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大佬的“菜鳥”故事,幫應聘者提升職場“免疫力”

2020年的求職旺季和疫情撞在了一起,撞碎了不少畢業生的就業計劃。

但從這段時間的新聞中,我們看到情況或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悲觀。先是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措施,然後格力、滴滴等大型企業也紛紛針對特定群體提供崗位。雖然從數量上看,就業崗位確實減少了,但那些扛過了疫情的公司,也在不停提供更加優質的就業機會。

崗位稀缺,迴歸到每一個應聘者,對外界環境的過分擔憂對於找到一份好工作毫無作用,倒不如苦練內功,做好充分的入職準備,把機會攥在手裡,揣進兜裡。

《匠人精神》中說,一個匠人從成長到成熟,需要三個階段,即:守、破、離。職場新人,也是一樣。

守,就是盡全力做好分內的工作;破,就是突破格局,開始升維思考;離,就是自成體系,獨當一面。

每個職場人,包括我們眼中的大佬,也必須面對自己的菜鳥時光。從他們的成長故事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出,邁好職場第一步,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3位大佬的“菜鳥”故事,幫應聘者提升職場“免疫力”

職場新人精進三部曲:守、破、離

守:傅盛——做好別人看不上的小事

所有人的職場生涯,都是從做好瑣事開始的。

獵豹創始人傅盛原來在周鴻禕的3721工作,負責會議記錄。第一次上崗,周總就講了2個小時,而且話題非常跳躍,看上去簡單的“文字搬運”工作,傅盛卻主動給自己增加了難度。

整理到凌晨3點,他才算完成了工作。

這份下了大功夫的會議紀要,不僅僅是領導講話的簡單羅列,更是一次邏輯梳理,他不停在琢磨:周總為什麼要說這些?為什麼會從這個話題跳到那個話題?周總的本意究竟是什麼?經過不斷的重複打磨,傅盛終於把周鴻禕想法思路呈現在了紙面上。

為了便於閱讀,傅盛又把要點列出來,整個畫出了一張腦圖,讓人一眼就能get到會議主旨。從這次會議紀要,周鴻禕開始對傅盛大加讚賞,兩個人的深度對話也多了起來,傅盛成了周鴻禕的左膀右臂。

傅盛事後總結說,會議記錄看上去是個不起眼的體力活,在這個過程中,卻能夠通過反覆整理、學習和思考高層的決策方式,這是一個難得的精進方法。

功不唐捐,做好每一件小事,總會帶來意外的收穫。

不少職場新人,畢業於名校,學習成績優異,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進入公司之後,被重複、瑣碎、不費腦的工作綁住了手腳,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開始自我懷疑、自暴自棄。

現實是,任憑一個人多麼天賦異稟,進入公司的第一天,也不會承擔什麼驚天動地、扭轉乾坤的大事。

就像遊戲裡,只有通過不停地打小怪,積累經驗值,才有可能挑戰最後的boss。

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

任何一個合格的公司領導,檢驗新員工的第一關,都不是能力和智慧,而是做事的態度。每個菜鳥,都必須躬身入局,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證明自己真的有實力脫穎而出。

3位大佬的“菜鳥”故事,幫應聘者提升職場“免疫力”

做好“小事”,是成熟的第一步

破:吳軍——捨棄別人不願捨棄的小利

基礎性工作做的久了,就要做點兒長遠的規劃了。

吳軍博士是原騰訊副總裁,他在《格局》中回憶了自己剛畢業時的經歷,有一個人深深影響了他日後做事的態度。

吳軍大學畢業以後,在一家企業做軟件漢化,由於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缺乏挑戰,他就主動要求去做了銷售,在中關村做代理商,碰巧認識了合夥人張先生。張先生誠信,懂技術,很鑽研,同時也很看好吳軍,兩個人就成了朋友。

吳軍當時的收入很低,張先生的收入是他的100倍,因此常常帶他去吃北京最貴的飯店。有一次,吳軍開玩笑說:“我很感謝你帶我享受,但是吃完這頓飯我還是沒錢花,你不如直接把錢給我。”張先生倒是很嚴肅:“我請你吃飯,是為了讓你開眼界…你看中關村的‘倒爺’,賣一臺計算機,能掙1000塊錢,是他們同齡人兩三個月的工資,就很滿足,於是就一臺一臺賣下去,水平也不會提高。而我們籤一個單子,常常是上百萬的合同,但這種生意很複雜,難度大,週期也長,大部分人永遠沒有能力做這種每單上百萬的生意。”

這段話讓吳軍恍然大悟,受益終身,所謂“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人太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困住了。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朋友,從我剛進公司的時候,他基本就專職負責報銷,那發票貼的,工整極了,還有就是他往往能夠通過貼發票,多領取一點兒餐補、油補之類的,所以雖然是份枯燥的差事,但他樂此不疲。

幾年過去,同齡人都已經做到了中層,他仍然貼他的發票,一來捨不得那點兒小錢,二來覺得換崗位太麻煩,還得重頭學,於是就困在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坐井觀天。

為了一點眼下的頭銜和待遇,待在一個邊緣崗位,這種事情太常見了。

進入職場之後,新人們要明白成就和成就之間有著量級之差,把小事做好以後,就要主動走出舒適區,去挑戰一些難度高的、系統性的、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避免作繭自縛。

格局,一提到這個詞大家往往覺得很虛,很渺茫,但是一個職場菜鳥,必須要學會升維思考,放棄一些眼前的蠅頭小利,站在更長遠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實現躍遷。

3位大佬的“菜鳥”故事,幫應聘者提升職場“免疫力”

身為“菜鳥”,不要太注重眼前的利益

離:程維——解決別人搞不定的難題

從菜鳥到獨當一面,都是從邁過一個坎兒開始的,大佬也是一樣。

滴滴創始人程維雖然原來在阿里巴巴取得過驕人的業績,但是離開組織自立門戶,他也是不折不扣的新人。

程維在吳曉波的訪談中回憶說,一開始出來創業的時候真的是無知無畏,推開這扇門,就是兩眼一抹黑。

滴滴剛上線的時候,全北京只有16個司機在用,掛圖上孤單單的16盞燈,也是16個小小的希望。為了推廣app,他們幾個人在北京西站用4000塊租了個攤位,一對一給的哥推薦。

由於西客站的出租車是跟隨隊伍不斷挪動的,程維他們只能一邊小跑,一邊衝著車窗裡說明下載滴滴的好處。當時正是北京最冷的時候,每個人都穿著軍大衣,戴著皮帽子,一待就是一天。經過不斷調整,他們自己研究出來一套流程,僅僅在30秒之內,就能夠講明白滴滴是什麼、有什麼好處,並且幫他們裝上軟件,再教會他們怎麼用。就用這樣的方式,他們拉到了1萬個司機。

可是,只有司機,沒人打車也是白搭。有段時間甚至有司機質疑他們是流量騙子。於是他們的團隊又開始帶著傳單掃樓、掃街,讓更多的人嘗試用軟件打車。

這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堅持不下去,公司就完了。

程維說:要努力到無能為力,上天會給你開一扇窗。

2012年的冬天,北京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打不到車的人們被困在寫字樓裡,想起了隱約聽過的滴滴。那天,滴滴終於突破了1000單。

進入職場時間不長的菜鳥們,很容易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工作中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產生“有領導頂著呢”“他們想不出辦法,我更不行了”“反正最後結果也不用我負責…”之類的想法,依賴久了,就成了難以改變的習慣,永遠只能做一名言聽計從的打工者。

初生牛犢不怕虎,有些辦法,只有新人想得出來。

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去創業,但在職場中,只有解決了那些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才能獨當一面,證明自己的價值。

谷歌時常把公司難以解決的問題開誠佈公地貼在牆上,那些愛給自己“找麻煩”的小員工,就會把這當做自己的分內的事,努力思考解決辦法,以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創業者。

所謂“事上練”,工作中比較重要的能力,基本都來自於獨立面對問題的思考,逼到走投無路的頓悟,所以,菜鳥要想精進成為成熟的職場人,就必須擁有“創始人心態”。

3位大佬的“菜鳥”故事,幫應聘者提升職場“免疫力”

即使是“菜鳥”,也要擁有創始人心態

從小事開始,修煉大格局,成為獨當一面的人,“守、破、離”是每一個職場人的精進之路。

雖然疫情讓這個求職季變得很不一樣,有些工作不見了,有些行業消沉了。但是,大部分的職業技能都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專業技能組成,不論外界怎麼變化,行業的高手擁有更大的騰挪空間。

作為即將成為職場新人的應聘者,努力在態度方面做好準備,修煉自己底層的工作能力,就是最好的職場“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