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 南昌航空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內外兼修 南昌航空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深秋十月,南昌東郊城外,位於南昌高新開發區的航空城建設工地依舊熱火朝天。隨著南昌飛行大會日益臨近,這裡再一次吸引全球目光。

在這裡,先後見證了瑤湖機場建成投入使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成功奠基、國產飛機C919、ARJ21瑤湖機場轉場試飛……截至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戶各類航空產業項目40個,在談重點項目30多個,多家龍頭企業和重點研發機構落戶,完備的航空產業鏈逐漸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日趨凸顯。

南昌成航空企業投資熱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以南昌航空城為代表的南昌航空產業迅速發展、高度集聚,得益於南昌積極營造的“四最”營商環境。藉助天然區位條件優勢,秉承航空發展厚重歷史,南昌內外兼修,圍繞航空產業發展,不斷鞏固基礎、夯實條件、提供政策、營造氛圍,為航空產業發展不斷注入蓬勃活力。

當然,進一步夯實基礎、豐富政策、提供服務、優化環境,更是南昌發展航空業、吸引航空企業的招牌。如今的南昌,已經成為國內外航空企業投資的熱土。

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航空產業發展,圍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目標,把航空產業列入“2+6+N”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行動計劃,推動航空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搭平臺,優發展,圍繞“十大平臺”、“十大工程”建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不斷加快軍民融合和外引內聯,著力打造以南昌航空城為核心的航空產業生態鏈,提升航空產業研發、製造、服務、保障等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制政策,破難題,南昌先後制定《南昌市航空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舉措,著力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通用機場及服務保障設施不完善、通航作業項目類型單一等難題,在項目建設、產業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抓創新,聚人才,針對人才短板,南昌與中國民航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建立戰略合作,南昌航空大學與中國航發集團共建國內首個航空發動機學院,江西飛行學院正抓緊籌建;依託航空工業602所昌飛、洪都,以及北航江西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學等科研人才力量,進一步提升航空產業科技研發能力,不斷做大航空產業;為留住人才,南昌積極招才引智,實施了“瑤湖英才”計劃,制定出臺具有高新特色的“1+5+X”人才政策體系;

……

航空城產業鏈不斷完善

築好航空巢,引得鳳凰來。從上海來入駐的冠一通用飛機公司對這些深有體會。

2018年5月22日,國內首架民企自主知識產權通用飛機GA20,從南昌航空城冠一通飛的總裝廠房駛出,在眾人翹首期待中順利總裝下線,並完成滑跑演示。

“我們考察了全國近二十多個通航產業園,從產業政策、氛圍、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拼比,南昌高新區優勢比較明顯,有瑤湖機場,有3600米的跑道,有40、70公里的空域,有航空院校,有一定的人才基礎,給企業持續發展帶來了源動力,是發展航空產業的不二之選。”冠一通飛董事長朱頌華說。從去年6月落戶,到飛機下線、首飛,冠一通用飛機公司“飛翔夢”能如此迅速地實現,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據悉,當初企業一入駐,高新區便提供了臨時廠房,讓企業儘快投入生產,同時,在軟硬件方面給了企業許多幫助,助力企業發展。

“為加快航空產業發展,我們高標準建設了南昌航空科創城標準廠房;同時,圍繞瑤湖機場打造航空科創城配套產業園,並在中國商飛生產試飛中心周邊打造通航產業園,這些將構成南昌航空城產業鏈的基本要素,最後形成軍民兩翼齊飛的良好態勢。”南昌航空城管委會副主任劉益告訴記者,預計2020年高新區航空產業產值將達到500億元。

江西中發天信航空發動機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去年初選擇落戶南昌。提到為何選擇落戶南昌,公司董事潘寧民表示,高新區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及優惠政策也是吸引該企業落戶高新區的重要原因。“南昌市本身有良好的航空技術基礎,此外,無論是在土地支持、建設支持、後期資金支持、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補貼等方面都為我公司順利投產打下堅實基礎。”潘寧民告訴記者。

隨著中發天信等高端製造企業落戶,南昌航空城產業鏈不斷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航空製造技術為依託,集設計、研發、製造、測試、運營、配套於一體的航空產業鏈,並規劃建設了10平方公里的軍民融合產業園,國內一流的航空研發製造中心基本成型,成為南昌航空產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引擎。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我們大力弘揚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的精神,努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全力以赴推進與各個航空企業的深度戰略合作,為高新區的航空產業發展注入蓬勃活力。”南昌航空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