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去揚州遊玩,如果不去瘦西湖,等於到北京沒去天安門廣場、去上海沒去外灘。一個城市聲名遠揚的景點都不是白白出名的,到底值不值得遊覽,只有身臨其境才有發言權。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再好看的景點,你去的季節、天氣和心情不同,感受也肯定大相徑庭,你覺得一般般的地方,別人去了讚歎不已,其實也不是你不懂欣賞,是心情和天氣決定了感受。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揚州的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錯的河道,是由歷朝歷代的城濠連綴而成,與京杭大運河相通。原本叫保障湖,清代的杭州詩人汪沆來此遊玩,覺得跟他家鄉的西湖一樣美,寫了一首詩,稱其為“瘦西湖”,這名字特別生動,從此流傳開來。把寬闊點的河道叫成湖,無非就是文人的噱頭吧。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詩人汪沆當年來揚州時,保障湖想必已經進行過建設整治。作為歷朝歷代的城濠,從隋唐到明清,歷經千年,很多河段都已淤塞。乾隆年間,由官府主導,進行了清淤疏浚,並由鹽商富人出資在湖岸邊建起了亭臺樓榭,把保障湖一帶打造成了景觀園林,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瘦西湖的前身。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在那個貧瘠的年代,這樣一片重金打造的景觀,自然十分惹眼,那時能來瘦西湖遊玩的人,應該非官即貴,或者幫閒、文人。他們口筆相傳,久而久之,瘦西湖之美名揚海內。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一處人造園林景觀是需要資金維護的,嘉慶年間,隨著揚州鹽運的衰落,瘦西湖也漸漸蕭條,儘管後來幾次重修,也沒能敵得過朝代更迭的煙雲席捲,河道淤塞,幾近荒廢。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建國後進行過數次開掘,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新修復了二十四橋、熙春臺等景觀,傳說裡的瘦西湖才得以重新面對世人。二十四橋是由一個單孔拱橋連著九曲橋和吹簫亭組合而成,橋兩端的湖岸邊垂柳依依,景緻迷人。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河道縱橫,橋比較多,象大虹橋、五亭橋等等,每一座橋都造型別致,不僅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又可自成風景。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熙春臺和照春樓都是那種兩層的古典式閣樓,綠瓦拱簷,紫紅色圓柱支撐而起,幾乎所有牆面都由窗格所構成,木製的窗格做工精細,典型的中國傳統工藝,造型非常美觀,與其說是建築物,不如說是藝術品。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景區其實就是一個面積龐大的溼地公園,水域面積大約是景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臨水的岸邊處處林木茂密,一眼望去,恍若水在林間,林在水中。亭臺樓閣坐落水岸,古色古香,一如影視劇裡的情景。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你也可以泛舟湖上,與家人一起度過一段難得的休閒時光。美中不足的是,因湖水與大運河相通,難免水質較差,渾黃灰濁,並不爽目。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除了湖光水色和建築工藝之外,景區還有大片的林間綠地,花草競豔,讓人流連忘返。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如果你喜歡藝術,可以去瘦西湖書畫院參觀畫展,或者去盆景博物館見識一下楊派盆景藝術。

瘦西湖其實就是幾條縱橫交織的河道,被叫成湖,都是文人的噱頭

整個景區轉下來,起碼得大半天時間。玩累了可以坐在亭子裡小憩,靜靜品味一段閒適的光陰,只是節假日遊人較多,熙攘之聲擾亂了園林的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