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正確看待經濟形勢,增強緊迫感和自信心

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組數據。經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這是1992年我國採用國民賬戶核算體系(SNA)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從三大產業的情況來看,第二產業受影響最為明顯,增加值為73638億元,下降9.6%;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

橫看成嶺側成峰。正確看待我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形勢,需要從三個角度來準確觀察。

首先是全面的角度。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誕生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採取最全面、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非常值得。

還要看到,目前,疫情已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全球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度減少。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降,我國自然很難獨善其身。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機構近期紛紛下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將暴跌13%至32%,全球經濟增速將至少下降2.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做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下調,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可能萎縮3%,成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衰退期,但對我國經濟的估計比較樂觀,增速為1.2%,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少數正增長。

其次是辯證的角度。從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的情況來看,隨著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比如,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冬小麥整體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禽蛋、牛奶產量增速均超過4%,豬牛羊禽肉產量1813萬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雖然同比下降8.4%,但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大幅收窄1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的產出水平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群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4%,低於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0.5個百分點,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儘管疫情衝擊嚴重,但全國並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況。3月份CPI同比上漲4.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一季度CPI的漲幅為4.9%,比1—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這也說明,食品供應比較充裕、社會物流比較暢通。

第三是長遠的角度。這次疫情只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也是總體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打破。比如,用電量、鐵路貨運量一直被當作經濟風向標和晴雨表。全社會3月的用電量降幅比2月份明顯收窄,4月上旬全社會發電量已保持正增長。全國3月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46億噸,跟去年同期持平,比2月增長4.5%。更重要的是,過去五年,我國糧食產量都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我國穀物自給率超95%,庫存很充裕。“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要飯碗端得穩,就不怕任何艱難困苦。此外,我國產業基礎比較好,配套能力比較強,勞動力比較充裕,人力資本不斷積累,這些都能有效支撐經濟的中長期增長。

只有正確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才能不斷增強緊迫感和自信心。下一步,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著力抓好兩件大事:一件是出臺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真正為實體經濟減負紓困;另一件是緊緊抓住脫貧攻堅不放鬆,確保全面小康如期完成。(金羊網文/尹 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