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愛默生曾說過,聰明人並不是無論何時都聰明。這句話放在劉禪身上,尤為貼切!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1、劉禪是個苦角色,昔日坐擁萬里江山風光無限,投降後卻用樂不思蜀秀智商的下限

劉禪是三國時期極為窩囊的人物,一提起他,就有兩個標籤牢牢地黏在劉禪的身上,分別是: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

阿斗是劉禪的小名,相傳劉禪的母親甘夫人晚上做夢,躺著把天上的北斗星吞進了肚子裡,並因此懷孕。所以,劉禪的小名叫阿斗。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扶不起來的阿斗,是說劉禪昏庸無能,諸葛亮在世時,過於依靠諸葛亮。等諸葛亮去世,劉禪只知道吃喝玩樂,最終江山落到了別人手裡。扶不起來的阿斗多用於比喻懦弱無能,無論如何都不能使他振作的人。

阿斗的故事,衍生了幾個有意思的歇後語: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阿斗當官——有名無實;阿斗的江山——白送;阿斗式的人物——沒能耐;司馬昭試探劉禪——樂不思蜀。這說明一旦和阿斗掛鉤 ,皇帝、官位、江山都是要拱手送人的。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至於樂不思蜀,看似是荒唐的帝王之舉,實際是劉禪保命安身的聰明選擇。

劉禪開城投降後,勒令蜀漢名將姜維投降,但姜維假意投降,想借機誅殺魏將,然後復興蜀漢。姜維還給劉禪寫了密信,讓他等待幾天就行。但事情洩露,姜維等人被殺。

劉禪被安排到魏國的洛陽居住,當時洛陽是魏國的京城,劉禪就成了皇帝眼皮子底下的人物。有了姜維這件事,加上魏國大將軍司馬昭生性多疑,他準備試探劉禪。

有一天,司馬昭請劉禪喝酒,還叫上了蜀漢原來的大臣,宴會過半,司馬昭故意讓歌女表演蜀地的歌舞。不少蜀漢的大臣觸景傷情,亡國的傷痛讓他們掩面落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劉禪則看的津津有味,沒有露出絲毫的悲傷。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司馬昭暗中觀察劉禪,見他沒有亡國之痛,便試探他,“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一直陪伴劉禪的大臣邵正聽了,覺得不像話,便趁著上廁所時教劉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同意了。

酒至半酣,司馬昭再次試探劉禪,劉禪按照邵正教他的演了一遍。司馬昭聽了,故作疑問,“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訝地睜開眼,“你怎麼知道的?”司馬昭和大臣哈哈大笑,從此打消了對劉禪的懷疑。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宴會結束後,司馬昭對親信說,“劉禪沒心肝到了這種地步,即便諸葛亮活到今天,也沒辦法讓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司馬昭認為自己看清了劉禪,認為劉禪不過是個不求上進的蠢材,不會動搖他的地位。

自此之後,劉禪做了8年的安樂公,最終在洛陽壽終正寢。而同樣投降後退位的孫皓則被司馬炎(司馬昭之子)賜了一杯毒酒。

劉禪雖沒有治國安邦的謀略,但亡國後通過裝傻讓所有人都相信他的庸碌,這足見他的聰明。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2、劉禪果真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嗎?

首先,劉禪的生母甘夫人是劉備的妾室,在身份地位上只有被碾壓的份兒。況且,劉備還有其他的兒子,劉禪能夠從中脫穎而出,被選為皇太子,足見他並不是庸才。

第二,劉備稱帝后,為了開拓劉禪的眼界,讓他成為合格的繼承人,劉備讓兒子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這些書由諸葛亮親自抄寫,以供劉禪學習。劉備還讓劉禪拜伊籍為師,學習《左轉》。此外,劉備還讓劉禪學武。多方面的培養足以讓劉禪成長起來。

第三,劉禪從登基為帝到投降,在位時間長達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諸葛亮死後,劉禪快速收攏政權,獨自執政29年,若劉禪是個無能的庸才,那麼,他是無法做到這一步的。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最後,在《與杜微書》中,諸葛亮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據《晉書·李密傳》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

一個聰明人懂得如何整合身邊的資源,而劉禪就是這樣的人,他遵從劉備的遺願,對諸葛亮非常信任,軍國大事全交由諸葛亮決定。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是極為難得的。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3、劉禪獻出玉璽,是大勢所趨

劉備在世時,關羽剛愎自用,先是痛失荊州,再敗走麥城,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2年後,劉備打著給關羽報仇的旗號,親自率領軍隊討伐吳國,結果慘敗。這一場戰爭使得蜀國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鬱結於心,一病不起。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三國志·劉備傳》中記載,劉備臨死前教導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可見,劉備希望兒子能做一個善良真誠的仁義之君。

為了完成劉備的意願,諸葛亮繼續北伐曹魏,結果屢敗屢戰,最後因為積勞過度病死。每一場戰敗,都極大地消耗了蜀國的國力。

諸葛亮死後,劉禪執政29年,亡國後樂不思蜀,這說明他足夠聰明!

諸葛亮死後,劉禪守業29年,最後在魏國兵臨城下時,劉禪獻出玉璽投降。當時他的回答是:不能以血氣之勇,讓生靈塗炭!這說明,劉禪將劉備的遺訓(做仁義之君)刻進了骨子裡遵從。

劉禪不是完人,後期錯信奸臣,是他的過錯,但他絕不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種種原因糾纏在一起,才導致了蜀國的滅亡,而阿斗作為帝王,所有的矛頭自然指向他一個人了。

結語:眾人對於一個帝王的期望值過於高估,認為劉禪應該像劉備一樣做個梟雄,但實際上劉禪只是個仁義之君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