惊蛰。这惊蛰,也太惨了,不仅排名降了,而且名字也被改了。其实做这些事情的,都是一位人物,也是我们熟知的一位人物,他,就是雄才武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一生,载入史册的事情确实不少,后人对于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今天鸮胖不去探讨这个人的功过是非,有机会和您开专题再专门聊聊这个人。今天鸮胖想聊的,是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修正天文历法。

因为汉武帝一句话,这个排名第三的节气,升到第二位

汉武帝:不想介绍他了,介绍太多了,鸮胖已经烦了。

上古时代,中国存在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一共六家历法,这些也称“古六历”,当然这里面真真假假说不清楚。历法的混乱对于国家的统一、法令颁行没有任何好处,最受影响的,就是想记录事情发生的时间,都不好写。这汉武帝可能心中有“开创者”的小火苗子在熊熊不熄的燃烧,啥事儿都想来个前无古人的壮举,所以历法,也成为了汉武帝瞄准的方向。太初元年,汉武帝颁行了新历法,就是《太初历》。为什么叫《太初历》,相信您也知道了,就是贴着汉武帝的年号。

这个《太初历》,在当时确实是历法的一大进步,对于之前历法中不合时宜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而且这个历法主持修订者,也是咱们的老熟人,名叫司马迁。不过司马迁在修订历法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一些小阴谋,这些阴谋呢,在《史记》中也有体现,鸮胖在这就不过多讲解了,等到有机会,开专题与诸位分享一下。

因为汉武帝一句话,这个排名第三的节气,升到第二位

《太初日历表》

修订历法,自然会涉及到节气。汉武帝重新纪年,节气也会重新调整。就像启蛰,之所以更名为惊蛰,就是因为避讳父亲汉景帝的名讳。汉景帝叫刘启,所以为了给汉景帝避讳,“改启为惊”,把“启蛰”改为了“惊蛰”。

那为什么把雨水和惊蛰的排名互换了呢?这个历史中确实没有记载,鸮胖猜测,可能是希望春天能风调雨顺吧,毕竟汉武帝,还是比较重视农事生产的。不管怎样,趁着元封改历,就把惊蛰的名字换了,排名降低,并通过《太初历》的颁行,通行全国,流传后世,也就形成了如今的二十四节气的排序。

其实这类改名字、定排名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诗经》,里面的风雅颂,《国风》,最早就叫《邦风》,邦国之风。后来为了避汉高帝刘邦的讳,就改成了《国风》。再比如《百家姓》中,为了突出宋朝赵姓的地位,将赵姓排在第一位等等。

其实这样改来改去,无非就是突出皇家的威严,天子的权势,这也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