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宋仁宗赵祯

01 城市精神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来读史。

最近《清平乐》热播,主角是北宋的宋仁宗,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任,开启了大宋江山的鼎盛时代。剧中人物的服装、头饰圈粉无数,人们感叹宋代那种简洁、雅致的审美是中国古代的巅峰。

宋仁宗在位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历史明星,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在他的时代。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位帝王曾做过一个神奇的梦。

在梦中,他见到了一处美丽的风景,于是派人四处寻访,最后来到宁波的奉化江,逐流而上,找到了自己的梦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应梦名山”也因此被刻在奉化江上游雪窦山的石碑上,如今字迹仍清晰可见。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宁波奉化江

从此,宋朝在奉化江设立市舶司(相当于海关),仅税收就占大宋财政收入的4%-5%。

由江入海,日本、高丽、波斯等商队驭风而来,又乘风而去,香料、丝绸、瓷器往来,造就了经商的传统,成为日后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原型。

江,孕育了宁波的城市精神,

日日夜夜,生生不息。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宁波江岸的日日夜夜(点击可查看大图)

02 历史文脉


宋仁宗时期,有一个年轻人沿江南下,来到鄞县(现在的宁波)就任知县。此后,他最为人歌颂的功绩是造了宁波第一所学校。

这个人是王安石,他还写信请来五位老师。其中有一人叫楼郁,从奉化沿着江搬到了宁波城,在江边开了间城南书院,并成为南塘河畔的大士族。

在他们的教化下,宁波浙东学派兴起,而长春门外,奉化江和南塘河水路交错,成了商贸繁荣的集市。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商船云集的宁波江岸

多年以后,王安石决定变法的那个夜晚,他应该也会想起自己曾在宁波试验过的青苗法,踌躇满志时想起这里的滔滔江水,和吟诵过的:

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

改革是条艰难的道路,他以宁波的江水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是江造就了宁波的文脉,读书人的涵养,藏书楼的文化,还有奋进的勇气。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如今的宁波江景(请旋转手机)

03 奉化江的月


宋朝还有一位学术大师叫晁说之,是明州船场的监官,他对宁波江景的描写,更感性一些:

秋色日骎骎,江亭敞宿阴。残霞沉浦口,新月出波心。

无论是千年前的古人,还是当代的宁波人,对于江,始终抱有难以割舍的情感,江上的一轮明月,是无论走多远都会记挂的美景。

哪怕穿越几个世纪,从70、80年代宁波人沿江建起的房屋,到宁波首个房价破万的楼盘外滩花园,或者奉化江边宁波人的第一代豪宅,海景花园、锦地水岸……江,总是其中最核心的元素。

宁波的第二代豪宅如南塘金茂府、新世界等,它们多数依旧沿着奉化江展开。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奉化江边的豪宅

从家中能否望见江景,是宁波人作为身份的一种象征,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所以,当已经进入宁波16年的绿城,这一次来到老海曙,终于要在奉化江边为这座城市带来第三代江景豪宅的时候,可以想象宁波人期待的心情,毕竟,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人们相信,这一次绿城的到来,能够重塑城市、江景与人的关系。

2004年,宋卫平先生从悉尼港Quay Grand酒店现代纯净的建筑、自在亲水的尺度和自然呈现的国际审美中获得灵感,在运河畔创作了杭州深蓝广场,绿城水岸系作品应运而生。

此后,自诞生以来,水岸系就占据着城市人居的高点,绿城黄埔湾、蓝色钱江……无不是地标的存在。

这家logo里带有一轮明月的开发商,这一次为宁波带来的,正是水岸系标杆顶豪:

晓风印月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 朝阳辉映下的宁波“国际滨”(请旋转手机)

晓风印月,这个诗意的名字本就由宋词衍生而来,擅于拿捏“风”与“月”的词人柳永,他的头号粉丝正是前文中来到奉化江边寻找梦乡的宋仁宗。

历史有时就是这般巧合,奇妙重叠,皆是因为时光长河中,人们对于美好江景的追求从未改变。

江境无界,世界同框。现在,这一段宁波江岸的风与月,正寓示着全新的江景时代,在奉化江边,美丽的江湾线上,迎面走来。

或许,将来的某个中秋夜,人们坐上三江夜游的轮船,恍若游走在夜景的油画之中,然后抬头,在奉化江上看到三个月亮,一个天上,一个水中,一个反射在玻璃幕墙上,相映成趣。

那一刻,是凝固的历史片段,也是宁波人鲜活的梦乡。


宁波江岸的风与月

本文江景摄影作品来自:布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