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王佩瑜

將傳統文化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傳播出去,一直是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而無獨有偶,這部豆瓣評分7.4的明國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卻將這北平、梨園、亂世、佳人一併融了進去,深明大義程鳳台,遇上了梨園魁首商細蕊,一個是保家衛國的革命家,一個是捍衛國粹的藝術家,這其中二人相識相知的一幕幕戲中,不僅道出了伯牙子期般的兄弟情誼,也讓我們這些看熱鬧的門外漢領略了京劇的門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大抵就是商老闆和程二爺之間的情愫,而這背後承載著他們相識相遇的京戲的門道,究其本源,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最初的京劇並不是北平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公元1790年,正是乾隆皇帝80大壽之時,邀請江南各大戲班到場演出,當年揮師進京的戲班規模之大,引得街巷百姓都側耳觀望,據記載,京都之內,自西向東,目之所及皆是戲臺,這聲還未落那聲就開場了,而最終在壽宴上拔得頭籌的,是以著名西區藝人高朗柱為臺柱的三慶徽班。

三慶徽班規模之宏大,絢麗之極,讓乾隆十分滿意,而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臺柱高朗亭,是個同《鬢邊不是海棠紅》中商細蕊的一樣旦角,擅長二黃腔。

《目下看花記》稱他:“宛然巾幗,無分毫嬌強。不必徵歌曲,一顰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軟精神,幾乎化形。”

而正是這位高朗亭帶領的三慶徽班,給這紫禁城烙上了京劇最初的印記。

隨著時間的推移,湖北漢調在道光年間入京,徽班、漢班逐漸合流,徽調、崑腔衍脫胎換骨變成了最終京劇,著名的京腔十三絕

也在這個時期誕生並享譽全國,而京劇,自然而然也成為了我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在傳統文化中立足了腳跟。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同光名伶十三絕


莫說京戲大於天,卻道“行頭”大於天:

  • 01.華貴女蟒,嫵媚青衣

不同於其他藝術演出,欣賞京劇不僅僅是聽覺的盛宴,而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繡龍畫鳳的對襟,琳琅滿目的頭冠,輝煌奪目的靠旗,一出場就頗具聲勢,讓人目不暇接。在《鬢邊不是海棠紅》當中,商細蕊的戲服之多,蟒、帔,褶不帶重樣,而論商爺身上最別緻的、最出彩的幾件行頭,當屬最初的那場貴妃醉酒驚豔二爺時穿的女蟒,和嘴卷帕子惹的二奶奶妒忌時穿的青衣

其實,京劇的服裝大致可以分為五類:蟒、帔、靠、褶、衣,而這五類衣服中,又會根據登臺的人物地位、性別、個性等人物設定而加以區分。京劇服中,最常見的無疑是蟒袍,“龍有五爪,蟒有四爪”,而古代只有帝王才配穿真龍天子的龍袍,王公大夫只能退而求其次,穿少一爪的蟒,以示不衝撞了皇權。

不同於男蟒,女蟒繡鳳,黃色團風的女蟒的是皇后,貴妃的專屬服,顏色大致為兩種,杏黃色為太后專用,頭頂鳳冠,腰懸玉帶;而秋香色澤為貴婦,君主穿著,腰間需系一絲帶。二爺初見商細蕊之時,她演的一出《貴妃醉酒》,便是身著女蟒,程二爺只抬眼一看,便被他這鼎立之主的風采奪了魂。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女蟒


而女褶子的特色,則是小圓領,對襟,寬袖帶水袖,達官貴人的婦人家或大戶人家的千金,會以高雅彩色和散枝花紋為主,而貧婦用的褶子,樣式與其相同,但全色黑衣,稱為“青衣”。商細蕊在卷水娟的那段,穿的便是“青衣”,只是這“青衣”,穿戴在了他身上,一顰一笑間素衣反倒呈的他越發嫵媚了,這讓人不由的想起了商老闆的那句話:”讓人想睡,那叫風騷,讓人想愛,那才叫風情”,以至於看臺上的二奶奶的第一印象裡,就把商細蕊定作了禍害千年的風流戲子。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青衣


  • 02寧穿破,不穿錯:

《鬢邊不是海棠紅》當中有一幕很有意思的畫面,當商細蕊在上臺之前,特別較真的拿著放大鏡一針一線的對著自己新定製的戲服看過去,發現師傅挑錯了一針,便諷刺起了繡活的師傅。在劇中,商細蕊這個連醉了都不肯坐下的角,遇上衣服時那股子較真勁的背後,其實藏著的是幾千年戲曲文化的歷史規矩——“寧穿破,不穿錯”。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餘家南十之西里,距冶持數十步。而近伎聆瞠,鼓聲咚咚,如在枕邊。而深巷無鄰,幽花疏竹,蕭閒淡雅,俗氣巾串所不到,或竟尤轍跡,居然類村落。閒,出門,數武,盱汀橫陳.讓外南山孤聳,綠水環洲渚,雲生洞穴,客岡名以水雲村,子亦自謂水雲村。客亦謂予水雲村

其實,“戲曲”最早是源自元代劉壎編撰的《水雲村稿》,記錄的是當時在人間桃源的水雲村旁的名伶們,而時至今日,清代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問世,更是將中國傳統戲劇推上近現代文學之巔,而我們所熟知的一些歷史人物,關羽,張飛,趙飛燕,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在千百年前就定下了他們的行頭。

隨手捏幾個熟悉的例子:衣服的薄厚依四季而異:夏穿薄衣,冬穿厚衣;衣服的顏色依官位,角色,個性而異:蟒服分“上五色”(紅、綠、白、黑、黃)和“下五色”(深藍、湖色、粉紅、古銅、紫色),黃色為皇家專用,比比皆是規矩。

而發展到如今的梨園戲裡頭,“寧穿破,不穿錯”依然是亙古不變的規矩,這即不是抱殘守缺的舊風向、也不是固步自封的舊錶現;這是約定成俗的老規矩,也是對古中國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要知道,早些時候臺下的看官,可都是火眼金睛的主,臺上的人穿的是什麼衣,配的什麼鞋,戴的什麼飾,手裡捏的什麼把子,任何一個地方出錯,都是要被喝倒彩的

  • 03.名繡不喜水,只喜酒:

“《戰金山》穿的行頭,梁紅玉還沒出徵呢,自個兒的盔甲就散了線,我班子裡那師傅,他弄不了蘇繡啊。”

這是商細蕊在審視他的新戲服之時說的一番話,商細蕊是個認真的角,上臺前的衣服都會細細的看一遍,而在《鬢邊不是海棠紅》之中,他口中的這師傅做不了的蘇繡其實是民間最為實用而精緻

的名繡,江浙一帶的蘇繡在清朝之時,幾乎達到了家家養蠶,人人刺繡的地步,種類之繁多——從被面到繡鞋,圖像之繁多——從花卉到動物,繡法之繁多——從打籽到網針,每一道針、每一道線都能體現出繡衣的不凡。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提到繡花,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四大名繡,產自江南,以素色,典雅而著名的蘇繡;自蜀地而來,窮工極巧的蜀繡;自民間而來,栩栩如生的湘繡;以及最早揚名海外,繁華盛景的粵繡。但其實,自古以來的蟒袍之中,蜀繡比蘇繡要來的多,來的貴氣,蜀地絲織發達,織錦、綢緞一應俱全,唐朝以後皇家貴族對蜀繡都有較大的需求,加上各大畫師的加入,裡頭織金的,緙絲的,大面積繡藝精湛的百鳥朝鳳的,比比皆是。而這樣的品相的衣服,是萬萬不能水洗的,不光是戲服,古時候的朝服,龍袍都是一個道理,若是水一洗,無論是什麼繡,裡面的金線斷了,刺繡花了,這件衣服也就廢了。


而要論打理這類名繡的衣物,《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商爺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他嘴裡含了一口白酒,朝戲服上一噴,這戲服吃了酒,醉醺醺的,衣服的褶子便沒了,等一會酒醒了,揮發幹了,那繡在衣服上的花卉,便又變回原來那副嬌豔欲滴的模樣了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再說到蜀繡的典故,確實有個不得不提的人——明朝末年的女將軍秦良玉,古有木蘭代父從軍,也有秦良玉代夫從軍,這位胸懷天下的女軍事家,先後參與了抗擊後金,殲滅大梁的重任,並作為唯一一位巾幗女英雄被載入正史。

而當年,明末崇禎帝為了褒獎秦良玉,便賞賜了兩件蟒袍與她,一件是藍端平金繡蟒袍,另一件是紅綢平金蟒鳳袍,按規矩來說女蟒繡鳳不鏽龍,但後這件袍上除了蟒紋外,雙鳳、壽山、彩雲一樣都沒少,就崇禎帝而言,只有這樣蟒袍完全配得上萬裡沙場中握兵符、掃匈奴的秦將軍。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藍端平金繡蟒袍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紅綢平金蟒鳳袍


蜀錦徵袍請長纓,此時此刻,這兩件蟒袍正在重慶博物館中成列,無聲的訴說著這位女將軍的輝煌事蹟。


獨樹一幟商細蕊,通天教主王瑤卿:


  • 異曲同工的革命家

商細蕊在劇中演的角,大多是行,唱、念、做、打併行這其實是京劇的一個新行當——花旦和青衫的結合“花衫”(歷史上王瑤卿創造的),而當時,演員雙挑兩個行當已經是聞所未聞的,更何況多個,這也同是商細蕊當時不受同行待見的原因,穿著花褶子的商細蕊,時不時的總會整出點么蛾子,玄女步子對他和看管是推陳出新的新花樣,對同行來說卻不盡然,當時的老旦十分刻板,並不歡喜在臺上“瞎跳”。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玄女步


而現實中,也是直到在19世紀王瑤卿將“花衫”在臺前演繹之後,人們才逐漸熟悉這種花旦和刀馬旦融合的旦。王瑤卿師從百家,從小學了青衣,武功,刀馬旦,汲取不同流派的不同風格營養。並在前人表演的藝術上,大膽的將青衣、花旦、武旦融為一體,行,唱、念、做、打併行,有別於其他老旦。

發展至今,花衫已然成為流行的新星,如梅蘭芳的《新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木蘭從軍》;或是荀慧生的《紅樓二尤》《杜十娘》皆是此類旦角。

  • 異曲同工的創造家

在《鬢邊不是海棠紅》當中,商細蕊是唯一一個旦角唱大軸的;而在京劇歷史上,王瑤卿也是第一個旦角唱大軸的,要說他們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相同點,那就是,這兩個頭牌,都喜歡創新,都偏好改詞。

王瑤卿的唱腔和唸白是一絕,他喜歡革新,經常從藝術形象出發,改戲詞。

《寶蓮燈》當中王桂英上場之時,老版的演繹方式是,在沉香和秋兒合念:“有請母親”後,王桂英唱著“後堂來了我王桂英,站立在屏風後側耳聽”,而王瑤卿認為這樣不合時宜,既然已經出來了,為什麼還要側耳聽,就直接將最後那句拿去了,上場就唱:“後堂內來了我王桂英”,起承轉合,恰到好處。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中間為王瑤卿


而在《鬢邊不是海棠紅》當中,商細蕊的改詞,不僅僅體現了名伶的這張巧嘴,也平添了一份哭笑不得的人情味,程二爺兒子滿月宴之時,商細蕊被邀請來唱戲,一眼卻望見臺下的蔣夢萍和她丈夫常之新,這個蔣夢萍不是別的人,正是當年拋下相依為命的自己死活都要逃出水雲樓的同門師姐。

當時,二爺讓他唱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原本出自元雜劇的名家關漢卿,講的是一個趙盼兒巧施風月手段,從紈絝子弟周舍中救得不幸被騙的好姐妹宋引章,最後讓好姐妹宋引章與安秀實百年好合的圓滿故事。

而這一故事,到了怒髮衝冠的商細蕊這邊,也被他從藝術形象上出發,而改了詞,他在戲中指桑罵槐罵槐道:“娶到他家裡,多無半載相拋棄,又不敢把他禁害,著拳椎腳踢,打得你哭哭啼啼!”他把師姐比做了上當受騙的宋引章,常之新比作荒淫無度的周舍,並咒罵背信棄義的他倆遲早勞燕分飛。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氣暈倒的師姐


而這一幕,徹底攪了的程二爺兒子的滿月宴,氣的蔣夢萍直接暈倒在了臺上,讓在場的曹司令看了一出好笑話。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夜上雪山訓話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但即使是這樣任性胡鬧的商細蕊,最後到了程二爺那,卻只見到了他的真性情,真俏皮,夜上雪山,程二爺本打算教育商細蕊一番,卻被商細蕊倒吐了一肚子心酸苦水,自此之後,程二爺對商老闆那是打也不是,罵也不行,被蔣夢萍傷到了心底的商細蕊,程鳳台卻越發覺得憐愛,只盼下半輩子能把他捧在手心裡,端端正正的,在他掌心裡唱一輩子的戲。


《鬢邊不是海棠紅》:北平亂世,梨園知己,道盡了國粹京劇的門道


也不知,這老北平裡,程二爺和商細蕊之間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故事,不知能否讓你駐足回味,慢品細品?


參考文獻:《京劇常識》

《中國刺繡鑑賞寶典》

執筆:安炻,一個愛好人文和歷史的小醫生,歡迎真正懂戲曲的大佬細節糾錯,也想請各位看官監督寫長文,古耽長篇求督促,別問在哪,問就是還沒開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