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1、战役背景

1944年9月,盟军已经进抵德国西部边境地区,兵锋直指有着“西墙”之称的“齐格菲”防线。然而,盟军的后勤困难给了德军时机,增兵西线并重新调整部署。1944年9月,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将“齐格菲”防线的守军增加至23万人左右(含10万新兵)。9月初,德军在西线大约只有100辆坦克,但这一数字在当月底已经增加至大约500辆。随着兵力的增加,德军在“齐格菲”防线得以建立起一个纵深达3英里(4.8公里)的防御体系。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齐格菲”防线是一条由各类堡垒工事相互串联起来的防线,并且在许多地方布置了纵深雷区、“龙牙”反坦克障碍物和铁丝网。在一些地区,“齐格菲”防线的纵深长度超过10英里(16公里)。历史学家史蒂芬·安布鲁斯(Stephen Ambrose)曾这样赞叹“齐格菲”防线:“这无疑是有史以来最难以攻克的防线。”德国人根据其在东线的经验,将其主防线部署在“齐格菲”防线所穿越的城镇中央地带,依次依托狭窄的街道限制敌军装甲车辆的机动能力。尽管此时的“齐格菲”防线守军作战素质远不如以往,但受到各类堡垒要塞庇护的亚琛和鲁尔河必将成为美军进军德国本土进程中难以逾越的绊脚石。另一方面,美军认为在背后地形坦荡如砥的亚琛地区获得突破,将十分利于机械化部队日后的作战进展。

艾森豪威尔领导下的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此时将目标聚焦在了德国工业心脏地区——鲁尔地区。美军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奉命占领洛林地区,霍奇斯将军的第1集团军则奉命在亚琛地区突破“齐格菲”防线。霍奇斯最初希望绕过这座城市,因为他相信这座城市的德军守备兵力不会很多,美军可以将其孤立并迫使其投降。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齐格菲”防线某地一览。照片中可以看到混凝土堡垒工事、铁丝网和“龙牙”反坦克障碍物等大量防御工事。

古老而别致的亚琛城并不是德国战争生产的重心城市,这座拥有16.5万人口的城市此前也没有遭到盟军的大规模轰炸。但是,这又是一座在纳粹政权和德国民众心目中拥有无限象征的城市,这并不仅仅因为其是二战中第一座受到盟军占领威胁的城市,而且她还是“第一帝国”缔造者查理大帝的历史都城。为此,守军的心理也有所改变,一名德国军官曾这样说道:“那一刻,我们不再是纳粹,我们都是德国士兵!”

1944年9月初,德国陆军第116装甲师的车队急速向东,它们的目的地正是古老的亚琛城。当该师师长格哈德·冯·什未林中将(Gerhard von Schwerin)和他的士兵在1944年9月12日抵达亚琛时,这座城市已经陷入一片混乱。

亚琛当地的纳粹党机构和政府原本应负责疏城内的居民,但许多官员在疏散工作尚未完成前便已经逃命了。尽管四处都很混乱,亚琛城守备部队还是组建了预备单位,进驻了一些“西墙”工事。但是这些部队不仅没有接受充分的训练,而且还严重缺少物资和装备。此时,美军第7军的部队已经进抵距离这座德国最西部的城市只有几公里了。

对于防守亚琛城这一艰巨的任务,什未林中将并没有抱什么幻想。尽管他在数日前便已经接到了防御命令,但他那些经历了一系列艰难战斗的部队早已筋疲力竭,人数也只有600人,坦克只剩下12辆。另外,为避免古老的亚琛城和城内数千尚未疏散的平民遭到战火蹂躏,什未林决定效仿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将军(Dietrich von Choltitz)在巴黎城的做法,撤离亚琛。他紧急来到亚琛电报局,在此给美军指挥官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的决定并请求美军善待亚琛城内的平民。他猜测,美军第1步兵师可能在几个小时后进入亚琛城。

然而,美军由于担心迅速入城会遭到德军的疯狂抵抗,于是停止前进并对部队进行重组。这样,美军便失去了迅速占领亚琛城的唯一机会。正当第116装甲师准备放弃亚琛时,什未林中将接到了来自上级的发来的情报——美军已经停止前进并进行重组,预计短期内部队向亚琛发起大规模进攻。另外,上级还向什未林示意增援部队正在赶往亚琛的途中。

这时,一支美军侦察部队出现在了亚琛西南郊地区。什未林随即接到了反击的命令。随后,第116装甲师的装甲掷弹兵击退了这股美军。什未林随后让一名军官返回邮局去取回那封“献城”的信件,但是这封信此时已经落入党卫队秘密警察手中。于是,希特勒在9月14日下令解除了什未林的职务。从9月15日至9月19日,第116装甲师师长一职暂由海因里希·沃伊希茨贝格少将(Heinrich Voigtsberger)代理,直至西格弗里德·冯·瓦尔登堡少将(Siegfried von Waldenburg)到任。

美军中止前进以及第116装甲师的反击暂时稳定住了亚琛地区的形势,德军第49步兵师和第275步兵师随后在亚琛西北面部署防御,第116装甲师则被部署在亚琛西南面地带。德军预测第116装甲师的防区在未来的几天里将面临异常严峻的进攻。亚琛守备部队的预备队则继续在城内构筑防御工事。

正当这些在前线疲于战斗多日的德军士兵们安定下来时,大量他们已经多日未见到的补给、坦克、突击炮、榴弹炮和轻武器被送到了前线。德军背靠着本土工业中心地区,后勤补给工作此时已经相对容易了很多。在另外一边,英国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蒙哥马利元帅注意到,德军还远未到被侧地击垮的地步。随着盟军向西欧腹地继续挺进,其后勤补给线过长的问题愈发严重,而且此时仍有许多法国港口还是德军手中。在比利时,盟军亦未能解放对于后勤补给工作十分重要的安特卫普港。显然,蒙哥马利此时还不想在“西墙”上撞个头破血流。他更愿意在莱茵河下游地区绕过“西墙”,然后调头向南夺取鲁尔地区——这完全是德国进攻低地国家的“施利芬”计划的一个翻版战略。

蒙哥马利计划在1945年新年前结束欧洲战事,寄希望于“市场-花园”行动可以为他打开通往德国西北部地区的大门。尽管盟军在阿纳姆的空降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蒙哥马利仍坚信击败德国的重点地区依然在左翼——即英国第21集团军群所在的西北欧地区。

艾森豪威尔则更倾向于在最宽广的战线上继续向德军施压,美军应在亚琛地区突破“西墙”,然后继续向科隆地区挺进,以此迅速夺取鲁尔地区。

1944年9月14日清晨,美军第7军如期来到了亚琛以南地区。美军迅速刺穿了德军的防线,在亚琛城外继续向东挺进。德军第116装甲师尽管迎头出击,依然无法让美军停止前进,美军第7军的部队一度攻入了“西墙”的第二道防线。幸运的是,刚刚休整完毕的德军第12步兵师及时赶到了前线,从而重新合拢了亚琛东南地区的缺口。另外,美军也在亚琛以北地区发动了进攻,但未能击退德国守军。

美军在亚琛地区的行动受挫后,向德军第81军的整个战区实施了猛烈的炮击,随后又在9月17日发动了步兵进攻。在经历的激烈战斗后,德军第49和第275步兵师开始向比利时小城海尔伦(Heerlen)撤退。第183人民掷弹兵师随即奉命前来助战,帮助这两个师重新稳定住了战线。美军在亚琛西北面进攻的同时,也在亚琛西南面的施托尔贝格(Stolberg)附近向北发动了进攻。显然,美军企图从两翼同时发起进攻,以此包围亚琛。为此,亚琛东北面的山岭地带成了一处至关重要的战术目标,谁占领了这条山岭,谁便控制了亚琛城。美军的北向进攻也被德军第12步兵师迅速击退。亚琛战役就此进入了中场休息时间,而从9月13日至17日的这次战役又被德军称为“第一次亚琛战役”。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1944年9月,正在准备撤离亚琛的德国平民。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格哈德·冯·什未林(1899-1980)

此前在指挥第76(摩托化)步兵团、第16(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6装甲掷弹兵师期间先后获得过骑士十字勋章(1942年1月17日)、橡叶饰(1943年5月17日)和双剑饰(1943年11月4日)。什未林在1944年9月被解职后,被调往意大利接管第76装甲军,后在1945年4月晋升为装甲兵上将,并最终于1945年4月26日在意大利被英军俘获,直至1947年底获释。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1944年9月12日,一支美军步兵单位在亚琛附近跨过比利时边境线,进入德国本土。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1944年9月16日,一辆美军“谢尔曼”坦克正从一条由工兵部队打通的通道,穿过亚琛附近的“齐格菲”防线的“龙牙”反坦克屏障。

2、兵力对比

进攻亚琛受挫让美军一时陷入了困惑,他们不知道已经在西线被打垮的德军为何能够调来第12步兵师这样的新鲜血液。该师究竟来自何处?要知道,第12步兵师可是刚刚在东线几乎被全歼于苏军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行动)。事实是,德军在8月份已经暂时阻挡住了苏军在东线的攻势,使得德军得以在西线集中兵力并将诸如第12步兵师这样补充了新鲜血液的部队投入到西线。同时,德国还源源不断地从鲁尔地区为亚琛地区守军调运来所需要的大量物资。

另外,德军借机将党卫军第1、第2和第12装甲师以及了陆军第9和第116装甲师撤出前线休整。1944年10月,德军将亚琛地区的防御工作交给步兵上将弗里德里希·屈希林(Friedrich Köchling)的第81军。该军当时下辖第183和第246人民掷弹兵师以及第12和第49步兵师。这4个师以及第506重装甲营和第108装甲旅的总兵力约20000人,坦克也只有11辆。另外,德军还向屈希林将军允诺将调来获得重组的第116装甲师和第3装甲掷弹兵师,这两个师的总兵力大约24000人。亚琛城防司令马克西米利安·莱赫尔上校(Maximilian Leyherr)则拥有约5000人的兵力。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弗里德里希·屈希林(1893-1970)1944年9月21日由第10军军长转任第81军军长。1945年4月13日被美军俘获,后在1947年6月获释。

接替第116装甲师的是格哈德·维尔克上校(Gerhard Wilck)率领的第246人民掷弹兵师,第183人民掷弹兵师和第49步兵师负责防守亚琛以北防线,第12步兵师则被部署在南部战线。10月7日,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的部分单位亦被调来增援亚琛地区的防御。

尽管希特勒为屈希林调来了大量兵力,但第81军的损失仍很严重。在9月16日至23日的战斗中,第12步兵师已经损失了大约半数的战斗兵力,第49和第275步兵师也不得不撤出前线进行休整。二战初期,德国一个步兵师的兵力大约在15000至17000人,而到1944年10月,德国步兵师的满编兵力已经削减到12500人,实际平均人数则只有大约8761人。为了弥补兵力短缺问题,德国在1944年开始组建人民掷弹兵师,而这种掷弹兵师的兵力平均大约为10000人左右,其中只有1/4的士兵为拥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半数为新兵,另有约1/4的人员为从空军和海军转役的人员。这些部队普遍装备了最新式的轻武器,但严重缺少火炮和摩托化运输车辆,从而严重限制了其战术作战能力。以第81军第183人民掷弹兵师为例,该师尽管超编了643人,但其刚刚在1944年9月15日组建,根本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第246人民掷弹兵师与第183人民掷弹兵师的情况类似,其在来到亚琛地区前只接受了不到10天的训练。尽管如此,亚琛地区精心部署和兼顾的堡垒工事在随后在战斗中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部队的不足之处。

盟军方面,攻克亚琛的任务落在了美军第19军的第30步兵师和第7军的第1步兵师头上。第30步兵师将获得第2装甲师的支援,后者将负责在前者突破了“齐格菲”防线后拓宽突破口。这两个师的侧翼则由第29步兵师保护。在南面,第1步兵师将得到第9步兵师和第3装甲师的支援。上述几个美军参战师在经历了过往2周的战斗后接受了休整并补充了兵力,在9月的下半月进行了乡村作战训练和武器训练。在美军的这次攻势计划中,第30步兵师和第1步兵师应避免在亚琛城内进行巷战,而负责从南北两面包围亚琛,然后在美军大部向继续向东推进时,派出小部分兵力夺取该城。

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上)

■ 1944年9月,在亚琛附近一片树林中休息的一支美军部队。

尽管美军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迅速补充兵力,但补充兵员同样往往明显缺少战术训练,许多低级军官缺少战术和领导能力。许多坦克手在来到欧洲前甚至还从来没有开过车,导致许多坦克车长在执行任务前还需要教他的手下们如何装弹和开火。在美军的战场兵员补充体系中,往往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导致许多补充部队抵达战场时没有接受过充分的作战训练。因此,美军一些部队在亚琛战役的最初几天中损失了约半数的补充兵员,也就不足为奇了。亚琛战役中,美军承受了严重损失,导致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力,例如美军第28步兵师的一个新建的补充营刚抵达前线便立即被投入进了进攻亚琛城的突击行动,以在亚琛战役最后阶段(10月18日至21日)支援几近枯竭的第1步兵师。

美军的地面进攻将得到第9航空队的空中支援,其将负责空袭德军防线上75%的堡垒工事,并投入360架轰炸机和72架战斗机实施第一轮地毯式轰炸,另有部分飞机用于第二波空袭,如有可能将使用凝固汽油弹。鉴于德军在亚琛地区的高炮兵力十分有限,且德国空军亦无法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因此盟军几乎完全控制了亚琛地区的制空权。

下一期预告:旧都攻防战——1944年亚琛战役详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