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傩戏,是一种流传了上千年的古老剧种,可以说是后来戏曲艺术的源头之一。在多数人看来,傩戏就像民间的“跳大神”,表演者戴着夸张骇人的面具,嘴里吟唱着听不懂的戏文,还伴随着一些诡异的动作,人们在观看时充满着好奇又带着一丝敬畏。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云南玉溪江县傩戏文化

扇鼓又被称为太平鼓,各地叫法不一,在东北叫做单鼓,安徽叫做端鼓或者喜鼓,山西和河北都叫扇鼓,是傩戏表演的主要伴乐道具。

任庄村位于山西省曲沃县,这里是古晋国的都城所在地之一,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晋侯鸟尊,就是在这里挖掘问世。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晋侯鸟尊


早在西周之前曲沃就出现了傩舞活动,唐开元年间,曲沃、绛县、闻喜三县在绛山山顶修建了一座祖师庙,每年3月份都要在祖师庙里举办为期3天的集会表演活动,从那时起,民间就有“任庄锣鼓不到,三县兴会不开场”的说法,由此可见,任庄傩戏自唐代以来就在周边县区中有着深远影响。而现在流传下来的任庄傩戏基本成型于北宋时期。

据《曲沃县志》记载,任庄扇鼓傩戏得以成型,全仰仗村内许家人。北宋年间,许家公子许孝恭高中进士,政绩卓著调回京都汴梁任职。期间,他与宫廷里的梨园教坊艺人、礼仪人员逐渐熟悉起来,其中有一些年老体弱、孤苦无依的老艺人,都被他接回老家曲沃照养,教族人学习一些宫中歌舞艺术。由原来的锣鼓傩舞表演

逐渐形成“任庄扇鼓傩戏”的雏形,每年上元节时表演。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纛旗

任庄扇鼓傩戏集儒释道三教艺术、民俗文化于一身的混合体,也是古代祭祀与祈福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改良,现在成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于

2011年5月23日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扇鼓傩戏表演,一般分为议话、摆坛和表演三部分

议话,在前一年的腊月初八进行,一般由族长、乡绅、演习社社首和六位神头代表参加,主要是商量安排活动的有关事项。其中,族长是决策人,乡绅是召集人,各位神头负责活动排练事宜。第二年正月初十,由前两者观看验收,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指出改正。

摆坛是扇鼓傩戏活动的重要环节,于正月十五举行。当天清晨,各家各户将事先确定的桌椅板凳数量以及各种贡品全都送到村子中心的关帝庙里,按照五行八卦坛摆阵。《宋史·乐四》记载:“两仪既判,八卦,肇分,气盈而动,八风行焉”,依据这个用36张方桌摆成北坛、南坛、东坛,外加四个角坛。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任庄扇鼓傩戏


坛内摆放的桌椅上都盖着红面蓝里的装饰物,每坛最高层上面放一个斗,斗里放着五谷,在红纸上写好神位插在斗内。桌子上要摆大枣、干果、菜肴,最底层的桌上摆设香炉和其他祭品。每个坛里都要摆放鲜花,彩旗招展,烟雾缭绕,蜡烛长明,看起来金碧辉煌,仪式十分隆重。所有贡品来自各家各户虔诚供奉,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整个表演活动,自农历正月十四就开始,持续3天。

第一天,是以酬神活动为中心的傩礼活动,包括游村、入坛、请神、收灾四项游村队伍庞大隆重,队伍最前面的壮实小伙推着数门大炮,在行进途中不时放上几下。接下来是高灯和锣鼓队,中间是“遵行傩礼,禳瘟逐疫”纛旗率领下手持扇鼓、边打边舞的“十二神家”,最后面是女娃花鼓队。游村一周后,十二神家两列排开,按约定成俗的规矩入坛,参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坛位,然后众神归位。第三项请神是整个扇鼓傩戏活动的主要程序。十二神家在不同鼓点的伴奏下依次唱请神歌,所请诸神包括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还有各地城隍、本宅土地;以及三皇五帝和当今皇帝;还有元始天尊在内的各方众神,请他们为乡亲们驱瘟逐疫,保佑人寿年丰。最后一项收灾,是由一位属马的正值壮年的“神家”扮演“马马子”,其余各家敲着扇鼓转圈,最后把“马马子”围到中央,2个神家敲着更锣在前面引路,走遍全村的大街小巷,收走供品,留下镇妖逐邪的神符。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任庄扇鼓傩戏


第二天,唱作表演,演唱《添神》、《吹风》、《打仓》和《攀道》《添神》中1人演唱“下神”,1人演唱“添神”。下神的唱词是邀请诸神下界到任庄村接受百姓香火,为村民除灾;添神的唱词多是一些寓言故事和警世名言。同时,演唱者要变换不同的的姿势击鼓,包括面对面击鼓和背对背击鼓两种。

《吹风》则由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个角坛的神家和东、南、西、北四坛中选出一位神家,共五位神家演唱清新流畅,极具动感和幽默感的五段歌词,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不同形式。《打仓》采取对唱形式演唱具有童谣意味的歌词,诙谐、幽默,寓意一年风调雨顺、人们生活幸福美满。《攀道》以对白和对唱形式进行,有问有答,一来一往,语言活泼,调侃滑稽。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村民手持扇鼓


第三天,有《猜谜》、《采桑》、《坐后土》和《送娘娘》活动。谜语大多和乡土文化、历史人物有关。《采桑》是一出喜剧,主要人物是齐宣王和钟无艳,讲了他们的奇遇故事,告诫大家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演出形式有白、有唱、有吟。《坐后土》从众神家中选出几人分别扮演后土娘娘和她的五个儿子,表演五子拜寿的戏码。《送娘娘》是最后一项活动,十二位神家恭送后土娘娘神位上鳌山看人间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在扇鼓、锣鼓和花鼓声中十二神家将娘娘的神位送至龙山脚下归位,三天活动至此结束。

这些表演程式都记录在1986年发现的一本《扇鼓神谱》中,经鉴定,该神谱为宣统元年许文炳手抄本,现珍藏于山西省任庄村许家。

原件长17.5厘米、宽18.5厘米,单页双折、麻纸无格、纸稔装订、毛笔竖写。手抄原本现存21页、42面,约8000余定,详细记录了12折傩戏的演唱内容,封面书写“扇鼓神谱”四字,扉页竖写“遵行傩礼,禳瘟逐疫”八字


小村庄隐藏的戏曲活化石,任庄扇鼓傩戏

任庄扇鼓傩戏


如今,任庄扇鼓傩戏已走过了千年岁月,本该散发光彩的时刻却陷入缺少经费、没有市场、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随时面临失传的风险。如何让这项传统技艺在今天大发光芒,让今人一睹千年前的风采,有一些行动应该在路上了。

图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