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也要识时务,狄仁杰不倒自有道理

狄仁杰这个人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几年《神探狄仁杰》风靡神州大地,使这个人物火了起来,“元芳,你怎么看”等台词广为传颂。任何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不但看他自身能力,更要看他所处时代背景。狄仁杰就处在一个充斥着告密、诬陷和滥杀的险恶环境,像他这样心怀匡扶李唐大义、又忠直办事的人,能活下来本就是个奇迹。

忠臣也要识时务,狄仁杰不倒自有道理

狄仁杰是基层干部出身,一路靠业绩提拔进了京城官场。这时他不仅要处理庞杂公务,更有挑战性的是面对朝廷激烈的派系斗争,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身陷囹圄、甚至身首异处。纵观狄仁杰一生,既有被人陷害命悬一线的遭遇,又有武则天赏识重用的经历,其命运可谓是跌宕起伏、时起时落,最终以善终收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相比周兴、来俊臣这些人,狄仁杰可谓是官场不倒翁,来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狄仁杰对武则天是绝对忠诚的,他既不卷入武姓宗室和太子一派的争斗,也不趋炎附势、与周、来等一时权贵为伍,而是兢兢业业、为王朝的兴衰安危勤勉效力。对于这些,武则天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她既要驱策虎狼奸人替她卖命效力,消灭异己,同时也要治理国家,抵御突厥、契丹、吐蕃这些外敌,手底下没有实心办事的能人是不行的。可以说,政治上的绝对忠诚是狄仁杰能够在险恶环境下生存的根本保证,这个底线守住了,武则天就不会轻易杀他。

忠臣也要识时务,狄仁杰不倒自有道理

其次,狄仁杰是个现实主义者,虽然他对武则天诛杀唐李宗室不满,可也没有流露出来,也没有当面顶撞,他做两件事情来应对。一是劝说武则天立自己儿子、而非侄子为继承人,他的出发点也很巧妙,儿子和侄子谁更亲,并强调历史上帝王之位没有传侄子而不传儿子的。以世俗、亲情的压力使武则天回心转意,为李唐复兴奠定了基础。二是极力举荐张柬之等人,因为他知道,张柬之不但是治理国家的好手,也是复辟李唐的重要力量。现在条件不成熟,只能靠时间来消化,埋下伏笔是好办法,留给后来人解决。张柬之等人果然一手策划实施政变,软禁武则天,逼其传位唐中宗,使政权重新回到了李家。

忠臣也要识时务,狄仁杰不倒自有道理

再者,狄仁杰具有临危不惧、处变不乱的可贵品质。来俊臣陷害他入狱后,他对给他罗织的罪名和反状一概承认,以此麻痹对方,趁对方不备,以天气炎热为由要求家里送衣物,把辩解信藏在冬衣里,辗转送到了武则天手中,为自己翻案赢得了机会。以来俊臣行事之残忍狠毒,能在他手下逃过的实在是少之又少,而狄仁杰凭着自己的镇定和谋略,成功躲过了迫害。

自古忠臣不少,可懂得能屈能伸、忍辱负重、放眼长远的人却不多。狄仁杰的“不倒”,为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