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搞一亿像素,100倍数码变焦,这些有什么意义?

烟郭说历史


数码变焦意义不大,底大(感光),光学有几倍变焦,优秀的算法是数码相机(手机)的关键,说实话4100-5000万像素足够。可惜好多人不明白,当然6400万,一亿像素说明硬件在进步,但是上述几点都优秀才能算真的好成像手机!


FBpcfans



当乔布斯用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机的时候,手机就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个通讯工具了。

一开始,我们让它变得更轻薄,拿在手上像一件艺术品。后来,我们赋予了它独立的音频芯片,让它成为声乐大师;再后来,移动支付飞速发展,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现在,华为+徕卡,引领超感知的影像世界。

可以说,不同的生活阶段,我们对手机产生的需求是不同的。华为P系列押宝极致的影像体验,获取高端旗舰的入场券,同时也将整个手机市场的摄像水平带入一个更高的门槛。这是一亿像素和100倍数码变焦的前提。


1,手机为什么要朝着一亿像素和100倍数码变焦发展?

很多数码相机爱好者都知道的一个常识,如果想要拍出高质量的照片,CMOS则需要尽可能的捕捉更多的光线。但是如何提高CMOS对光线的捕捉能力呢,答案就是增加CMOS尺寸的大小。

感光元件越大,单一像素的面积也相应越大,可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提高,能够带来更细腻的画质。

这就好比你眯着眼看外面的风景(小底)和你睁大眼睛(大底)看外面的风景,哪个看的更清楚,哪个看的更多?

一亿像素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亿像素”,但是按照四合一重拍技术分解,单像素也可以达到1.6微米,直出可以达到2700万像素。相比苹果的1200万,或者OPPO的4800万,实际上单位像素1.6微米实际直出1200万,还是要强悍多了。

手机传感器的感光区域是由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像素点组成的,按照2700万来说,实际上就是2700万个像素点,像素点越密集,拍出的图像越清晰。同时也意味着,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带来更强的画质解析力。

因此,大底+高像素对画质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提高像素依然是手机提升画质的最直接有效的路径。


至于100倍的变焦,这个不是通过光学变焦实现,而是通过数码变焦。在变焦成像质量上,光学变焦>混合变焦>数码变焦。目前光学变焦都无法确保手机拍出无损的照片,何况数码变焦。

100倍数码变焦下拍出的图片质量肯定是非常一般的。所以,就目前这样的一个配置仅停留在能看得远的应用上,不比一亿像素对画质的帮助,噱头更大。

但是并不是说现在发展100倍数码变焦没有意义。要知道我们手机拍照和相机不一样,相机单靠硬件输出能力。而手机是,硬件+算法=好照片。随着后续手机算法的进化,尤其是在AI技术加持下,没准数码变焦也同样可以通过软件算法的补充而实现较好的画质。

2,一亿像素和100倍数码变焦,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有用的帮助。

一亿像素带来的照片更细腻,即使放大数倍,还是能够看到非常丰富的细节,能够拍摄出电影级别的视频,媲美单反的照片,并且拉近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

而100倍的数码变焦,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好比你以前只能拍以你为中心范围10米之内有趣的事情,现在扩大到1000米,那你拍到有意思事情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你的朋友圈也将会更有逼格。同时多倍的数码变焦还能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就能实时构图,所见即所得,极大的方便了拍摄条件。

最后对于一些出差党,如果用100倍的数码变焦,在很远的距离下,就能看到远处的各种信息,提前做好应对,不用辛苦的跑来跑去是不是很方便?


科技奇点



所有厂商在相机上的努力,无非是希望尽量提升手机画质,能够在拍照上得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最终目标肯定是吸引消费者来购买,多赚点钱。管他黑猫白猫,能够赚钱的才是好猫。


影响手机拍照的因素


我们总在说手机拍照,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因素决定了手机在拍照方面的优劣程度呢?


首先是传感器模组,作为相机最重要的部件,CMOS传感器就等于过去傻瓜相机的胶卷。镜头将光线投射到传感器上,再输出成为电子信号,通过芯片和处理器编码再解码,最终得到屏幕上显示的图片。

现在CMOS方面的技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华为向索尼定制的RYYB传感器,将过去RGB的像素变为RYYB排列,可以得到更多的颜色效果;一个是小米和三星联合首发的1亿像素传感器,可以获得更高像素的照片。



其次是镜头模组,手机镜头由于采用的都是塑料材质,所以在光学性能上要远低于相机使用的玻璃镜片,主要是因为手机模组需要尽可能考虑减少成本。但是塑料材质带来的问题就是透光性和散射问题。

主打拍照功能的华为,在早期邀请徕卡相机的原因,就是需要徕卡来帮助设计相机的镜头模组,增加透光性,减少散射带来的鬼影问题。苹果则是采用多镜片模组的方案,单个镜片打磨薄,增加透光减少色散,使用更多的镜片来调整光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至于现在使用的“潜望式镜头”,主要是因为镜头模组的焦段只要超过了80mm以上,厚度就无法以正常的姿态放在手机内部,除非把手机做到很厚。因此只能够倒置在手机内部才能够放下更长焦段的镜头。


最后是关于相机的算法,这一点考验的不是相机模组,而是处理器性能以及算法团队的实力。

全球在算法上领先的有两个厂商,一个是谷歌,一个是苹果。谷歌的pixel手机就不多说了,早就被外界评为使用三流硬件配置,拍出一流水准照片的“测试机”,嗯,谷歌的设备,目前多数主要还是做给安卓的开发人员用于测试使用的。

这里主要说一说苹果,至今,iPhone X系列的机型还在使用1200W像素的传感器,比起安卓阵营动不动4800W,1个亿要保守太多。但是iPhone在拍照方面其实并没有被拉开太多,如果看DXO排行榜单,iPhone 11 Pro Max排在第9位,但是它前面的几位全部都是要么1亿像素,要么4800W像素,要么潜望式镜头,硬件堆得非常高。

为何苹果没有被拉开?核心还是苹果本身在算法上的能力,通过上千万张图片进行机器学习,可以在人的肉眼也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脑补”出画面中的内容,进行二次渲染;同时由于A13芯片的运算能力,每一次拍摄都是三枚镜头同时记录信息,最少要同时处理9张1200W像素照片的文件,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处理完毕保存到相册中,这是算法和性能上的优势。



背后是两个阵营的较量


提到1亿像素,大家都会想到小米,然后会知道1亿像素的传感器是三星研发生产的,小米作为手机厂商在2019年率先发布在了小米 CC9 Pro上面。

提到100倍变焦,大家都会想到华为,然后会知道华为的RYYB相机传感器实际上是索尼生产的,华为拥有独家使用权,率先发布在华为P30 Pro上面。


这样,你也就不难理解,实际上这两款产品,两个拍照的方向,背后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竞争。


在供应端来说,是三星与索尼之间的竞争。虽然说索尼目前是相机领域CMOS的绝对龙头老大,市场份额早就超过了50%,实际上索尼不仅仅是在相机传感器领域,整个数码影音行业如果没有索尼的存在,我们很可能都拍不成电影,看不了电视转播,可见索尼在数码影音方面的地位。

不过也千万不要小看三星电子,三星手中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半导体产业上的领先优势,存储芯片是全球第一,移动处理器代工制造是全球第二,背后凸显的是三星在制造业上技术水平上的领先,全球掌握7nm制程工艺的企业只有三星和台积电。

因此在吃下了AMOLED屏幕、闪存芯片两个核心零部件全球最大份额之后,毫无疑问三星准备继续往手机相机传感器方向发展,于是拿出了1亿像素的CMOS解决方案。别忘了,2019年9月三星发布的旗舰机器Note 10+还是祖传的1200W像素镜头,到了今年3月份发布的S20系列就用上了6400W和1亿像素的传感器了,并且开始陆续向其他厂商供货,小米的旗舰机器已经全部配备三星生产的主摄像头。而三星本身是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厂商,小米是出货量第四的厂商,就看三星能否拿下OV两家。



在用户端来说,是小米与华为之间的竞争。如果你看过雷军和小米一众高管无论是发布会还是微博上的言行,不难发现实际上小米对于华为手机,尤其是红米对荣耀两个品牌的竞争来说,小米是不服气的。

毕竟荣耀这个品牌,本身是华为仿照小米模式来打造的子品牌,荣耀产品最大的战略,就是拖住小米不要冲到高端机器上面去。机型配置、价格、海报、宣传手段,荣耀在前几年就一直贴着小米在打,小米做什么荣耀就做什么,而且使用的是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已经成熟的技术,即便是本周发布的荣耀30 Pro系列,整个相机模组使用的就是P40 Pro系列的技术,直接做到全球拍照第二名......如果小米的机器无法全面超越荣哟品牌,那么也就不可能与P系列和Mate系列竞争。

于是乎大家可以看到,2019年开始小米进行了战略上的调整,红米独立成为Redmi品牌,接过小米的性价比战略,跟荣耀做竞争;小米自己带领数字系列和MIX系列去冲击高端,想办法与华为P和Mate系列竞争。于是在拍照上面,小米选择了使用1亿像素传感器,站到了三星的阵营;华为选择使用潜望式镜头+RYYB传感器,站队索尼。



因此本质上来说:

1亿像素的意义,在于可以拍出更高解析力的照片,也可以使用像素九合一的方式输出一张1200W像素的照片,9张照片同时做堆栈,可以得到更多细节和更高的宽容度。背后透露的,则是选择1亿像素就等于选择与三星站到一起,之后应该还会得到其它供应方面的支持,比如说最好的AMOLED屏幕。

100倍变焦,无非是华为为了能够使得手机拍清楚远处景物,使用了长焦端的潜望式镜头,增加了手机的卖点。但是核心还会华为选择与索尼站到一起,独享RYYB传感器的技术,保持拍摄质量的领先。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1亿像素还是100倍变焦都不重要,拍照分数都进入了DXO排行榜前十名,在拍照上纠结,不如看看屏幕、闪存、内存的参数吧,这些其实更影响最后的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