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年中國人口數據統計,該年度城鎮常住人口數量為8.1347億,比2016年增加2049萬;鄉村常住人口5.7761億,比2016年減少1312萬。與此同時,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2016年減少2.2萬人;上海市常住人口2418.33萬人,比2016年減少1.37萬人。
可以看出來超大城市的發展達到某個頂峰後,吸引人的能力是在減弱的,對人才的虹吸效應在降低。逃離北上廣深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其他中小城市、縣城應該在承接此類人口。同時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武漢這個新一線城市飽受爭議,大家發現大城市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存在著醫療資源不足、人口過多、城市管理水平不夠等諸多問題。而廣大縣城區域受此疫情影響卻不大,最先復工復產,經濟生產率先啟動,呈現出一片安居樂業的景象。筆者在此認為,廣大縣域的經濟發展尚可,承接了大城市的產業鏈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後方。因此縣域房地產發展有一定的支撐,值得大家居住和生活。理由如下:
1、縣域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鏈轉移。沿海等發達地區生產成本過高,土地、人工等費用居高不下,造成工業製造成本上漲,擠壓制造業的利潤,使得沿海製造業難以為繼,迫使製造業主尋求比較優勢更大的地區進行生產。此時縣域經濟發展較之落後,人力物力土地成本相較更低,對沿海製造業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夠很好的承接其產業鏈,享受到產業鏈轉移的紅利,為縣城經濟發展增加新動力。
2、縣域承接鄉村地區人口的遷移。基於縣城經濟的發展前景,能夠滿足廣大農村地區人口對醫療教育等生活的需求,將有更多農村地區青壯年進入縣城工作,而不需要千里迢迢奔赴沿海務工,在家門口就能工作生活。當然這需要縣域有更多就業機會,引進更多的沿海產業鏈,為本地區提供發展新活力。
3、縣域經濟發展能更好促進內需。因縣城生活成本較低,出行方便,經濟節奏更慢,大多數人手頭可支配收入比較可觀。如果能夠真正盤活縣域經濟,促進需求增加,釋放其發展潛力,能夠為我國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
4、促進縣域發展能夠使得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一直以來,國家提出要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平衡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如果能夠激活縣域經濟,將更好的扭轉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局面,縮小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創建和諧美好新局面。
故筆者認為,縣域經濟發展有潛力可挖,經濟發展基本面尚可,估值水平較低,有比較好的支撐。那麼其房價走勢還是比較穩定,適合廣大農村地區青壯年安家生活,是中國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