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46)“博士生帮父母扫马路”的评述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46)“博士生帮父母扫马路”的评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同济大学博士田俊涛利用暑假帮助环卫工父母扫马路一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据悉,从2011年起,田俊涛父母从河南老家来到嘉兴务工,就是为了多攒些钱给儿子,同时,他们对于儿子利用假期来帮自己打扫卫生的行为也表示支持。

媒体报道以后,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评论一:博士生利用假期分担父母的辛苦让人感动。

评论二:作为一个博士去“当环卫工”似乎有点儿大材小用。

评论三:田俊涛的父母不应该同意儿子来帮忙,因为学生以学为主,能把书读好就行了。

对于这三种评论,你有什么看法?请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然后立意行文,作一个综合述评。要求明确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心论点:

中心句1:

中心句2:

中心句3:

参考答案:


2.中心论点:求学路上也不妨尝尝“人间烟火”的气息。

中心句1:“能把书读好就行了”之类的评价是不关注社会,是不正确的。

中心句2:假期帮助父母扫马路,共同承担生活的压力,担起家庭的责任。

中心句3:求学的终点终究是要进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尝尝“人间烟火”的气息,有益于整个人生过程的发展。

【考场佳作】

求学路上不妨尝尝“人间烟火”气

近日,一则关于大学博士利用假期帮环卫工父母扫马路一事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此事纷纷留言评论,而他们争论的重点,无非是“博士生该不该扫马路”。在学以致用、不浪费教育资源等思想裹挟下,出现此种争论似乎不足为怪。但我以为,学生固然以读书为本,但也不妨尝尝人间烟火气,体味学习之外的辛苦与压力。

中国自古便有以读书为上品的思想,对读书人难免有优待而特殊化,因而一些网友提出“能把书读好就行了”之类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读书并不是一个学生生活的全部,把书读好不过是体现他的学习水平之高,却不能代表他就是一个优秀完整的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颇有点书呆子思想,认为读书人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能专注于学业、把书读好的人是教育的残次品,更不应成为后世的典范。

好在新闻中的田博士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学业之余,他忧心父母过于辛劳,主动帮忙扫马路,而这一孝顺之举也获得了网友的点赞与认可。一个博士生能放下身段主动扫马路,既是孝心的体现,更是责任的担当。他深知父母打工助他求学之辛劳,因而在假期帮助父母扫马路,共同承担生活的压力。“修身而后齐家”,他勇于担当家庭的责任,走出象牙塔尝试人间烟火,体味现世辛苦,这确实值得每一个人的肯定与支持。

因而,身处书屋的孩子们在面对生活的辛劳与冗杂时,不应袖手旁观。长辈们扛着生活的压力为你营造了可以宁静读书的书屋,而你也绝无理由一味“修身”,不理家事;每一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体验生活不一样的滋味,勇于分担父母肩头一点点重担,在辛劳中体验一丝丝真实的人间烟火气,这于自己的修身读书也一定会良有裨益。而这之中,利用课余扫马路的田博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更多勤工俭学的学子在向你默默述说着担当责任带来的充实与满足。

求学的终点终究是要进入真实的社会生活,饱尝人间辛酸苦辣的;在求学的路上,你我不妨稍稍担起责任,浅尝那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味。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146)“博士生帮父母扫马路”的评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