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菜根譚》說: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一定要除去暑熱本身,如果要去除暑熱帶來的煩惱,只要保持清涼的心境即可。貧窮不一定要用什麼特殊的方法去改變,排除窮困帶來的憂愁,保持心安即可。

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需要刻意去追逐,它就在我們的平常心中,更在順應自然規律之上,太過於刻意的追求,往往會讓生活變得更糟糕。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道德經》中說這樣一段話:“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善於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於打仗的人不輕易被敵人激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正面爭鬥,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謙下,這叫做不爭的德行,這也叫善於使用人的力量,這叫做善於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準則。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其中的“武”、“怒”、“與”所表達的都是一種激進的狀態,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常態。然而真正智慧的人是懂得配合自然之道、把握自然規律、善於用人、品行符合道德準則的人,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才能免除禍患,找到人生的捷徑。

白巖松老師也曾說過:“這個世上最糟糕的一種人就是勤快的人。”

勤快是一件好事,但過度的勤快卻會物極必反,現在的社會充滿著功利,人們有太多的不滿足可以醉秋節奏上的快,不但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還會讓生活變得越來越糟糕。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人們漸漸的失去了平常心,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比較。當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想讓自己過的更好一些是沒有錯的,但最可怕的是,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迷失了本心,結果與希望背道而馳。

在《尹文子-大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齊國有一個姓黃的人家,家中有兩個女兒貌美如花,但黃老出門在外非常謙虛:“小女質陋貌醜,粗俗蠢笨。”說的多了,大家也就都信了。


於是黃家兩個女兒均已“醜陋”出名。到了出嫁的年齡也沒有人上門求親,黃老的本意只是想獲得一個謙虛的美名,沒想到卻因此耽誤了女兒的青春。

所以說,我們對於身外的事物不可刻意追求,否則只會物極必反。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俗世中的人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大多都犯了這樣一個相同的錯誤,把希望寄託於外在物質的滿足之上,失了平常心,最後不但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還平添了很多煩惱

其實平常心就是“道”,不起心、不動念便是“道”,它就存在於平凡的世界中。

所以是人想要真正的幸福,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懂得知足常樂、看到眼前的美好、珍惜當下的幸福。尋求心靈上的安寧,才是“道”的本質。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道德經》作為道學的本源,可稱中華文化寶典,是“千經之王”,是偉大的哲學名著。

其涵蓋萬物之源、自然之律、為人之術、修身之道,是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所需要學習的一生智慧。

魯迅先生讚歎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道德經》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和有無相生、虛實相資、禍福相倚的辯證思想被許多企業家靈活應用於領導藝術和經營之道中。

有些朋友想要研究《道德經》,就是害怕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在這裡,特意給大家找到了一本白話文《道德經》。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這本《道德經》裝幀形式採取四卷豪華精裝,紙張採用進口加厚、高白、便於閱讀的紙張,版式設計相對寬鬆,是國學藏書的上乘之選。

在內容上嚴格進行三審三校的工作,對文中的語句、註釋、譯文等嚴格把關。

這套書籍組織了全國百名大學教授進行了重新的整理,所有的內容都保持著足本的原貌,從內容、版本上做到精準、科學。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有一次在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滿滿1本的智慧,僅需要46,也就1包煙錢,就可以讓你學會其中的大智慧。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