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尊敬的法官大人:

我們是來自河南新安縣的基層差役,狀告有"詩聖"之稱的杜甫先生。他於大唐乾元二年寫下了一首《石壕吏》,寫我們一行幾名差役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不放過。後世的讀者讀了這篇文章後,都罵我們殘暴,罵我大唐兵役制度黑暗,這嚴重的損害了我們的名譽權,而且與事實嚴重不符。因此我要求法官大人為我們做主,要求杜甫向我們公開道歉,並在各大媒體為我們恢復名譽。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我們狀告杜甫先生是有充分的理由的,證據就是他的《石壕吏》。為了法官大人您能做出正確判斷,我們把這首詩抄錄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杜先生的《石壕吏》雖然篇幅不長,但裡面提到的人物不少。除了我們幾個"石壕吏"之外,還有杜先生自己以及老翁、老嫗、三男和孫母等等。但是杜先生故意忽視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沒有把最終我們有沒有抓到人,抓到的是誰寫進去,這是有意隱瞞重要信息,以片面的信息去欺騙、迷惑讀者的行為。所以後世學者大多認為"丁男俱盡,役及老婦,哀哉",認為我們狼心狗肺,認為我大唐政府昏庸無道,這是與事實嚴重不符的事。下面談談我們的理由。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一、我們為什麼要晚上去捉這個老翁?

眾所周知,我大唐軍事上實行的是"府兵制"。所謂府兵制,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

府兵制起源於北魏時期。我朝因襲了這項軍事制度,中央設置軍府,府中的士官從老百姓中挑選而來,他們平時耕種,戰時召集到一起。府兵制不僅節省了國家的軍費開支,還保障了經濟農業建設。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我大唐《通典》上記載:"從大唐武德七年開始, 男女始生為黃, 四歲為小, 十六為中, 二十一為丁, 六十為老。神龍元年, 韋皇后求媚於人, 上表請天下百姓年二十二成丁, 五十八免役, 制從之。韋庶人誅後, 復舊。天寶三載十二月制, 自今以後, 百姓宜以十八以上為中年, 二十三以上成丁。"

男子成丁之後, 如果沒有可以免服兵役的特殊理由並得到官府的承認, 即意味著已經是兵。《新唐書-兵志》規定:"凡民二十為兵, 六十而免。"也就是說, 只要一個人年滿二十歲, 就自動成為一名預備役的士兵,直到他六十歲後才能免除。

杜甫先生在《石壕吏》中提到的老翁是不是兵呢? 我們來看看證據。詩中老婦說過: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也就是說,這對老夫婦是剛剛抱上孫子,也就證明老頭的長子年紀並不大,而次子、三子也是剛到了成丁的年紀。這個老頭的長子並沒有超過二十五歲,老翁的年齡也就是五十左右。大家一定不要被杜先生說的"翁"這個字給騙了,其實古代人四十歲之後就有很多自稱為"翁"的了,甚至只要過了三十六歲,就能自稱"老夫",這種例子在歷史上舉不勝舉。

回過頭來說,從老翁的年齡以及唐朝法律的規定來看,老翁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是"府兵制"下的預備役兵員,他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義務。可是這個老頭(其實也不老)卻在官府徵召他時,以"逾牆走"的方式逃避兵役,這有沒有違法,大人一看便知。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大人,這個老翁並不是什麼良民。從他臨陣逃脫, 居然想讓自己的妻子去軍營這一點來看,此人就是臉皮很厚的一類人。他的如意算盤是因為家裡還有孫子和媳婦, 他留下來更有利於家庭的生產而已。我們大唐男耕女織,男女分工明顯:男人種田,女人織布。由於我朝的稅制是租庸調製,可以用貨幣綢緞來抵賦稅徭役, 但戰爭年代綢緞需求量少, 兩個婦人留在家中,生活可能會更困難,所以為了他的小家庭,才把老婦推到前面,自己逃跑。雖然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他這樣做也是人之常情;但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在關乎我大唐王朝的安危存亡之時, 人民不應該站出來保家衛國嗎?歷朝歷代都有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如果大家都和這個老翁一樣,誰來保衛國家?

二、我們是不是非法抓人

我們幾個是官府中人, 並不是強盜土匪,我們抓人都是依法行事。對於這個老翁來說,我們徵召他,我們手中是有刺史大人的"府帖"為依據的。《新唐書-兵志》上說:"凡發府兵, 皆下符契, 州刺史與折衝勘契乃發。"因此,"府帖"是刺史大人和折衝府一起簽發的徵兵令,我們只不過是在執行公務而已。這位老翁是我大唐法律規定的"兵", 我們徵召他不來,去抓他並無過錯。國難當頭之際,都像他這樣,誰還會為國效力?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大人,我把當時的背景也和您彙報一下。杜先生寫此詩時, 正是唐王朝圍困相州的九鎮六十萬大軍潰敗不久, 連郭子儀將軍也被迫退守洛陽。當時洛陽的留守、河南尹都四散而逃, 正如諸葛亮說的那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當此社稷危急之時,我朝急需徵調兵員充實前線。

杜甫先生自長安往華州,一路上也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破壞,也看到了全國各地都在徵兵,他在《石壕吏》之外,還寫了《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對徵兵的政策應該是瞭解的,所以他在《石壕吏》中,罵我們殘忍無情,顯然是為了吸引讀者和粉絲的眼球,根本沒想過我們的感受。

當然,老翁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他家三個兒子有兩個戰死, 兒媳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孫子又在嗷嗷待哺,做為一個感性的詩人,杜先生面對此景,欷吁不已,我們非常理解。杜先生向來憂國憂民,我們也很敬佩。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我們是粗人,對《石壕吏》這種高深的詩文並不是很懂,也請教過讀書的相公。讀書人告訴我們,《石壕吏》在寫作上, 是用了"寓主觀於客觀"的手法, 寫的是當時客觀的現實, 寫的是杜甫先生當時的內心想法和矛盾心理。因為肯定"老翁逾牆走",則與杜先生平素的愛國思想矛盾;否定"老翁逾牆走",又與杜先生的愛民思想相左,所以杜先生在詩中並不是單純的"對民同情、對吏憎惡",而是對國之愛和對民之愛的矛盾心理。這點我們不太懂,請大人明斷。

三、杜甫當時在不在場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來看,杜先生始終都在事發現場。 杜先生比老翁年輕的多,我們為什麼沒騷擾他呢?由此可見,我們抓人,並不是胡來的,是根據刺史大人的命令、有目的的抓人的。

有人說,杜甫隨身攜有告身,我們才不敢為難他。這是對我們的誤解。實際上,我們根本沒有理會杜先生。我們知道告身是官員的身份證,杜甫先生此時是朝廷欽命的從八品華州司功參軍,很多人認為只要杜甫亮出告身,我們便不敢濫加刁難。這其實大錯特錯了。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時逢戰亂,為逃役避稅,保身家性命,作假手段人人無所不用其極。如果我們胡來,完全可以說你杜先生是一個逃避稅賦、逃避兵役的流民,或者至少也要盤問幾句吧?事實上我們連杜先生在不在場都沒有印象,根本沒有為難過他。

如果杜先生對我們的做法有異議,完全可以站出來責問我們。事實是杜先生自己也明白我們在幹什麼,知道我們在執行公務,而非為了一己私利;是上峰差遣,也是國家形勢的需要。所以面對當時情境,杜先生只能冷臉沉默以對,當著我們的面一句話也沒說。當然,據讀書的相公說,杜先生在詩中不發一言,是表示他對當時的形勢非常糾結和無話可說。這種無話可說,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藝術和思想的聯想空間,是作詩的最高境界,這和我的狀子無關,就不多說了。

四、到底是不是我們抓走老婦的

自從杜先生的《石壕吏》一出,世人都認為我們抓不到老翁,就把老婦人抓走湊數了,其實是冤枉我們了。這位老太太,是自己自願應召的。她懇求我們,讓她自己"急應役",不要為難老頭與媳婦,讓這個家還能有一點希望,我們也答應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並沒有做錯,而是人性化執法。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眾所周知, 戰爭不是請客吃飯, 它是力的較量, 是血與火的洗禮。我們即便再愚笨, 也明白這個最起碼的道理: 與其捉走年邁力衰、行動遲緩的老婦, 還不如抓走更加年輕力壯的"孫母",大人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杜先生說我們幾個藉著夜色的掩護,到石壕村捉人,並且在結尾暗示我們在捉不到老翁的情況下,氣急敗壞,連老婦都不放過。這不是事實。如果我們能不按"府帖"的名字,隨便抓個人就能湊數,那我們何不抓走更加年輕的"孫母",而去抓個體力更差的老太太呢?這不合邏輯。

我朝婦人地位之高,大人也應該知道。在整個歷史封建王朝中,我大唐婦人地位如果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唐代婦女從軍之事, 史書上也有很多記載。據《舊唐書》記載, 就在杜甫先生寫《石壕吏》的前一年, "衛州婦人侯四娘、滑州婦人唐四娘、王二孃, 相與歃血, 請赴行營討賊, 皆補果毅。"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杜甫先生的詩歌創作風格, 後人往往用"沉鬱頓挫"四個字來概括。也就是"若隱若現, 欲露不露, 反覆纏綿, 終不許一語道破"。但是這種高度凝鍊概括的風格,讓我們背上了不好的名聲,所以我們要來告他。

五、訴訟請求

我朝實行鄉保制,五家為一保,四家為一鄰,百戶為一里,五百戶為一鄉。每裡置正一人,里長的職責是掌"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察非偽,催驅賦役。"《唐律疏議·訟律》規定: "同伍保內在家有犯,知而不糾者, 死罪,徒一年;流罪,杖一百;徒罪,杖七十"。

在我們捉老翁的過程中,鄉里的里長是和我們同行的,他也是我們的證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 讓老婦人到軍營從事後勤工作,也是里長同意了的,與情與理都說得通,也是解決這家人困難相對較為合理的辦法。

石壕吏為什麼要狀告杜甫,要求杜甫給他們恢復名譽?

我們也不想抓人,也想過著太平生活。可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叛賊不幹啊!所以如果要批判,也是要批判那些上層官僚階層橫徵暴斂,批判亂臣賊子擾亂國祚, 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這關我們小吏什麼事?

最後,請大人給我們做主,讓杜甫再寫幾首詩,給我們正名,為我們挽回名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