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记格尔木工务段五道梁线路车间五道梁线路工区副工长陈诚

“上了风火山到了鬼门关,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这是青藏铁路线上的一句谚语,五道梁和风火山其实只是青藏线上的两处地名,谚语描述的虽说有些夸张,但却反映出青藏铁路格拉段环境的艰苦和恶劣。

4月10日早上8时00分,海拔4600米的青海省曲麻莱县五道梁镇阴云密布,寒风从四野呼呼地咆哮而至,厚重的云层让清晨越发显得灰蒙蒙一片,不一会儿,天空就大片大片地飘起了雪花,让正值初春的五道梁瞬间进入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8时30分,“咻咻…”随着一声声嘹亮的哨音,划破了五道梁线路工区寒冷清晨的宁静,工区副工长陈诚吃完早饭,一如既往地第一个来到工区院子的中央,随后职工、劳务工一个个跟着排好队站在院子里开始一天作业前的安全讲话。“今天,是我们这个班组轮休前的最后一天上道作业,也是我从事工务检养修工作的最后一次带班作业,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声音略带哽咽的老工长陈诚一边点名、一边动情地说着。

现年55岁的陈诚,现任青藏铁路格拉段五道梁线路工区的副工长,1984年伴随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区段的正式开通运营参加铁路工作,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7月1日又伴随着和青藏铁路格拉段的正式通车运营来到“山上”,一待就是整整14年。

“五道梁海拔4636米,我主要负责五道梁至秀水河区间60公里的铁路线路日常检修工作,我所在的五道梁至秀水河地势相对平坦且没有遮挡物,是青藏铁路格拉段上的一个‘风口’地带,夏天天气‘一日三变’,基本上每天都是风里来雨里去,衣服干湿交替,全靠体温;到了冬天要顶着零下30多度的风雪冰霜上道作业,但又不能穿的太厚怕影响作业效率”。陈诚一边干着活一边向我们介绍着五道梁的周边环境。

2019年4月23日,依然处在冰雪期的五道梁普降大雪。当日凌晨1点10分,在风雪中劳累了一天的职工带着疲倦已进入了梦乡,却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通知管内k1087—k1095区段线路被大雪掩埋,影响行车。熟睡中的陈诚一咕噜爬起来,在第一时间带领党员应急抢险队伍迅速赶往现场,立即带头组织人员分段清理,他们不顾狂风夹杂着雪花打在脸上的生疼和气温零下二十多度的刺骨寒冷,连续奋战五个多小时,于早上六点多才清理完毕。由于缺氧劳累,他几乎昏厥。

陈诚所在的五道梁线路工区的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陈大哥”,不仅因为他在工区年龄最大,更因为他在现场作业的严谨认真态度和对待同事们细致入微的帮助。

多年来,陈诚坚持把带动工区职工学业务、学技术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业余时间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探讨青藏线格拉段新设备、新技能知识,广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冬天,他组织职工开展“防三折”演练,带领职工熟练掌握钢轨切割技术和钢轨打磨技术;夏季,他又组织职工开展“防胀轨”演练,使车间职工全面掌握非正常情况下处理各类线路病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他总能给予身边职工温暖的关心关怀,遇到班组职工难解的思想问题或生活中的困难,他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并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困难不足。

陈诚从事的工作普通的像铁路线上一颗颗紧固的螺栓,但他的业绩像不弯的钢铁脊梁,实实在在,真铁真钢,支托起青藏铁路轰轰巨龙的穿行,从事青藏铁路工务养护维修36年,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风雨14载,检查过的线路超过10万多公里,整修线路病害达数万处,看着这一串串铿锵作响的数字,它们记载的不仅是陈诚的岗位贡献,更是青藏铁路人的挑战与坚持。

(光明日报记者万玛加、通讯员 桂连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