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6.33亿元

红桥区: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6.33亿元

4月22日,在第124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红桥区副区长徐卫京介绍了红桥区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有力有序推进企业复产复工、招商引资等有关情况。

徐卫京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红桥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截至2020年4月21日,全区4924家应复工企业已复工4889家,复工率99.29%;外资、外贸企业实现应复全复;75家应复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区14个重点项目全部复工;9236户应复工个体工商户已复工8239户,复工率达89.21%。一季度,红桥区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6.3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7.2%;同比增长32.14%,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一、全市第二。

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红桥区加强统筹协调。自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议以来,鸿忠书记、国清市长等市领导先后深入红桥区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为全区复工复产提供了遵循。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推动,及时成立区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组,制定出台工作预案和服务保障措施。红桥区以在区内注册的7976家企业为底数,经过多次排查梳理,在排除异地经营、无经营活动、政策不允许复工的企业后,确定应复工企业4924家。根据企业所在楼宇、行业类别,明确由13个部门牵头包保,组建了221个“132”帮扶组重点开展帮扶,实现了全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政策指导全覆盖。

强化精准帮扶。红桥区四大机关主要领导分别召开多场次企业家座谈会,宣讲普及惠企政策、提振企业家信心。全体区级领导包片走访各类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困难。为精准落实市“惠企21条”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措施,红桥区对600余名帮扶干部定期进行政策培训,确保市防控指挥部各项政策指令学习领会到位、宣传普及到位。221个帮扶组深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开展政策宣传67202次,指导防疫工作18314次,落实政策11491条,协调解决问题2446个。各行业主管部门面向全区企业共召开政策培训会200余场次,发放政策明白纸20万份、各种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30万频次,最大限度地让企业熟知并用足用好各类帮扶政策,提高复工复产积极性。

加快政策落地。在统筹落实国家和市各项惠企政策的基础上,红桥区重点面向中小微企业落实国清市长提出的“三个撮合”要求。在撮合就业方面,红桥区联合智联招聘平台和区职业介绍所公众号开展线上招聘会,截至目前共吸纳251家企业,提供727个岗位,收到简历2.8万余封,为5326人办理了招工手续。在撮合减免房租方面,红桥区积极推动区内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为企业减免房租,促成米兰商务大厦、银泰大厦、天津都行商城、陆家嘴公司主办方均实施了为企业减免房租措施,获得了企业欢迎。特别是政府部门为天奕商城主办方和商户搭建撮合对话平台,双方达成租金减免协议,实现了主办方和商户利益共赢。在撮合信贷方面,红桥区积极落实提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政策,已为30家创业企业发放贷款223.7万元。同时搭建银企快速对接平台,累计为41户发放各类授信贷款1.17亿元。协调全区各银行机构开展展期、无还本续贷,为企业提供灵活金融支持,涉及金额364万元。

在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徐卫京介绍,2020年以来,红桥区坚持招商工作服务“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目标,依托三河五岸和西站交通枢纽独特区位优势,加大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招商引资,主动开展“不见面招商”、“线连线”交流、“屏对屏”沟通,引进和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

引入平台企业发挥优势开展招商引资。以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为蓝本,重点引育新动能企业主体,在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领域升级加力,现鑫叄零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启动,三期园区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登发健康产业园项目密切对接中,以医养健康服务为核心,对区内原有空置工业厂房进行业态提升改造,建成后总面积7500平方米。

注重以商招商借势借力开展招商引资。发挥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智囊团”“牵线人”作用,召开红桥区部分政协委员企业、企联会会员企业座谈会,凝聚起广大企业的智慧力量,为红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借助区内楼宇载体招商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机遇,推进西站总部商务核心区、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建设,吸引智能科技、数字创意、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大力推行政务服务自助网办、急事约办、特事特办“不见面”办理模式。每日安排专人负责线上企业申请的受理、审核,24小时内反馈审核结果,并通过EMS快递发放营业执照原件。全区新增注册企业501户,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同比增长10.5%。4月8日在“云签众商、约定津门”天津市2020年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活动中,红桥区与华业希望地产、鑫叁零叁园区、智诚科技、云翔金属、美的集团、登发健康产业园6个重点招商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涉及医疗器械、医养健康、大数据、供应链等多个行业领域,充分展示了红桥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下一步工作安排方面,徐卫京介绍,红桥区聚焦复产达产再加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充分发挥“132”包保工作机制作用,不折不扣落实“惠企21条”“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27条”等政策措施,实时动态熟悉掌握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加大撮合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好就业稳岗、房租减免、信贷等突出问题,切实让政策红利惠企到位。

聚焦招商引资再加力。紧扣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抢抓意识,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加强招商工作调度,广泛挖掘北京等地区招商资源,创新用好“云”方法、“云招商” 、“云签约”,深入推进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对重点在谈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力争引进一批落地见效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聚焦营商环境再加力。严格落实“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把疫情防控中服务企业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机制,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提速“互联网+审批”不见面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提升红桥温度和红桥速度,以营商环境优化激发市场活力。

记者提问道:“徐区长您好,听您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红桥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招法都是很务实的,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招法、措施都为企业解决了哪些难题?”

徐卫京回答道,疫情发生以来,红桥区干部几乎走遍了全区商务楼宇和众多沿街个体商户,切身感受到疫情给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红桥区在帮扶企业过程中,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吃透政策、讲透政策、用足政策、用情用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减免房租有效缓解企业压力。首先国有层面出租的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三减三免”政策,为承租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房屋的763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落实租金1037.28万元,预计减免1700万元以上。同时,千方百计推动非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减免房租,这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米兰商务大厦主办方已免除所有入驻企业2、3月份房租,银泰大厦主办方提出租金交一年免两个月、交两年免半年、交三年免一年的措施,天津都行商城为938户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160万元,陆家嘴公司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2个月。

支持企业用工保障。启动就业咨询与办理线上受理,截至目前,共办理各项业务2万件。利用智联平台举办“2020年东西部协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活动、“天津市红桥区职业介绍所”公众号持续在线招聘、工会和人社局在智联招聘举办“建设和谐红桥、助力中小微企业春季招聘”2020线上招聘活动,帮助200多家企业缓解了用工压力。深入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为878个单位、1.76万名职工补贴资金604万元,促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积极促进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已惠及115家企业2636名职工,发放培训补贴158万元。

助力企业缓解金融压力。帮助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的企业中粮利金获得银行授信1.8亿元、奥尚体育获得授信800万元;收到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72家、个体工商户10家,为其对接金融机构240余次,通过金融快速响应机制累计为44户,发放各类授信贷款1.18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7家,获得贷款211.7万元;推 动区内保险公司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和理赔绿色通道。

积极推动落实“豁免登记”政策。红桥区正在研究将大同门市场、丁字沽一号路菜市场列为政策落实指定场所,依照政策拟将运河新天地夜市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者纳入豁免登记范围。

积极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短缺问题。累计为46家企业、园区、楼宇以及8个重点建筑项目解决口罩37250只;为16个商贸载体、12座楼宇以及小超市、菜市场等解决消毒液17.6吨;为天津畅通运业有限公司、大胡同商业、餐饮业等多家企业解决额式测温仪843支。

(津云新闻记者李佳萌 张赫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