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說清朝很富,但為什麼有些老百姓反而幫助八國聯軍呢?

用戶10672762346


國富百姓窮,官員誰拿百姓當一家人?朝廷政治是私利權利集團的,只是代表了國家,換一個好的政府,他們同樣代表國家,愛國與愛清政府腐敗朝廷不能同日而語。

愛國不能綁架非要愛那個政權統治者,愛國是愛生他養他的土地,不受外敵入侵,否則,你不配擁有政治權力與談愛國。

愛國就必須與同片土地上各民族同胞和諧相處,不自私,不暴力,不貪腐,不崇洋媚外,把精力放在教育,經濟,科技,軍事,民生上,否則那不是愛國政府,推翻換一個更好。

一個不愛國的政府肯定百姓不會捍衛,人民愛國,一定首先愛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希望的鄉村



國內知名的網紅教授鄭強在談到清朝時說:甲午海戰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清朝太窮,而是因為清朝太富了,當時的清朝經濟是英國的6倍,日本的9倍,如果拿這些錢來建設國防,誰又敢來惹事呢?

鄭強認為清朝很富強,本來清政府可以做很多的事。實際上這反映了鄭強教授缺乏最起碼的人文修養,這種分析歷史和社會的思路並不靠譜,顯然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


的確清朝在大多數的年代裡GDP排名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非常遺憾,清政府卻不是世界第一強國,也不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清朝時的人口大約為4億,那時候的英國人口只有1000萬。也就是說雖然清政府的GDP是英國的6倍,而清朝的人均GDP只不過是英國的1/7。

更致命的一點,清朝是皇權專制社會,社會的財富都控制在皇族和地方豪強手中。底層的老百姓根本都吃不飽飯,就算是在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如此。在張宏傑老師的《飢餓的盛世》中,對於這種情況有很多的描述。

在皇權專制社會中,國家就是皇帝的私有財產。如果清朝是一個公司的話,那麼清朝的皇族就是唯一的股東,皇帝就是董事長。大臣和地方官不過是企業高管,普通老百姓啥也不是,就是一個窮打工的。

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看出,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存在著那麼多的朝代更替。既然國家都是皇族的,那麼大臣和普通老百姓對於皇帝的忠誠度就基本沒有,因為誰來當皇帝都是一樣的,對他們來說。

底層的老百姓非常可憐,這要從商鞅變法開始說起。商鞅在《商君書》中寫道:國強則民弱,民強則國弱。這就成為皇權專制時代的一個最基本統治邏輯,從底層老百姓身上無限的壓榨,不能讓他們有錢,否則他們就會思考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甚至造反。

既然普通老百姓對皇帝根本就沒有太多的興趣,當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這些洋人就會聘請老百姓替他們辦事,比如當帶路黨、幫他們運輸後勤物資,甚至還有傳遞情報的。

老百姓反正吃不飽飯,在他們眼裡跟皇帝幹活,還是跟八國聯軍幹活沒有區別。八國聯軍還要給他們發工資,何樂而不為呢?老百姓自然願意替八國聯軍幹活。


新知傳習閣


清朝富不富與百姓無任何關係。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滿清王朝只知道欺壓百姓,從不考慮百姓的疾苦,從不考慮為百姓排憂解難。國家窮,百姓苦。國家富,也一樣是百姓苦。所以這樣的朝廷可有可無。老百姓的思想最單純、最直接,誰給錢,就替誰賣命,誰給錢,就為誰工作。國與民的關係墮落到了這種地步,還談什麼愛國主義?君不見,八國聯軍進攻中國,作戰最勇敢的,竟是英國人在威海武裝訓練的"華勇營"中國官兵。所以,八國聯軍一路推進,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在百姓眼中,那是在同朝廷打仗,與我何干?因此,只要這些洋人捨得出錢,幫助和支持他們是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