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期間怎麼防治立枯病?

霧都農人山客


目前,吉林、黑龍江地區的部分水稻秧苗已經達到了2-2.5葉齡,進入了離乳期,也是水稻秧苗感染立枯病的高發階段。同時,最近一段時間東北地區的氣候不是很穩定,也增加了秧苗感染立枯病的幾率。所以,在這段時間需要大家進行一定的管理措施來防治立枯病。

立枯病,是土傳病害,是立枯病的多種病原孢子在土壤中繁殖、擴散逐步的感染秧苗。所以,防治立枯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創造一個不利於立枯病多種病原孢子繁殖和活動的土壤條件,比如說通風、降低棚內的溫溼度、調酸、補充秧苗所需的養分、噴施殺菌劑等方式。

1、通風。水稻大棚育秧階段的通風,是培育壯秧的一個重要管理措施。通過打開育秧大棚兩側的通風口,來降低棚內的溫度。同時,利用棚內外空氣的流通,也能降低棚內苗床土壤的水分和棚內的溼度,使得棚內相對處於乾燥的環境。在溫度適宜、棚內溫溼度相對低的環境下,並不利於立枯病多種病原孢子的繁殖、擴散以及對秧苗的侵染。所以,想要秧苗不遭受立枯病的威脅,通風是第一個需要堅持的育秧期間的常規管理措施。

而且,育秧期間的通風,並不只是在晴天、棚內溫度高的時候需要採取的管理措施。在秧苗出齊、葉齡達到2葉齡左右時,幾遍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寡照的天氣條件下,也需要堅持每天都要保證一段通風時間,來降低棚內的溼度。在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寡照天氣時,大部分的種植戶都會採取關棚、保溫的方式進行大棚管理。的確可以保證棚內的溫度,棚內的溼度卻無法散發出去,特別是苗床溼度相對大的情況下,棚內經常會處於溼氣濛濛的狀態。這樣的大棚育秧環境下,是最有利於立枯病多種病原菌孢子繁殖、擴散、侵染的環境,秧苗感染立枯病的幾率會成倍的增加。所以,即便外界天氣條件不理想,仍需要每天保證一定的通風量,散發棚內的溼氣、降低苗床的溼度。

2、調酸。現在的水稻大棚育秧,都是採取使用壯秧劑混拌苗床土的方式來作為培育秧苗的營養土。之所以會使用壯秧劑,就是因為壯秧劑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就是調酸劑,能夠將苗床的營養土PH值調節在最適合秧苗生長的4.5-5.5左右。而這個PH值區間也是抑制立枯病多種病原孢子繁殖和活動的最佳PH值區間。但是,大棚育秧的過程期間,會有多次澆水的過程,對營養土的PH值、養分會造成一定的流失,使得營養土的PH逐漸上升,不利於秧苗的生長,對立枯病多種病原孢子的活動和繁殖的抑制能力也逐漸減弱,這也會增加秧苗感染立枯病的風險。所以,在大棚育秧的過程中,需要在秧苗的離乳期也就是2.5葉期左右對苗床進行一次調酸的過程,將PH值控制在4.5-5.5左右。可以使用噴施液體酸或者撒施固體調酸劑再進行洗苗的方式使用,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3、噴施葉面肥或者撒施壯秧劑。秧苗之所以在2.5葉期左右是感染立枯病的高發期,就是因為在2.5葉期是水稻秧苗的養分來源發生轉變的關鍵期,從胚乳提供養分轉變成秧苗根系從營養土中吸收養分。由於根系數量有限、吸收養分的能力有限,不可避免的會因為養分供給不足或者吸收養分的能力不足而影響到秧苗素質,造成秧苗的抗性下降,增加立枯病多種病原孢子侵染的幾率。所以,在離乳期通過葉片追施葉面肥或者苗床撒施壯秧劑的方式補充秧苗生長的養分,對於防止立枯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4、噴施殺菌劑。可能很多的農資經銷商都會推薦您採取噴施殺菌劑的方式來防治立枯病。從立枯病的防治角度考慮的確是很有效。但是,這也是成本最高的一種防治措施。而且,只能是防,而不能治。因為苗床期間發生的立枯病是不可逆的過程,只能控制、緩解而不能治癒。那麼為什麼農資經銷商還推薦這種方式呢?為了賺錢唄。目前,防治立枯病的殺菌劑還是以惡黴靈、瑞苗清、甲霜惡黴靈以及紋弗等幾種為主。一般來說,每棟棚使用殺菌劑的防治成本都會在100元/棟以上,部分殺菌劑的施用成本會接近200元/棟左右。以現在的糧食價格來說,您捨得花這麼多錢防治立枯病嗎?

因此,在水稻大棚育秧期間的立枯病防治,需要從通風、補充養分、降低棚內溫溼度以及調酸這幾個措施來綜合防治、是首選,施用殺菌劑則是下策。畢竟需要從成本控制的角度來考慮。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立枯病又被農民稱之為死苗現象,其實就是因為真菌侵染,導致秧苗枯萎、莖部出現腐爛甚至整片死亡的現象。在水稻育苗期間,立枯病非常常見,正常條件下發病率都能達到15%左右,可以說是近些年來旱育秧稀植技巧的最大障礙。那麼立枯病發病的原因有哪些?應該怎麼防治水稻立枯病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水稻育苗期間立枯病發病的原因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病害,幾乎無法避免。通過科學研究分析,發現立枯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種。第一是因為水稻育苗的溫度過低,第二是因為在育苗期間溫差過大。第三是因為育苗場所地塊的土壤過分偏鹼。第四是因為育苗是光照不足導致秧苗比較細弱。第五是因為育秧是播種量過大。

因為在低溫環境下,水稻秧苗的抗病能力比較低,無法抵抗病害的侵襲。如果長期光照不足,或者是連續陰雨天氣,同樣會導致病原菌的發育,從而增加侵染的機會。另外如果土壤的水分下降,育幼苗的生理失調,也會加重水稻立枯病的發病幾率和發病程度。因為利枯病屬於土傳病害,所以在土壤中的一些病原菌很容易在水稻秧苗之間進行傳播,特別是那些瘦弱的病苗,抵抗力比較低下,更容易被侵染。

二、如何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

總體上來說,對於水稻育秧期間的立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所謂以防為主,就是在醞釀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第1點要積極的選購抗病性能較強的優良水稻品種,這是預防水稻立枯病的關鍵要素。在選擇優良品種之後要積極的進行稻種的曬種工作,並且要積極運用催芽技術,提高種子的生命力和抗病力。

第2點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和播種密度。對於水稻的旱育苗,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儘量避免過度搶早,因為太早播種的話,氣溫達不到要求,容易加重病害。一般來講,在溫度穩定在6攝氏度以上。在播種密度方面也要按照水稻品種的要求進行科學播種,儘量不要加大播種量,過度密集會影響秧苗的健康茁壯生長,減弱抵抗力。

第3點是要加強水稻育秧期間的苗床和田間管理。這一點非常關鍵,也是預防水稻育秧期間立枯病的重中之重。要保證良好的通風環境,保證水稻育秧的溫度處於合理的期間,要積極做好防寒措施,同時還要注意煉苗,保證幼苗的抵抗力。特別是在煉苗期間,要做到前保中控後煉,這樣才能培育出抗寒能力強的壯秧,有利於提高水稻秧苗的抵抗力。

第4點要加強對土壤的調酸處理。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在水稻立枯病誘發因素裡面有一條就是土壤偏鹼。所以我們要對偏中性和偏鹼性的土壤進行調酸處理,這樣可以有效控制立枯病的侵染危害。一般情況下要使用調酸肥,將土壤的ph值調至4.5~5.5之間。

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的進行科學防治,這就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科學防治方面主要是用藥劑防治為主,一旦發生病害,可以用敵克松600倍液或立枯靈500倍液進行液麵噴霧,一般連噴2~3次,每隔5~7天,平時一次。以上就是立枯病發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


餘一鬥


水稻立枯病,水稻生長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病害,發生面積廣泛,基本上在水稻種植區都有發生,影響著水稻的產量,判斷水稻立枯病主要有3點,都是從根部分析:

1、觀察患病的稻株,根部是否有黴層?

2、觀察患病的稻株,顏色是否為褐色?

3、觀察患病的稻株,有沒有腐爛的現象?

一般情況下,被感染立枯病的水稻,根部會有褐色(或灰白色)的黴層出現,如果根部伴隨著腐爛的現象,說明已經很嚴重,因為立枯病前期腐爛症狀不太明顯,一旦有腐爛,造成減產是不可避免的。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水稻立枯病以預防為主,主要預防措施有4點:

1、播種密度不能過密,不論是移栽還是直播都是如此,播種過密的稻田,發生立枯病的幾率會增加。

2、注意水肥管理,該灌水要及時灌水,該排水要及時排水,肥料的使用不用過多介紹,底肥+追肥+葉面肥一樣不能少,目的是提高稻苗自身的抗性,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

3、針對移栽田,育秧工作要到位,秧苗長勢旺盛,保證移栽到大田後,沒有弱苗出現,便於秧苗快速返青、分櫱,減少病害的侵襲。

4、如果以前發生過立枯病的稻田,在種植水稻前,可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可用藥劑惡黴靈、甲霜靈等,以此來減少立枯病發生的幾率。

以上4點是預防措施,而田間一旦發生立枯病以後,要及時打藥進行防治,越早越好。

針對水稻立枯病,市面上的藥劑也有不少,比如常見的甲霜靈和惡黴靈,不過,有些地方可能長時間使用,抗性已較大,建議使用復配藥劑,比如甲霜·惡黴靈、甲霜.福美雙等,以此來提高防治效果。

關於水稻立枯病如何判斷以及預防和防治措施,暫且就說這麼多,如果你還有其他更好的防治經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