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如果沒有楊爍,估計許多人都不會注意到《爸爸去哪》居然已經到了第6季了。許多觀眾在看過節目後紛紛表示,這哪裡是在教育孩子,分明就是家暴。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打開視頻,彈幕上,評論裡全部都是整齊劃一對楊爍育兒方法的批評。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情緒激動的觀眾們甚至對節目組提出了更加簡單粗暴的要求。

觀眾對楊爍的不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過於嚴苛,節目錄制現場本身就是高原,大老爺們走路都喘,憑啥讓一個只有7歲的孩子走那麼快,不但要走到大人的前面、走路姿勢要正確,還要嚴格按照大人指定的路線去走,如果不按照要求去做,那麼就必須重新去做。

2.大聲訓斥,我們看節目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能感到害怕,更別提孩子。楊爍對待孩子習慣於用命令的語氣,如果孩子沒有實現自己的要求,那麼大吼就在前方等待著孩子。

3.不體諒孩子,面對楊爍嚴厲的家教,觀眾們都特別同情長相可愛,懂事的孩子。彈幕上也是對楊爍不能體諒孩子的陣陣聲討。畢竟在高原,而且又是穿著不合腳的雨鞋。

4.對孩子冷嘲熱諷,

孩子因為自己的幸運數字是5而錯過了最好的房子,選擇了最差的房子。這個時候是誰都不會高興,爸爸還像個復讀機一樣在耳邊一遍又一遍的埋怨孩子的選擇錯誤。不但讓孩子傷心,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楊爍真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爸爸麼?當然不是,其實我們從整個節目的角度來看,楊爍是一名責任感很強而且十分細心的爸爸。楊爍嚴厲的軍訓式教育風格其實是被節目組的剪輯刻意放大了,而我們身上其實都有楊爍的影子。

不要用愛摧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當眾訓斥孩子、大聲呵斥孩子,相信是大多數家長繞不過去的一個坑。孩子躺在地上哭鬧的時候,在玩具櫃檯前威脅父母買玩具的時候,許多家長使用了簡單粗暴的訓斥解決了問題,保住了自己作為家長的尊嚴,也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去年夏天公司組織家庭郊遊,6歲的妮妮因為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媽媽的同事而感到緊張,準備好的節目怎麼都不願意當眾表演。

妮妮媽開始的時候耐著性子鼓勵了好長時間孩子,但是隨著耐心的消逝,妮妮媽終於當著公司人的面大聲的批評了妮妮。

今年公司組織聖誕活動,我又見到了妮妮。比起去年,妮妮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顯的特別小心翼翼,生怕出現錯誤,對別人的反應也是非常的敏感。那種不屬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謹慎讓我們為孩子感到可憐。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楊爍曾經多次扮演軍人,當然希望孩子能夠像個軍人那樣注意自己的形體、著裝、紀律。我們看到楊爍要求孩子從車的安全側離開車輛,這在兒童安全教育方面十分重要,但是他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指導孩子,孩子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安全隱患,還會被父親嚴厲的訓斥嚇到手足無措。

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只用嘴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節目中楊爍的孩子十分的懂事乖巧,所以許多觀眾紛紛指責楊爍,孩子都這麼乖了,你還要大聲呵斥,那我家這熊孩子不得天天受皮肉之苦?

許多家長經常會向我們吐苦水,您是不知道,我家那個皮孩子,不罵實在是不行啊,兩天不罵,上房揭瓦。

於是軍事化管理成為了越來越多家長教育孩子的選擇。每到假期,軍事化管理的夏令營常常人滿為患。

言必行、禁必止,是許多家長對孩子最理想的要求。

可是,當我們的家長每次高高在上發號命令的時候,難道忘記了自己曾經下決心和孩子做最好的朋友嗎?你會對閨蜜發號命令嗎?你會對哥們弟兄大呼小叫嗎?

患難時刻見真情,孩子犯錯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父母的育兒方式是否正確。教育孩子,千萬別隻用嘴,關鍵時刻,得上手。

千萬不要誤會,上手並非去打孩子,那是家暴式育兒。上手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從孩子犯錯的視野去看待問題。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孩子乘法口訣表怎麼都背錯,父母如果只知道大聲訓斥,或者簡單鼓勵,對於孩子記憶毫無幫助,反而會讓孩子越發反感,拿出小棒,與孩子一個個數字推理一下,孩子就能夠輕鬆理解。

孩子拿著李佳琪推薦的口紅在牆上到處亂畫,你當然可以選擇讓孩子用打屁股肉償,那麼今後你的所有化妝品都要放到保險櫃中鎖起來,因為在孩子眼中,那個東西更加神秘了,好奇心會讓你的眉筆遲早遭殃。但是如果你忍住傷心壓住怒火,拿起抹布與孩子一起清潔牆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但知道了牆壁原來不像紙張塗畫完後能馬上換下一張,也不像黑板可以隨意擦除,而且還會認識到,媽媽的確因為那支口紅傷了心。


《爸爸去哪6》楊爍育兒引爭議,別讓軍訓式家教變成家暴式家教

我們常說孩子需要陪伴,但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卻寧願與手機為伴也不願意與父母相處。父母手中似乎時刻都在握著一把鞭子,在屁股後面不停的催促著孩子。這樣做孩子害怕、父母受累。

真正正確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我們與孩子並排行走,與孩子一同成長。遇到問題共同解決,而不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指指點點,孩子疑惑的時候一同探索,孩子害怕的時候一起闖蕩,教育孩子該出手時就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