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在還沒有超越生命之前,還沒有從痛苦中得到解脫之前,沒有一個凡人敢說自己是幸福的。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是美國小說家,寫過很多文學評論、遊記、傳記和劇本。小說常寫美國與歐洲的文化差異,以及人文的孤獨、作家和藝術家的生活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美國人》、《一位女士的畫像》、《鴿翼》、《專使》和《金碗》等。

《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亨利·詹姆斯早期創作中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小說敘述的是自強、自信、富於幻象、但涉世不深的美國姑娘伊莎貝爾,被虛偽、貪財、好色的猥瑣小人騙取了愛情,以至醒悟時已晚的故事。

亨利·詹姆斯在英國時,聽說心愛的表妹密尼·坦普爾去世,悲痛欲絕,竟終身不娶。《一位女士的畫像》主人公伊莎貝爾就是以其表妹為原型,從“一個特定、引人入勝的少女性格和形象”展開故事,因此講述的也是一段不幸的婚姻。

伊莎貝爾在三姐妹中最有學問,被稱為“史詩中的女神”,漂亮有錢卻嫁給一個貧窮、自私自利的“半吊子藝術家”奧斯蒙德。

而這種不幸的婚姻也是很多女性的現實寫照,漂亮的男人往往不娶美麗的太太,就好像美麗的女人往往不嫁一個漂亮的丈夫一樣。

這不禁讓人想起民國才女張愛玲的一生:一生才華、一生不幸、可憐可悲可痛可慘。其實,這痛苦的婚姻也是一場女性覺醒,女性不再依附於婚姻,敢於追求獨立與自由,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更有趣的是,亨利·詹姆斯的文章思想以及那種感覺,竟然與中國的張愛玲不謀而合,從《一位女士的畫像》中便可窺出。

01、一場最幽默、最朦朧的愛情故事

伊莎貝爾天生漂亮又有才華,父母雙亡後,被姨母帶出美國一個小城,到她夢魂牽繞的古老歐洲去見識大世界。她跟隨姨母來到倫敦郊外的“花園山莊”暫時居住,見到了姨夫丹尼爾·杜歇,表哥拉爾夫·杜歇,和表哥的朋友沃伯頓勳爵。

拉爾夫·杜歇,既有美國人的思想、道德意識、責任感與活力,又有英國人的理性、處事方式與審美。但不幸的是,他身患無法治癒的肺病,病病歪歪,不能工作,只能過無可奈何的閒散生活。

沃伯頓是一個有錢有才的英國貴族。他不僅擁有五萬五千畝土地,六七幢房子,有著一年10萬英鎊的收入,還有高雅的修養,愛好文學、藝術、科學。

而伊莎貝爾天真浪漫,追求獨立與自由,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體驗生活,觀賞世界,正是這種性格,讓拉爾夫感受到生命充滿了活力。伊莎貝爾也沉醉於歐洲的文化魅力,對高貴、優雅的異國風情充滿著嚮往。

因為沃伯頓經常來花園山莊,見過幾次伊莎貝爾後,便心生愛意。沃伯頓對她說,“在我的印象中從我們見面的第一分鐘開始,我那時就愛上了你。”他的聲音親切、柔和、興奮,這是伊莎貝爾從沒聽到過的。他望著她,眼睛裡射出熱情的光芒,那是除了狂熱、慾念和一切非理性雜質的感情,它像點在背風地方的燈光一樣平穩。

也許在世人的眼中,沃伯頓和伊莎貝爾郎才女貌,最終會走進婚姻的殿堂。但伊莎貝爾卻拒絕了沃伯頓的求婚。她想去看看世界,想按照自己的理想,自由的生活,不想早早地被婚姻所束縛。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同時,伊莎貝爾還拒絕了美國富商戈德伍德的求婚,因為他似乎把自己跟她的命運放在一起,似乎使她感覺失去了自由感。

張愛玲的祖父是晚清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從小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知識氛圍成長,有著驚人的文學天賦,以"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名聲一時響譽文壇。張愛玲這麼一個天資靈慧的女子,但她的愛情故事卻充滿著勞累和心酸。

①伊莎貝爾的愛情

伊莎貝爾結識了梅爾夫人,她風度優雅,精通音樂、繪畫、文學等多種藝術。她成了伊莎貝爾最信任、最崇拜的好朋友。梅爾夫人把自己的舊情人奧斯蒙德介紹給伊莎貝爾,稱是自己多年的好朋友。

奧斯蒙德表面上看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無名小卒,一個真正的好人,有著優雅的風度,非凡的修養,清秀的臉龐、安詳的神態,還有那“優美地向上捲起”的兩撇小鬍子。他每次與伊莎貝爾見面,都要給她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伊莎貝爾跟奧斯蒙德談起自己的理想,奧斯蒙德輕輕地說:“到各地去吧,別把我們只當做一個插曲,應該把我們作為專門的一章。我不想在你旅途中看到你,我希望在你對旅行感到厭倦和滿足之後看到你。”

他很懂她的心,讓她覺得他站在那裡都那麼美好,那麼崇高,像一道金色光線照亮了她。她的心靈深處蘊藏著一種具有鼓舞力量、信任的感情。他說,“我深深地愛上你,對於我,你永遠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女人。”而她也覺得自己完全能夠勝任這種角色。

天真的伊莎貝爾,認為找到了浪漫自由的愛情,在她眼裡奧斯蒙德是一個沉靜、聰明、獨特的人,最終選擇嫁給了他。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感情不可能有靜止狀態,它不是向這個方向發展,就是向那個方向發展。”這種朦朧的“美好”愛情卻是痛苦的婚姻的開始。

②張愛玲的愛情

張愛玲可謂民國才女,她自稱:“從9歲時就開始向編輯先生進攻”,在十二三歲時就寫了一篇為《理想中的理想村》的小說,中學時代寫了《摩登紅樓夢》,中學時發表了兩個短篇小說《牛》和《霸王別姬》,到中學畢業一舉成名,發表了一篇《天才夢》獲得雜文徵文比賽第三名。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戀,大概是張愛玲一生中最浪漫的一次。胡蘭成一介布衣,家境貧寒,屬於寒門子弟。胡蘭成因舞文弄墨論天下事,又和日本政界軍界的少壯派人物接觸頻繁,文章與汪精衛政府口徑不一致而導致入獄。

胡蘭成出獄後,經常來看張愛玲,還給張愛玲寫了封似“五四”時期的情書,在信中稱其“謙遜”,正中她意。張愛玲回胡蘭成信中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對他已經萌生戀情。

此後,胡蘭成天天去看她,不久張愛玲送給胡蘭成的照片刊登在《天地》上,並在反面題辭:“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看出花來。”

張愛玲為愛痴迷,為他守望。張愛玲說,人生最大幸福的就是你愛著的人,他同樣也愛著你。笙離在《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中寫道:“我希望我嫁的人,我愛他,她也愛我,不為金錢,不為權勢,只因我是我,他是他。”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這便是張愛玲和伊莎貝爾不為金錢所嫁的愛情,然而這朦朧的“美好”愛情卻是痛苦的婚姻的開始。

02、伊莎貝爾和張愛玲痛苦的婚姻,也是一種覺醒

伊莎貝爾婚後,漸漸發現自己受騙,還發現梅爾夫人早就是奧斯蒙德的情婦,帕茜便是他們的私生女。在萬分痛苦之時,她強作歡顏,對外人隱瞞了婚姻不幸的實情。

她雖然沒有與丈夫大吵大鬧,但已經不再對丈夫言聽計從,精神上已經開始爭取獨立和自由。

①伊莎貝爾沒替丈夫出力,把女兒帕茜嫁給沃伯頓

帕茜從16歲就在修道院長大,沒有心機又單純,沒有自己的個性,最大的特徵就是服從。帕茜和羅齊爾先生相愛,遭到父親的反對,卻不敢反抗父親。

奧斯蒙德想把女兒嫁給沃伯頓,因此想讓伊莎貝爾出面,希望沃伯頓向女兒提出求婚。伊莎貝爾會見沃伯頓後,發現沃伯頓仍然愛著她,她沒有替丈夫出力,這場精心安排的求婚計劃泡湯了。奧斯蒙德對妻子極為不滿,把女兒關進修道院。

②伊莎貝爾不顧丈夫的反對,回去看錶兄

伊莎貝爾收到姨母的電報,表兄拉爾夫病危。她想回花園山莊見表兄最後一面,但丈夫卻說:

“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他來這裡看過你,我不喜歡他來,我認為他到羅馬來是最大的一個錯誤。但我忍耐著,因為這是你最後一次見他面,現在你告訴我那不是最後一次,看來你沒領會我的好意!”伊莎貝爾與丈夫爭吵起來,心情不能平靜。

這時,她發丈夫與梅爾夫人的私生女兒。她沒有憤怒,也沒有暴跳如雷,哽咽著說,“我必須去見拉爾夫!”,她的語調中流露的只是無限深沉的憂鬱。

正如張愛玲所說,“沒有哪份感情不是千瘡百孔。婚姻這襲袍,從來都爬滿蝨子。它不只是男女間的博弈,更是智慧的角逐。它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的其實是人生的態度和格局。”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③張愛玲斬斷情緣,愛既消失

張愛玲與胡蘭成結婚後,生活上並沒有多大改變,而且張愛玲的書也很暢銷,稿費比別人高,用不著胡蘭成來養她。

由於時局變動,胡蘭成辦了一段時間文藝雜誌,而又轉向政治。在報社上班時,和同僚同住漢陽醫院,因此跟病房裡的護士說笑廝混,很快對一位周小姐做起桃色夢。

日本天皇頒佈詔書,胡蘭成見勢不妙,逃離武漢來到溫州。而張愛玲千里尋夫,沒想到丈夫身邊又多了一個女人範秀美。

1947年6月,當張愛玲知道胡蘭成已脫離危險,忠於給他寫了一封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信裡還附了30萬元,那是她新近寫電影據本的稿費。胡蘭成亡命兩年,她仍然是寄錢過去。張愛玲斬斷情緣,愛雖消失,則義務還在。

伊莎貝爾和張愛玲,在婚姻中經受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覺醒。巴爾扎克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生命的苦難都是為了喚醒你的愛和責任。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03、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才能收穫真正的幸福

伊莎貝爾在離開羅馬的途中,她的心靈深處始終存在一種意識:在未來的漫長時期裡,生活還是她無從捐棄的任務。這信念讓她受到鼓舞,讓她感到振奮,她相信有一天會重獲幸福。

伊莎貝爾跟表哥說了自己的婚姻實情,拉爾夫臨終前對她說,“我相信,你的慷慨使你做了傻事,但你很快會擺脫它。”表哥去世,伊莎貝爾雖然很悲傷,但她生命充滿活力,小住一段時間又回到丈夫身邊。

當人們在面對“痛苦與無聊的生命時”,作家想到的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去逃避或者去抗爭”,而我們現實生活中多數人也會這樣做,但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畫像》這部小說,描寫的主人公伊莎貝爾又選擇回到丈夫身邊,表面上看是一種軟弱,實際上是敢於面對痛苦。

張愛玲說:“人生最大的勇敢,不是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而是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提升一個Level。”在婚姻中,流過的淚,要成為一條渡你的河。受過的苦,要成為照亮你未來前行的路。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這段婚姻,是她人生中一段不尋常的經歷,但同年,張愛玲又創作了《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很多作品。痛苦的婚姻並不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她沒有放棄創作,也沒有放棄對未來婚姻的渴望。

《一位女士的畫像》:當最幽默、最朦朧的思想和感覺撞上張愛玲

《一位女士的畫像》這部小說中伊莎貝爾是美國的代表,也是美國“新女性”的畫像。她充滿著魅力與力量,正是這種朝氣讓身邊的人都愛上她,選錯了愛情經歷痛苦的婚姻,最後敢於面對並承擔責任。

痛苦的婚姻是一種覺醒,也是一次自我療愈、自我覺知、自我成長的過程。痛苦無法逃離,但可以轉化。從痛苦中解脫並不是逃避,而是轉化一種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超越生命,便會收穫成功的喜悅、幸福的人生。

看來,愛情是相通的,不論身份和地方的,中國外國,本質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