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双招双引|高端制造项目少、人才不足?青岛这场质询会“热辣”问题直接抛

半岛记者 肖玲玲 王媛

乘势而上·双招双引|高端制造项目少、人才不足?青岛这场质询会“热辣”问题直接抛

  继前一天连续举办两场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之后,4月23日下午,“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三楼举行。市委副书记王鲁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场质询会议的主应询人为“双招双引”攻势牵头市领导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此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杰到会应询。本场质询会议设置了计时器,汇报和回答问题规定时间到时会进行语音提醒,以进一步提升公开质询的效率。

  质询中,主应询人借助PPT演示,围绕“双招双引”攻势2019年主要成效、主要战法、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主要目标和打法进行了简要汇报。随后便进入了会议的“重头戏”——公开质询阶段。“从当前外资结构来看,港资占比较大,其他国别占比小,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措施,加强对日韩德以色列等重点国别的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本市建立了230个‘双招双引’平台,这些平台发挥了哪些主要作用?”1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企业家、商协会代表,以及1位现场主动举手提问的与会代表,将一个个问题“热辣”直接地抛向台上的应询人,应询人的“功课”做得也很足,直面问题不绕弯,“答题”回应很专业。

  王鲁明认真听取攻势情况汇报和质询问答过程,对问答双方的精彩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本次质询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和“新”,“双招双引”干货实货多,创新性打法和成果多,攻势推进有声有势、可圈可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代表提问精准专业,回答简洁到位,达到了质询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王鲁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寄予厚望,赋予我们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重任。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工作部署,将“双招双引”攻势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王鲁明强调,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是招商引资的关键,要冲在“双招双引”第一线,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动,主动担当、亲力亲为。

  质询会上,有代表提出本市招商引资工作中高端制造业项目少、大项目少、全产业链项目少。针对这一问题,王鲁明指出,专业化、市场化、园区化、集群化招商是高水平招商引资的趋势和关键,要培养青岛自己的专业化招商队伍,用好各种平台和中介,聚焦产业链招商,把每一个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底数摸清、精准招商,形成产业链配套的集聚优势。

  王鲁明强调,疫情对“双招双引”带来严峻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要善于化危为机,把握疫情对产业链重组的机遇,主动研究和适应疫情常态化和后疫情时期“双招双引”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提早谋划、快速行动。要处理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国内招商和国外招商、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重组、二三产招商和一产招商的关系,前瞻性布局数字产业、智能制造以及医药康养、现代农业等产业,走出疫情下招商引资的新路子。

  王鲁明指出,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随着青岛影响力的扩大、吸引力的提升,随着人才政策持续发力,本市对人才的引进成效显著。下步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祝华、李伟、张大勇、杨宏钧、姜巧珍出席质询会议,张锡君主持。

质询会上直面问题不绕弯,“答题”回应很专业

  4月23日下午,“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本市针对15个攻势推进情况所开展的第三场质询。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杰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商协会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4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

高端制造业项目少占比小,有何针对性招引措施?

  即墨区人大代表、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当前,本市招引的项目中,高端制造业项目数量少、占比小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针对高端制造业的招引有哪些重要措施?

  孙杰:第一,做到高端项目的推进顶格化。去年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招商中,实际上有9条是制造业产业链,在顶格推进下,去年有包括金能科技新材料、富士康半导体等诸多大项目纷纷落地。针对9条制造业产业链,我们结合新旧动能转换专班,还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产业专班,将项目引进和建设进行整体谋划、整体推进。第二,做到空间上的产业集群化。透过疫情我们发现,拥有全产业链的产业,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强。在全产业链方面青岛也有一定优势,比如城阳的轨道交通产业和平度的智能家电产业等等。如何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就需要以商招商,通过补链、强链,把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做大做强,这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第三,做到在政策上进一步精准化。针对制造业的招商政策要更加精细化,去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制造产业政策,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领域,这些政策的力度在全国都较有竞争力。此外在工地指标、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对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给予政策倾斜。结合以上举措,我们争取今年在制造业大项目招商引资方面能有更好进展。

  薛庆国:省政府刚刚宣布,要在济南、青岛和烟台布局国际招商产业园区,其中青岛有三个片区,分别为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位于西海岸新区,已汇聚了西门子、海尔等世界500强企业,未来五年集聚区内产业规模计划突破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即墨区和莱西市,这里汇聚了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位于平度市,将瞄准白色家电整机、智能控制终端、数据传输和处理模块等3大产业方向,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这些集聚区必须有世界500强企业来牵引发展,这也是一个本市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的由头和落地点。

在引进急需高端人才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市人大代表、青岛清青创创客大街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乃月:产业发展转型过程中,高端人才发挥着很重的引领作用,请问本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在引进急需的高端人才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吴学新:关于本市高端人才引进现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各级别人才数量基本占到全省的1/3左右。近几年本市引进的硕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基本稳定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专业分布也基本涵盖了本市的“956”产业,对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本市高端人才的状况与深圳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在高端人才队伍的结构上,与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不对等,比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领军式人才明显不足。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有政策支持力度的原因,也有平台支撑的原因,还有项目产业结构和创新创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年瞄准疫情之下的海外人才回流,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以海外人才、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优化和协同推进上共同发力。

230个“双招双引”平台都发挥了什么作用?

  协会商会代表、青岛多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李:据了解,目前本市已经成立了230个“双招双引”的平台,请问这些平台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赵士玉:本市成立的230个“双招双引”平台在去年发挥了多个作用:首先,助推投资,去年青岛借助230个平台引进了2000多个项目,总投资7000多亿;其次,补齐产业链,例如去年轨道交通平台集聚了300多家企业,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再次,放大展会平台作用,去年我们举办多场展会,并在会前、会中和会后与企业进行持续互通、互动,体现青岛温度,为后续投资合作打下基础;最后,强化市场化招商,去年我们一共成立了170个市场化、社会化的招商中介机构,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此外,去年商协会还引进1200多个项目,目前我们正在设立数字商协会平台,预计5月份可上线,在该平台上不同商协会的会员可以相互交流,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助力“双招双引”。

招商引资>>>

疫情也挡不住资本流向青岛的脚步

  企业到哪个地方去,关键看营商环境怎么样,看干事创业的平台怎么样。青岛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资本和项目不断进驻。

街道办“找上门”帮办,企业发改立项1天搞定

  “发改立项1天就办好了,还免费给我们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地方做搬迁过渡,这么‘暖心’的服务给了企业很大的帮助和信心。”3月30日,作为集中签约的29个重点项目之一,青岛海科林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城与胶莱街道办事处在合项目合作协议书上郑重签字。

  就在2019年年底,公司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厂区搬迁的双重压力,没有地,落户难,新设备马上到货,旧设备无处安放,就在胡城一筹莫展之际,胶州市胶莱街道办事处经贸办主任丁晓凤主动“找上门”。为协助海科林的高效金刚线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胶莱街道办协调各关机关单位,高效办理发改、土地等多项手续。“把能利用的政策、能调动的资源都给企业用上,绝不能耽误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胶莱街道办事处经贸办主任丁晓凤说。

  栽好梧桐树,是招引制胜的“绝招”。2019年,青岛成立“双招双引”指挥部,自上而下地实行全流程服务,“顶格”协调项目落户过程中的问题,指挥部领导成员牵头推动422个项目,项目落地率达71.87%,签约项目已开工49个,开工率42.61%。

投资人青睐岛城营商环境,隔着屏幕“砸下”上百亿

  疫情也挡不住资本流向青岛的脚步。2020年开局,青岛市商务局精心组织,在2月10日至14日开启第一个“网上签约周”,10个区市、功能区共签约58个重点项目。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15.09亿美元;内资项目52个,总投资725.4亿元,项目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高科技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隔着屏幕,就敢砸下数十亿、上百亿的真金白银的背后,是投资人对青岛的十足的信任、信心。“青岛拥有一个持续、稳定、优越的营商环境,是保障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硬核’,也是我们中外合资企业,尤其是欧洲投资者的信心源泉。”项目签约方、福赛中国区负责人马培元表达了投资者的心声。

  抓招商不停步,在疫情期间,青岛市向全球发出“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公布中、英、日、韩四部24小时投资服务热线,全面推行“互联网+招商”模式。利用好线上展会,搭建在线国际市场开拓平台,与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设立青岛出口商品线上专区,举办青岛产品网上交易会,引导企业用好网上广交会、华交会,帮助企业足不出户继续开拓市场。

乘势而上·双招双引|高端制造项目少、人才不足?青岛这场质询会“热辣”问题直接抛

招才引智>>>

“青岛敞开大门欢迎我们干事创业”

  2019年,青岛密集出台政策、搭平台简流程,全市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8万人……

引才奖励不吝真金白银,全国技术能手“请进来”

  全国技术能手常东松的引进是青岛引进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典型例子。

  为促进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集聚青岛创新创业,青岛市出台了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政策,例如对全职引进的国家级技能领军人才给予30万元安家补贴;对自主培养和全职引进的全国技术能手和世界技能大赛铜牌获得者给予60万元奖励。

  常东松就享受到了青岛市对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的奖励。他进入青岛智安达投资有限公司后,突破轮胎硫化高温、高压、杂质等技术难关,解决了轮胎压力、温度、路况、车辆参数与轮胎磨耗之间的关联和数据分析问题,为轮胎工厂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2019年11月6日,第19届蓝洽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1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其中博士学历占总人数的71%。“青岛的人才政策非常细致,为人才的各方面发展做了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只要有真才实学,我感觉青岛是敞开大门欢迎我们这些海外学者回来干事创业的。”从英国赶来参会的华人博士刘枫由衷赞道。蓝洽会已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也是青岛实施‘请进来’引才的重要渠道和新名片。”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手持一本服务人才小册子,在青工作生活“一路畅通”

  “公司入驻博创园初期,就为我们提供了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2017年我被评为山东省泰山领军人才,又增加了2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落户青岛博士创业园的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德籍华人科学家冀然表示,博士创业园还为他们提供完善的配套保障和配套资助,“及时传达和辅助落实各项政策信息,服务非常周到”。

  目前,青岛已建成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博士创业园等为主体的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孵化平台体系。“在青岛,从初创者到高端创业人才,从大学生创客工厂到院士创业园,可以说各类创业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平台,并且能在相关扶持政策的帮助下获得企业发展上的助推。”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细致周到的服务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青岛人才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人才政策词典”,就可以按照区划、人才称号、人才项目、政策分类等搜索条件进行精准查询;手持一本《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里面涉及出入境与居留、户籍、交通出行等37个服务事项,高层次人才在青工作、生活都会“一路畅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