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正的父母,毁掉孩子轻而易举

01


有一则新闻,曾经刷爆朋友圈。


新闻说的是,重庆的小学生王榆涵,个性活泼健谈,对做生意很感兴趣。


有一天,他告诉父母,自己想开网店。父母听过之后,非常开心,并加以鼓励。


他们的观念是:孩子需要根据天性和特长,走出自己的路,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所以,“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只要不离谱,家长都应该支持。”


在父母的支持下,王榆涵在淘宝上注册了自己的店铺。


父母帮他缴纳了1000元的诚信保证金,还专门给他买了一台做生意用的笔记本。


他用压岁钱进了第一批货,开始卖香辣凤爪、怪味豆、米花糖等特产。


因为他为人热心,价格合理,小店生意十分红火,好评率100%,还接到了价值万元的订单。


通过开店,榆涵获得的,不止是经济收益。这种经历,也让他获得了同龄人远远学不到的东西。


开店锻炼了他的智商,也锻炼了他的情商,还提高了他的财商。


如果家长能有开放、包容的三观,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去做他们喜欢、擅长的事,那么,孩子不单能积累充裕的能力,还能更快地做出成绩。


因为,在这条路上,他们充满兴趣,所以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因为,在这条路上,他们得心应手,能获得成就感和正向激励。

好的努力,加上好的心情,自然能让一个孩子出类拔萃。


三观不正的父母,毁掉孩子轻而易举

02


作家李月亮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的同学D,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认为,当官发财,才是人生赢家,所以,他们一心想让孩子走这条路。


在D的童年,父母就经常带着他,出入官场饭局,学习官场礼仪。


同时,家长还经常给D讲述,官场上的成功案例。在D的儿时记忆里,父母谈论的话题,总是“谁谁又升了,真了不起。”


父母提到的楷模,总能衣锦还乡,荣耀邻里。


在这种观念的熏陶下,D形成了一个牢固的观点:当官才有出息。


长大之后,他就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硕士毕业后,虽然他的条件很适合考博,他却一心想考公务员。


他足足考了四年,最后终于考进体制内,让父母相当满意。


可是,父母和D自己,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D的天性,根本不适合当官。


他很单纯,胸无城府;他很内向,不善交际。所以,工作对于他来说,就成了一个超级难题:


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他根本搞不懂;工作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他根本玩不转。


这样,他当然做不出业绩,因此,D工作8年,依然在底层,升迁遥遥无期。


爸妈对D很不满,每次回家都要追问他“怎么还不升”,问得D压力山大。


从他的工作中,D得不到任何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这让他自暴自弃。


同时,从父母那里,D又得不到宽慰和疏导,这让他自我封闭。


长期的失落与压力,已经让他不堪重负。偏巧,最近有个同事升职,此人与他同一年进单位,还比他年轻两岁。


于是,D一下受到了极大刺激,精神崩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必须常年吃药调理。


三观不正的父母,毁掉孩子轻而易举

03


D变成这个样子,真的很可惜,因为,他本可以走一条不同的路。


从小时候起,D就是个安静的学霸。他的性格特质,放在官场上很不合适,但是放在学术界,却很有用武之地:


他性情单纯,能不问世事,认真研读;他性格内向,能专心独处,攻克难题。如果D的父母,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让D按照自己的个性与爱好去发展,那么,凭借D的天资,成为一个出色的科研人员,绝对没有问题。


遗憾的是,D的父母始终认为,父母认定的道路,才是孩子成功的轨迹。


正是家长的观念,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让D深陷痛苦之中。


所以,李月亮说:


他的原生家庭,给他树立了很可能让他痛苦一生的价值观——他明明没有当官的本事,却偏偏认定只有当官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于是,他既无法从自己的优势里获得成就感,又要在自己的劣势里深深地体会挫败感。能力和理想的差距有多大,他的痛苦就有多大,人之悲剧,莫过于此。


当官没有错,进取没有错,但是,不顾实际情况,硬要教给孩子,当官是唯一成功之路,这却不适宜。


法国学者波达斯说:“人的观念、标准,深受家长影响,并根植于脑海。”根深蒂固的偏颇观念,会造成无法逃避的人生困局。


所以,家教中,父母观念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父母的三观,决定了孩子对世界的眼光,对人生的看法,对价值的衡量。


孩子尚小,尚未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与逻辑体系,父母教什么,他就学什么,听风就是雨。


父母的权威感,更会让孩子把他们的观念,看成至高的旨意。


三观不恰当的父母,容易让孩子走上不适合的道路,把他们置于痛苦的境地。


反之,观念正确的父母,也能顺其自然,唤醒孩子的潜质,培养孩子的特长,帮他们取得优秀的成绩。


三观不正的父母,毁掉孩子轻而易举

04


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姑娘玛雅,从小心灵手巧,喜欢缝纫。上小学时,她就跟妈妈说,自己想学服装制作。


换了一个家长,可能要骂她“不好好学习,瞎折腾什么”,或者害怕她以后变成小裁缝,没什么出息。


可是,妈妈却很支持玛雅,因为她觉得,缝缝剪剪的时候,玛雅特别快乐。


身为家长,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去执行爸妈的旨意,而是让孩子去实践自己的主意,让她欢欢喜喜。


所以,妈妈给她买了一台缝纫机,让她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


得到家长认同,玛雅十分开心。她跟着网上的教学视频,系统学习了制作成衣的方法。之后,她经常给朋友们设计服装。


妈妈鼓励她:“你太出色了。”


爸爸也开心地说:“我为你骄傲。”


从此,玛雅更加努力。


到了玛雅13岁这一年,在父母鼓励下,她参加了时装设计师的竞赛节目《天桥风云》。


虽然她是最年轻的参赛者,但是,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加上她天生的才气,她在节目中过关斩将,拿下冠军。


她赢得了2.5万美元的奖金,登上了时尚杂志“Seventeen”的专访,进入大咖云集的纽约时装周,展示了自己的雪纺系列,倍受好评。


得奖之后,她还拿到了丰厚赞助,拥有了设备齐全的缝纫工作室,开创自己的专属服装品牌。


并且得到了去加州著名的时装设计学院进修的机遇,拿到全额奖学金。


在竞争激烈的时尚界,这个13岁小姑娘取得的成就,让很多成年设计师,都望尘莫及。


在接受采访时,玛雅自豪地说:“不是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做衣服的,但是我的父母就会说‘全力以赴,去做你想做的吧!’”所以我能做出成绩。”


玛雅的妈妈,也温柔地说:“让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的梦想,很高兴,我们都梦想成真了。”


玛雅的父母,总是鼓励孩子在自己的爱好中,找到价值感;在自己的追寻中,拥有幸福体验。


他们拥有很正确的三观,所以,玛雅的出色,就是理所当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观念,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鹤立于人群之中。”


玛雅的父母懂得,对孩子的教养,不是理所当然的控管,而是因势利导的陪伴。孩子的人生,靠自己成就;孩子的价值,靠自己成全。


父母有了这样的观念,孩子就能顺其自然地发展,顺理成章地成才。


最好的教育,始于三观,成于自然。


三观不正的父母,毁掉孩子轻而易举

05


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人的生活,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


是啊,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父母不是孩子的模板。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生活目的,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领域,并能在自己独到的领域中,感受到欢喜。


孩子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对人生,有自己的规划;对价值,有自己的认知。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三观,强加给孩子,而是根据孩子本来的模样,自身的理想,天生的热情,陪伴TA去寻找合适的航向。


纪伯伦曾说:“理想与热情,是灵魂前进的舵与帆。”有了它们加持,孩子在人生的航行中,自然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行,取得让父母骄傲的成绩。


JK罗琳从小喜欢看书,10岁前就开始读007小说和《纳尼亚传奇》。而家长并没有阻挠她“读闲书”。


于是,她大量阅读,为写作打下了深厚根基。长大后,她写出了《哈利波特》,享誉全球。


乔布斯从小淘气,喜欢拆装碳晶麦克风,鼓捣电子元件。父母没有约束他,反而放手让他研究感兴趣的东西。


这让他从小熟悉电子产品,长大后创立了苹果、Next等公司,出人头地。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与其给他们强硬的规划,不如给他们宽容的鼓励。


菜根谭中说:“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对待孩子,要抱着宽柔的态度,尊重他们的观点。


利人就是利己,让孩子自由,就是让自己欢喜,让孩子发展,就是让自己幸福。


所以,身为父母,不该刻意打压孩子的想法,强行塑造孩子的观念,而应该给孩子一个机缘,让他用独到的才气,赢得专属的运气。


三观不正的父母,毁掉孩子轻而易举;而三观开明的父母,就能为孩子带来好福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