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集,该小说不但记录了地方鬼怪、人物等,其中第十三卷还记录了很多反盗墓的一些材料。

段成式,山东临淄邹平人,生于公元803年,死于公元863年,先祖段志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父亲段文昌官至宰相,所以段成式能够获得荫封,官至太常卿。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段成式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就博学多才,看了很多奇书秘籍,后来因为党争解官归家,后来常住襄阳,写书渡过余生,因此才有了他的《酉阳杂俎》,享誉后世。

在他的《酉阳杂俎》中内容非常庞杂,有婚丧嫁娶,也有饮食类的,还有鬼神传说,民间轶事等,可谓宗教文化,历史史料无所不包,所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他的《酉阳杂俎·尸穸》中详细记述了盗墓和反盗墓的一些史料。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尸穸》中的盗墓现象

盗墓从古至今都屡禁不止,不但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和各个朝代厚葬的风气、社会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盗墓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追求财富,有些则是为了打击报复。

毕竟死者为大,盗墓是属于一种不义的行为。但是中国历史上,反盗墓一直没有停止过,汉代法律就有处置盗墓者的规定,《淮南子·汜论训》:“天下(悬)官法口:发墓者诛”,认为盗墓和杀人是同罪的。但是严峻的法律依然抵挡不了利益的诱惑,如果遇到乱世,这些法律如同一张废纸,大小墓地都会被偷盗一空。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尸穸》中的反盗墓

反盗墓是为了保护陵墓,让死者能够长眠于地下,最普通的反盗墓的方式,就是把墓地给隐蔽起来,让盗墓不知道在哪儿,所以很多陵墓不封土,也不种树,不在地面上设置突出的标志物。但是低调又不符合帝王将相的风格,因此才有了曹操七十二疑冢。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为了防止被盗墓,墓主人选择了偏僻的地方,石门用铁水来封住,而且还用,剑矢、木人运剑、飞沙等防盗机关接踵而至。反盗墓手段对盗墓者造成了极大杀伤,死者数人,以致盗者“誓不发冢”,达到了墓主人防盗的预期。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其实盗墓之所以屡禁不止,还要归咎于厚葬的奢靡之风,诸多财富藏于地下,对社会财富是极大的浪费。只要在墓葬当中不用财宝诱惑那些盗墓者,盗墓的风气也不会兴起。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段成式的这本《酉阳杂俎·尸穸》本是为了告诫人们不要盗墓,但是却成为盗墓者的手册,很多盗墓者依照书中的方法,对墓地进行挖掘,比如用狗测毒气等。盗墓还和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比如民国时期,由于政府管控能力减弱,一时盗墓之风盛行,所以只要社会稳定,有一定监管,盗墓活动还是能够有效减少的

唐朝的一本奇书,本是为了反盗墓,却成了盗墓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