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民间一直流传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的名言,字的表面意思则是诸葛亮怕郭嘉,等到郭嘉死后才跟随刘备,事实是这样吗?

诸葛亮是大家所熟悉的,在三国中被称为“第一谋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随后被刘备的“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全力辅助刘备恢复汉室,建立蜀汉。

“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而郭嘉则是曹操早期势力的核心人物,被称作“鬼才”、“鬼谋”,他的《十胜十败论》是当时最经典的胜败论,是曹操最为看重的谋士,却因水土不服,加上日夜操劳,英年早逝,当时郭嘉才三十八岁。

那为什么会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言论呢?这里有个时间巧合,刘备在公元207年冬开始三顾茅庐,到208年春诸葛亮出山。而郭嘉病死那年则是公元207年。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诸葛亮惧怕郭嘉,等到郭嘉病逝后才出山。诸葛亮真的怕郭嘉吗?

“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各地起义军并起,一代枭雄曹操脱颖而出,曹操本身就有着雄才大略,随后加上郭嘉的献策,为曹操扩建强大势力垫下基础。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势大,曹操底气不足,而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极大鼓励曹操信心,并辅佐曹操赢得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而后下邳擒吕布,吕布乃三国第一猛将,曹操久攻不下,气馁。郭嘉则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曹操则采用郭嘉计策,水淹下邳,擒住吕布,导致吕布身死。

“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反观诸葛亮,在郭嘉名声鹊起时,诸葛亮还很年轻,郭嘉死后,诸葛亮出茅庐时才二十六岁,如郭嘉一直不死,诸葛亮就不出山了?而诸葛亮一直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而刘备只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前期一直在依附着刘表、袁绍、曹操。

诸葛亮在跟随刘备时,也引领着刘备的思想。在与孙权合作攻打曹操,赢得赤壁之战,如果按照刘备以前的思想,大有可能会依附孙权,不会这时候想着拥有自己的一片领土。大多数人说诸葛亮是因惧怕郭嘉而不敢出山,大有死后“吹嘉”的嫌疑,也遗憾两大谋士没有较量的机会。

“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那诸葛亮不是惧怕郭嘉,为何刘备“三顾茅庐”才肯出山?

在三国未定,天下大乱之时,刘备处于弱势,需要扩充自己的势力,急需人才。在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便去请诸葛亮。刘备当时已经四十七岁了,还能放下身段去请一个二十六岁的小辈精神可嘉。随后带领关羽、张飞二人前去请诸葛亮出山。

“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但是第一次去请,则诸葛亮没有在家,只能遗憾退回。故而第二次前去时又没有在家,这时关张二人恼怒,称这种难请之人,不请也罢。刘备则劝二人,恢复汉室需要这种人才,应耐心等候,并留下书信给诸葛亮。第三次去请时,诸葛亮终于在家了,但是在午睡,刘备则耐心等候,卧龙醒后,被刘备真诚所打动,当日便为献上计策,为刘备描绘出未来远景,“天下三分”的《隆中对》,得到刘备的推崇,并一直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方式实行。

“鬼才不死,卧龙不出”诸葛是惧怕?还是难请?才让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故而“三顾茅庐”,一是:需要诸葛亮这种人才,二是:以真诚收复天下人心。而诸葛亮前两次让刘备吃闭门羹,也存在一定的考验,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耐,也会知道刘备前来茅屋请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