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防护服的方舱医院女监区长

进舱7个小时后,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六监区的教导员李琼脱掉了她的又一件防护服。

方舱医院、防护服、消杀......在武汉的日子里,她和很多人一样,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穿着防护服的方舱医院女监区长

进舱前的合影留念(右为李琼)

正面交锋

李琼作为首批援鄂进舱的一员,并担任湖南援鄂工作队副领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开启了与病毒正面交锋的战斗。

抵达武汉后,李琼是第一批申请带队进方舱医院的。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不到两个小时,她就出现了耳痛、头痛、胸闷、缺氧等症状,而且这种糟糕的感觉每天都在重复。每次下班脱下防护服,脸和手都是肿的。

第一次出舱前,由于接班的同事穿防护服时很紧张,李琼下班的时间整整延迟了一个小时。回到酒店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很红,脸上勒出来的印记也很深”,李琼说,“真担心这个样子会增加明天首次‘进舱’同事的心理负担。”

巨大考验

方舱医院带给李琼的考验还不止这些。

在舱内,她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但是不同于她们平时相对固定的管理人员,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所以只能靠着最简单、最笨但却最有效的方法:不断地巡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隐患。

连续六七个小时的巡查和站立,李琼早就腰痛腿酸,虽然有椅子可以休息,但她还是不敢有一丝丝懈怠!

每次进舱工作都是一次“极限挑战”。

从酒店到方舱医院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再到穿好防护服进医疗区,李琼至少要保持11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正常上厕所的工作状态。

“我选择来到‘战场’,就只有一个身份——战士!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吃点儿苦根本不算什么。”李琼笃定地说。

因丰富的改造经验和过人的监管魄力,李琼被任命为方舱医院的三监区监区长,这个“工作狂人”更忙了。

为了确保安全,她与全国各地干警积极沟通,理顺管理思路。出舱后,李琼会在酒店里继续回复大量工作信息,为干警答疑解惑、协调工作。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且看手机屏幕时间过长,她的眩晕症发作了好几次。

谈起这个“工作狂人”,湖南援鄂工作队领队这样评价:“能力强、优秀、扎实!”

并肩战斗

与李琼一同奔赴第一线的“警花”,平均年龄只有28岁,分别来自湖南监狱系统的不同单位。为了让初次相见的大家尽快“破冰”,刚到武汉不久,李琼就把大家分成四个小组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纾解姑娘们因工作产生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李教,你不害怕吗?”平时,姑娘们都称李琼为“李教”。虽然出征前进行了心理培训和防疫培训,但是到了真正的“战场”,那就是两回事了。

“我也害怕,但是我更有信心。我相信自己,相信专业的医护团队,相信组织和领导。”李琼安抚姑娘们。

身在异乡,李琼不光给团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生活上也考虑得相当周全。没带成人尿裤、皮肤擦伤需要医用纱布、出现特殊原因需要顶班,甚至想念家乡辣酱,对于姑娘们的小状况,李琼就像动画里的机器猫,统统搞定。大家都觉得她透着一股湖南人的“辣味”!“李教既严肃又温暖,正能量满满。铁人,不用休息的!”姑娘们非常地佩服。

穿着防护服的方舱医院女监区长

11名湖南援鄂工作队民警火线入党

李琼最开心的事就是见证了这群姑娘们的“蝶变”。如今,这群姑娘在李琼的带领和陪伴下,都能独当一面。无论监管,还是防疫都干的得心应手,曾经的恐慌和压力都已变成现在的自信和动力。

坚强后盾

前有为武汉拼命的“战士”,后有盼英雄凯旋的至亲。

能让李琼安心战“疫”的,是家人的全力支持。

出征前,李琼的父亲正在住院,母亲在陪护。听闻女儿即将赴鄂战“疫”的消息,他们说:“决定了,就要把事情做好,家里的事不用担心。”

刚升初中的女儿,经常独自在家,中午热一热剩菜剩饭,上一天的网课,直到晚上老公下班回家才能陪伴她。李琼在和家人通话时总会开玩笑:“我的军功章也有你们的一半。”

结婚15年来,李琼收到了老公的第一封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关爱和对她援鄂工作的支持:“老婆,只要干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老公坚决支持你!”老公的鼓励,给惦念家里的李琼吃了一颗“定心丸”。

“妈,你吃得好不好?少看手机以免眩晕症发作!”

“这里吃得好,住得好,队员很给力、领导很关心、防护很到位。”和家人视频,她总会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他们。

在给女儿的家书中,她这样写到:“现在跟你说情怀、担当还太大、太遥远,但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些字眼,随着你的成长去慢慢地领悟。”

第二次到武汉,身着的不是休闲装却是防护服,这段经历对于李琼而言“终身难忘!”她感言:“援鄂战‘疫’是挑战,更是成长!”

言语间,李琼十分怀念往日的江城:“等疫情过去,我想欣赏一下热闹的她!”

来源:司法部微信公众号

编辑:韩洋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哦!◆

穿着防护服的方舱医院女监区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