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7月將舉辦“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

故宮博物院7月將舉辦“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

2019年7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將舉行“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特展。

本次展覽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坐落故宮博物院齋宮、景仁宮,展期為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10月20日;第二階段坐落浙江省博物館,展期為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2月16日。

展覽將展出文物類展品830件左右,其中包括故宮博物院的507件,來自浙江等十八個省市三十二家博物館、考古所的205件,以及來自境外六個國家和區域十一家博物館、考古所的約120件。其中有35件是來自越南、泰國、緬甸、日本、伊朗、敘利亞、埃及、英國等國家和區域在不一起期仿照龍泉青瓷的作品。這將是向來數量最多、涉及產地最廣的一次龍泉青瓷主題展。

青瓷是最早燒製的瓷器品類,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內在和美學追求。《釋名·釋採帛》:“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瓷,摹擬玉的光澤。在推崇“正色”、“玉德”的儒學和崇尚“自然”、“天道”的道教從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時,現已預示了對青瓷的喜愛將隨同中華文明的演進。龍泉青瓷在我國陶瓷史上極富盛名,也是最後一個青瓷窯系。龍泉窯也一向以其前史悠久,製造精良,窯系龐大而聞名於世。

龍泉窯的創始年代,學術界一向在不斷推動研討。通常認為,龍泉窯業創始於三國兩晉時期,初成規劃於北宋,盛於南宋,元至明中期進一步開展,是我國制瓷時刻最長的窯系之一。根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討所《龍泉窯考古十年(2006-2015)》的陳述,如果以現在的龍泉以及慶元縣的部分區域作為龍泉窯的核心散佈區,則龍泉窯業肇始於唐。且北宋中期之前一向小規劃開展,零星散佈,沒有構成系列、規劃;北宋中期是龍泉窯的真正初步,此刻開端成系列、成規劃地出產。

從南宋到元代是龍泉窯的開展鼎盛期,這一時期大窯區域取代金村而成最核心區域,作為中心窯場大窯的重要彌補,溪口、石隆規劃亦不斷進步,質量僅次於大窯,由此四個片區逐步構成了整個龍泉窯的核心區。元明時期因外銷等原因,龍泉東區的甌江兩岸因便利的水運條件等,規劃不斷擴大,乃至在產值上超過了大窯區域,但質量普遍較差,遠不及大窯的產品。跟著水路系統的構建和貿易需求的擴張,龍泉窯的影響力不僅沿甌江輻射到慶元、雲和、景寧、遂昌、松陽、麗水、縉雲、武義、永嘉、文成等周邊區域(今日的麗水區域和溫州區域),一起其影響也跟著商貿活動,影響到閩浙交界處的浦城、松溪、政和等區域(福建省)和江西省的部分區域,構成了有共通特徵,規劃巨大的龍泉窯系。明代中期以後龍泉窯全體質量下降,以至於絕佳的釉質青瓷的燒造工藝衰敗,但整個龍泉窯的窯業其實一向延續到今日。

龍泉窯從明代日漸頹喪,燒製青瓷現已無法與宋代龍泉青瓷同日而語。清代,龍泉區域一些窯口還在小規劃地燒製龍泉青瓷,這時景德鎮瓷器興起,龍泉青瓷現已跟著時代審美的需求不斷改變自己的工藝,乃至棄青瓷改燒青花。龍泉青瓷的衰敗在於其青釉的衰敗,如玉般的青釉消失了,龍泉青瓷的魂也就散了。

1944年,八都瓷業改進研討會成立,便開端對瓷器進行大力改進,使得龍泉青瓷的質量變得穩定並有很大進步。當時也開端對宋代龍泉青瓷的制瓷技能開端了很多研討,在經過屢次的試驗失敗之後,終取得了成功。

1957年,周恩來總理提出“恢復祖國前史名窯出產,尤其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出產”的指示。自此,龍泉青瓷的復興與開展之路開端了困難的前行。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人民大會堂的用瓷便由龍泉瓷廠提供。改革開放之後,前史制瓷工藝得到復興,人們並對龍泉青瓷加以創新,製造出一批又一批受大家歡迎的龍泉青瓷。在2006年,國務院發佈的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便有龍泉青瓷的燒造技能。在新時代的龍泉青瓷,集古代青瓷的意韻與現代技能、創意於一體,品質上佳。起落千年的龍泉青瓷找回魂靈,再一次續寫青瓷新的輝煌。青青入骨,如冰似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