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孝敬老人的人品行不会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一生平安6188954087053


这个观点,我在里面加个字,叫做孝敬老人的人的品行不会太差。

因为孝敬老人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做人素养。注意,不是什么高端的,而是最基本的。知道孝敬老人说明起码还有人味,即使是坏也坏得不透。况且这人的品行还不一定是坏的。

这么说的意思,是说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孝敬老人可以做为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选择时可以定为初选而不是终极之选。就是说不孝敬老人的人一定不行,而孝敬老人的人,还要看他其他的行为怎么样?

在社会上混,看人用人交人靠人都有方方面面的标准和条件,一个人的心性和品行不是一件事能显示出来的。孝敬老人这一点就象人的相貌一样,只能看个大概,具体供事儿怎么样?光看表相是很难下定论的。何况那种孝敬也是有真假表里的。


孟珍


品行好,即人品德行好,品行好的人会在某些具体言行上表现出令人称颂的品质,其中最基本最质朴的表现是对老人的孝顺尊敬。

对父母老人都不孝敬,在内心里对其他人也不会好到那里。所以,孝敬老人的人品行不会差,这确实不假。

中华孝文化古已有之,历史悠久。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

从“孝”字的结构来看,上是“老”字边,下为“子”字,成子承老、子背老之形,古人用造字结构对“孝”的本义作了直观的表达。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孝道修养,“夫孝,德之本也”,孝道就是道德的根本,一切品行的教化都应从孝行开始。所以说,孝敬父母老人长辈的人,懂得道德的根本,具有最基本的道德修养。

孔子重视孝悌,认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这是儒家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儒家的《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从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损伤开始,因为身体来自父母。父母是根本,没有父母哪来自己,父母养育儿女,儿女孝敬赡养父母老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孟子又将孔子儒家的孝道爱心推广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尊爱孝敬自家的老人,还要敬爱孝敬别人家的老人。因此,孝是人的天然本性,孝敬父母老人就是不忘自己的根本,这是传统道德要求的孝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今做到孝敬老人的人,不少是品行好又有成就的人。

北宋的黄庭坚不但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大孝子,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之一,官至四品,虽做了大官,但每晚都坚持亲自为老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母亲病了则日夜察看病情,尽孝侍奉,母去世后筑室墓旁守孝,做到儿子应尽的责任。苏轼称赞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可与古人媲美。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建国后任上海市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要职,身居高位公务繁忙,却不忘抽空探望瘫痪的母亲,亲自为她洗尿裤及脏衣服,陪母亲说说话温暖安慰病中的母亲。

《增广贤文》有言:“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古今许多孝敬父母老人的事迹及道理都告诉人们:孝敬老人的人品行不会差。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善待老人,实际上是善待自己,现今敬老,今后敬你,好风尚代代相传。


正伍行


谢谢!我认为百善孝为先,是做人的基本点。

闲聊谈己见,仔细想一番;大家都清楚,其实没说完。做为一个正常人,首先懂感恩,孝顺父母,敬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做为儿女和晚辈的职责,是应尽的义务;是为人类之根本,是做人的基本点。这仅仅只是为人处世之道,走向社会步入社会交往的开始,按照这个百字讲,只能说你做了这百分之一,具体这百分之一做的好不好,咱先说天知地知邻居知,你的老人最感知;你孝顺父母孝敬老人,别人只能说这个人还可以,你才有了起点,才能站住脚跟。人品要看你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的言语和行动,你的具体表现,众人评判。你六十分够格了,人品才算差不多,众人评判的、打的分数越高。人品就可以了…

你对老人能尽孝,为人处世还公道,崇德向善公益好,评判人品错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