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在我國70週年國慶大典之際,安倍竟然這樣說話?

震驚!在我國70週年國慶大典之際,安倍竟然這樣說話?

安倍

中日兩國有著深厚的文化交流基礎,自有歷史記載到現在大概有2000多年了。先賢曾說“人之初性本善,性先近習先遠”人與人的本性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卻會變成大不相同了,中日兩國也可以這樣比喻。眼見臨國在文明歷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我們的文明卻創造得轟轟烈烈。

就以聖人孔子為例,我們來“溫故而知新”一下。

震驚!在我國70週年國慶大典之際,安倍竟然這樣說話?

孔子

首先就來看看影響深遠的“中庸之道”。

眾觀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內心深處一直奉行著不偏不倚的“中庸”文化。《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它的智慧一直受到歷代聖賢的推崇。

所謂“中庸”,其實有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都以為它要求的是一種平庸,庸俗的處世態度。實則不然,它的真正的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其一表達的應該是中不偏,庸不變,持之以恆的精神態度。其二表達的則是中正,平和,有修養有道德,在自我情緒管理上能夠做到不偏不倚的控制能力。

從中庸之道衍生出的一種道德觀成就了另外一種精神思想:“德不孤,必有鄰”,就是說,做人處事只要憑著道德良心來做,肯定就會有志同道合的人願意過來幫忙,甚至一起發展,而不是被人孤立。《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說:“君子義則有常,善則有鄰”,則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義和善來表達道德的意思的。

從“中庸之道”到衍生出的“德不孤,必有鄰”的道德觀,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繼承和創新的關係。

之所以我們能夠做到幾千年的文明都長盛不衰,主要還是離不開我們是個愛學習重視學習,懂得繼承願意創新的民族。

《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裡就說了應當向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學習,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取其長處,補自己短處。

震驚!在我國70週年國慶大典之際,安倍竟然這樣說話?

論語

除此之外,中華民族還是個愛思考的民族。《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告訴我們只是學習不思考也不行,那樣會變成死讀書死學習,永遠學不到真諦。而如果只是思考不學習,就會變成空想,心中的疑惑永遠無法解答。

中華民族更是一個懂得謙虛禮讓的民族。《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眾人之中,總會有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要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優點要吸取過來,缺點要過濾掉,並且要反省自己有沒有,有的話要改過來。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要想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在歷史的舞臺上走得更遠更久,就必須要有所擔當,敢於面對過去才可能發展未來。

前幾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透過視頻向我們表達了70週年國慶大典的熱烈祝賀。這個往日的文化小弟,在經過了西方工業化的革命洗禮之後,終究還是回來了。對此,你是怎麼看待中日文化交流的呢?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和轉發,碼字辛苦,動力無限,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